日前,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广支持创新相关改革举措的通知》,明确在全国或成德绵8个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域推广13项支持创新相关改革举措。值得一提的是,复制推广的这13项全创经验有7项来自四川(成德绵)全创改革试验区,其中成都占5项。
在推广的成都改革举措中,“以股权为纽带的军民两用技术联盟创新合作”和“民口企业配套核心军品的认定和准入标准”两项属于军民融合创新改革举措。
作为国家国防科技工业的重要承载区域,成都在航空、航天、信息安全、军工电子、核能及核技术应用、机电装备和材料等工业领域已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集群,具有较强产业实力。
按照军民融合产业发展规划,成都将军民融合作为推动全面创新改革重要任务,健全组织管理体系、工作运行体系、政策制度体系,积极探索军民融合创新发展模式,着力打通军民融合创新通道,努力建成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加快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
加快“民参军”和“军转民”
9月16日,“西南技术与军民融合产权交易中心”挂牌仪式在双流举行。作为军民深度融合综合服务平台,该中心将立足成都、影响西部、辐射全国,重点支持和服务军民融合产业相关的知识产权交易、科技成果转化、科技与产业基金融通等,创新推进军民融合发展战略。
推进“民参军”和“军转民”项目对接转化,成都通过政府引导、以企业为主体,促进军民技术、产品、资本和人才融合,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动军民融合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全市420家企业(单位)经认定成为军民融合企业(单位)。
为激活全社会力量参与军民融合,成都发布了《成都市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包括鼓励军民融合企业间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鼓励军民融合企业提升市场化和资产证券化水平;支持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建设;促进军民融合企业提升“参军”能力;支持建立完善军工配套产业体系;支持军民融合企业开拓市场;支持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支持建设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促进军民融合产业人才融合;设立军民融合产业基金。
随着军民深度融合发展,一大批项目加快推进,产业发展增长迅猛。2016年,成功举办四川省暨成都市军民融合重大项目签约仪式,签约项目26个,总金额约550亿元。目前,正在实施的各类军民融合产业项目94个,投资额达1258亿元。
围绕“民参军”机制创新和“军转民”开放创新,成都还积极推进军民技术融合、军民产品融合、军民资本融合、军民人才融合,即加快构建以航空产业为核心,新一代信息技术、航天、核能及核技术应用、机电装备和新材料等产业联动发展的产业发展体系;以成都天府新区军民融合创新产业园为核心,成都高新区、成都经开区、青羊区、新都区、双流区、彭州市等特色产业园(基地)为支撑的空间布局体系;以“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十条”为引领,科技创新、招商促进、金融服务、区县扶持等一批政策措施为配套的政策保障体系,积极推进 “四个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