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老龄化浪潮日渐汹涌,到2030年,中国养老产业的规模将达到13万亿元。巨大的市场潜力,正吸引越来越多来自房地产、保险、医药的市场参与者投身其中,如何成为养老市场上的“种子选手”,入局者们都在摸索自己的发展道路。
北京朝阳区的李玉霞最近忙着给父亲找家公立养老院,然而跑了一个月下来还没有结果。“有的甚至说,前面还有百来位老人在排队等着入院,真是愁死人了。”在不少一线城市,养老院“一床难求”现象较为普遍,井喷的需求和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尖锐。
“大问题背后是大机遇,只要措施得当,养老会较快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动力。”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副会长张恺悌表示。
多名业内人士表示,传统的家庭养老模式难以为继,一对夫妻照顾4~6个老人不堪重负。尤其是我国城乡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达4000余万,家庭难以照护。与此同时,正在步入老龄化的首批城市“中产”消费能力较为坚挺,消费意愿较强烈,渴望享受到专业养老服务。
在此情形下,一大批嗅觉灵敏的产业巨头已经悄然布局养老产业。泰康人寿、中国人寿等保险公司已有多家养老社区进入到运营阶段;万科、华润、恒大一批地产商大推“养老地产”项目。由于养老产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即使是同一个企业,也不一定只选择一种模式,而是多方面试水,试图寻找出最合适的盈利模式。
现况
“银发浪潮”涌出13万亿元市场
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国家和地区进入老龄化的标准。以此计算,我国在2000年就已进入老龄化社会。
而在今年8月初,民政部发布的《2017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国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41亿人,占总人口的17.3%。过去五年间,60周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激增近25%。预计到2050年前后,我国老年人口数将达到4.87亿,占总人口的34.9%。
中国社科院2016年发布的《中国养老产业发展白皮书》 预计,到2030年,中国养老产业的规模将达到13万亿元。养老产业的巨大的市场潜力,被认为是继房地产后的下一个产业“富矿”,正吸引越来越多来自房地产、保险、医药等不同领域的市场参与者。目前,政府层面主导着养老市场的体系构建,但社会资本的介入正逐渐成为趋势。而如何在万亿元养老市场成为种子选手,入局者们都在摸索自己的发展道路。
邻里式养老
万科随园嘉树满足老年社交需求
老牌房企万科自2010年宣布推行住宅产业化、商业地产、养老地产三大战略,其中位于杭州良渚文化村内的项目随园嘉树,是万科养老业务的一个标杆。
如果当前社会上有“社区居家养老”“候鸟式旅游养老”“机构学院式养老”等方式,那么随园嘉树项目则是“邻里式养老”。它是指在不改变老人原有的生活模式的前提下,重构老人与社会的关系、解决中国社会的养老问题,不仅在于提供医疗护理,更重要的是满足老人社会交往的需求。
随园嘉树的长者公寓面对的是有自理能力的长者。在这样一个环境优美的大型养老社区里,关于交流空间的场景设计随处可见,长者们能自由享用园区内设的多功能厅、活动室、健身房、随缘随园食坊、健康管理中心、常青树学院等,互相认识成为邻居好友,真正实现老有所养安享晚年的宜人生活。
事实上,随园嘉树项目最显著的优势是,让“家庭式长者康复护理中心”随园护理院和长者公寓都在同一片小区内,真正实现了“医疗+养老”的完美结合。
随园护理院是万科首个持有养老、医疗双牌照的医养项目,主要为术后康复及失能长者提供日常护理、康复治疗、生活照顾和精神娱乐等服务。目前已开通浙江省杭州市的医保,迅速实现满床运营。
在盈利模式上,随园嘉树采用的是“租金+服务费+餐费”的模式,一次性交齐5年或15年份的租金作为可观的资金沉淀,同时通过每个月的服务费保证稳定现金流。
以随园嘉树·良渚文化村项目为例,长者公寓面积在75~110平方米不等,首次费用大多选择一次性付清,每户租金均价约为1.1万/平方米/15年(每户1~2人)。另外需要按月收取物业费2500~3500元/户不等; 具体护理费用与餐费则根据老人需求另算。
保险式养老
泰康之家用保险计划换入住资格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随着“大资管”时代的到来,保险业正逐步放开手脚,国内主要寿险公司已大踏步迈开投资养老地产步伐,意欲在庞大的市场中分得一杯羹。
在中国,泰康人寿最早提出了由保险公司建设养老社区的构想,同时积极研究将金融保险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创新商业模式,由泰康人寿旗下泰康之家获中国保监会批准在中国保险行业率先进行的养老社区投资试点。
泰康之家·燕园是泰康之家第一个保险养老实体,位于北京昌平新城核心区域,距市中心约40公里,总建筑面积约31万平米,总投资约54亿元,共能容纳约3000户居民入住,于2015年6月26日开园试运营。目前,独立生活区入住率达到了99.7%,2017年即可实现盈亏平衡,2018年开始盈利。
泰康之家国际养老社区创新保险金融服务模式,在全国养老社区采用客户会员制模式,客户会员无年龄限制,以泰康之家燕园例,人们在入住泰康养老社区时,需支付入门费(20万)并购买乐泰财富卡获得乐泰财富卡会籍。本人55岁以上,或家中有55岁以上的老人均可申请入住。泰康之家将为每位申请入住的人士建立个人档案,包括年龄、身体健康情况、财务状况、个人喜好等多方面因素,量身制作个性化的入住与服务。泰康之家养老社区的客户将根据身体情况分为6个等级,有活跃老者、独立老者、协助生活、专业护理、记忆障碍、临终关怀等。
在通过会员入住泰康之家养老社区之外,也可以通过购买“泰康乐享新生活养老年金保险(分红型)”,保费超过200万,就可获得入住资格。“一份投入,双重养老”是其保险产品特点之一,既享有按月领取生存保险金,也享有一次性领取生存保险金,双重安排满足不同养老支出需求。
目前,泰康之家已在全国核心城市群建立了8个医养社区,未来5~8年,泰康之家将在全国投资1000亿元,建设15~20个养老社区。
学院式养老
绿城雅园模式引发房企效仿
退休不是生活的尾声,而是另一种生活的开始。在绿城的掌门人宋卫平看来,健康、亲情、友情的意义正在超越金钱,“学院式养老”可以让青春第二次出发,让生命获得另一次提升和飞跃。
据报道,在2010年的一次考察中,宋卫平发现,公寓里的老人毫无精神寄托,每天吃饭、睡觉、看电视、看报纸,余生都是被消磨掉的。于是,接下来的一年时间,绿城就开始对养老地产进行深入研究和摸索,目的就是为了能够摸索出一种让老年人觉得老有所乐、幸福感强的生活方式。最终,这个平稳点就是校园生活,于是老年大学雏形开始显现。
这一切最终形成了学院式养老首个大作——乌镇雅园。在绿城乌镇雅园,产品说明会叫“招生说明会”,选房叫填志愿;买房签的不是购房合同,而是录取通知书; 业主不叫业主,叫学生;门牌号不叫门牌号,叫学号。
2011年,绿城组建学院式养老平台——绿城颐乐教育公司,运营管理颐乐学院。聘请专家教师长期授课,并且固定组织集体活动来提高和改善老人的生活品质。
颐乐学院依照古代书院建筑形制布局,耗资2.5亿元,整个学院同时能容纳3000人,设有各类教室、运动馆、大礼堂、展览厅等。根据老年人特点设置了健康养生、人文社科、艺术、休闲体育、生活五大系列72门课程和85项活动。
据悉,客户群主要集中在杭州和上海。而且这些客户群体具有一个普遍的特征——高知人群,包括前政府官员、大学校长、医院院长这一类的人员。销售人员告诉记者,这里居住的老人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教师,而前来授课的艺术家、教师往往最后便成为了这里的房主。
目前来说,乌镇雅园是养老产业项目的成功案例之一,颇有借鉴参考意义,成为各房企竞相模仿的范本。
今年7月6日,绿地控股称与贵州省遵义市签署战略合作及重点项目合作协议。公司拟投资500亿元在大基建、金融、文旅康养等领域,打造鹭湖国际文化生态旅游度假区。而在6月初,蓝城文化康养小镇也签约了河北石家庄鹿泉区,建设蓝城在石家庄的首个项目,蓝城将在此建设千亩规模的特色小镇,投资规模约为80亿元,并完整复制绿城乌镇雅园的思路,目前项目规划基本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