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行业新闻

做好顶层设计实现建筑产业化健康发展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16-08-02  点击:738
建筑产业现代化是国家推进行业转型升级的途径,历经近几年发展,住宅产业化已在我国江苏、浙江、山东、辽宁等多地推广试点,产业化建设规模持续扩大。但人存在很多问题制约着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健康快速发展。

        瓶颈乍现
         建筑产业现代化是国家推进行业转型升级的途径,历经近几年发展,住宅产业化已在我国江苏、浙江、山东、辽宁等多地推广试点,产业化建设规模持续扩大。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4年底,全国用产业化模式建设的工程建筑面积已达1800多万平方米,包括混凝土结构、钢结构、木结构等。而到今年底,全国通过产业化模式建设的工程将力争达到5000万平方米。与此同时,从国家到地方推出各类技术标准,住宅产业化技术体系和标准逐步完善。全国共有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18个地级城市,已经颁发了68个建筑产业化相关的指导性文件。
         不过,相对于我国建筑面积总量,实施住宅产业化的建筑面积仍非常有限。分析人士指出,在各地推进试点中,也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如各地研发形成多种结构体系,缺乏通用性,不利于产业化发展;行业普遍存在工作流程繁杂、构件种类多、标准化程度低;没有形成全国通用的构配件标准体系,构配件通用性差、工业化程度低、生产质量参差不齐;现有标准规范缺乏配套技术文件支撑,不能有效落地,设计、施工、构件加工等各环节都有技术盲点,造成安全隐患等。
         这些问题已成为瓶颈,严重制约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健康快速发展。
 
         为建筑产业化提供技术支撑
         在这一背景下,2014年6月,住建部启动了建筑产业现代化系列国家建筑标准设计图集的研究和编制工作。在住建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的直接领导下,标准院结合建筑产业化的发展现状及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的特点,构建了建筑产业化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并组织全国50多家设计、科研、施工、构件生产和住宅开发等建筑产业化领域的领军企业,历时8个月,完成了建筑产业现代化国家建筑标准设计(第一批)图集的编制工作。
         该套图集针对目前量大面广、问题最突出的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住宅编制,包括《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住宅建筑设计示例(剪力墙结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表示方法及示例(剪力墙结构)》《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外墙板》《预制混凝土剪力墙内墙板》《桁架钢筋混凝土叠合板(60mm厚底板)》《预制钢筋混凝土板式楼梯》《预制钢筋混凝土阳台板、空调板及女儿墙》《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构造(楼盖结构和楼梯)》和《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连接节点构造(剪力墙结构)》共9册,内容涵盖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结构的设计指导、通用预制构件及连接节点详图等,首次形成了全国通用的装配式混凝土剪力墙住宅结构体系和首套全国通用住宅系列预制构件,可以全方位指导设计、施工和构件生产,填补了行业空白。
         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刘东卫表示,从国外建筑产业化的发展历程来看,初期肯定是结构主体的产业化,然而过渡发展一段时间以后,内装产业化将成为核心部分,而中国目前对于内装产业化的认识非常欠缺。很多号称工业化住宅的产品仅仅是采用了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内部依然是生产方式粗放的毛坯房,这种半成品显然无法满足国家节能环保的要求和老百姓对于高品质住宅的需求。
         在这种情况下,建筑产业现代化国家建筑标准设计体系的发布显然有着更为现实的意义。刘东卫说,该体系可以视为一个全面性系统性的标准设计体系:全建筑体系,包括混凝土结构、木结构、钢结构;全产业链,从设计、施工到构件生产都有详细指导;全系统,不仅包括主体结构,还包含内装和外围护两大部分。
         “在产业化的发展过程中,标准设计是十分重要和关键的一环,也是推动建筑产业化不能离开的技术支撑。有了标准设计,我们的设计、施工、安装才能够流畅,才能够将有关技术科学地、合理地安排到建筑中去。”住建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全产业链的整合亟待跟上
         从国外的经验看,政府支持和完善的制度是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重要保障,通用化、标准化和体系化是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基础和保证。标准体系的建立,意味着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推广和发展向前迈进了一大步,然而,后面的道路仍很漫长。
         目前,很多人对建筑产业化发展理念的认识仍然存在误区,把产业化仅限于或更多地放在装配式工作上,忽视了钢结构、木结构等方面的产业化;把产业化等同于主体结构产业化,在内部装修和主体结构相结合方面做得还不够;把产业化着眼于施工过程产业化,没有考虑协同推进,没有考虑建筑全产业链的整合发展。
         因此,业内人士纷纷指出,下一步需要继续加强技术支撑研究,完善包括混凝土、钢结构、木结构等在内的全面的技术体系,同时大力推进标准化,力争实现模数化,对部分通用构件比如墙体板、楼梯等完全采用标准尺寸。其次要注重引入先进管理技术、信息技术,比如BIM,以提升工程品质和全寿命周期质量。最后要实现管理创新,积极推动工程总承包,使其深度融入设计、施工等。
         而在推进过程中要加强监管,研究调整市场准入制度,完善现有的质量监督制度。结构安全和工程安全是第一位,不能以牺牲结构安全来换取产业化。
 
         用配套政策真正调动市场积极性
         显然,政府层面的热情已经被调动,那么市场是否能如政府所愿“顺势跟上”?政策能否顺利推进和当地的房地产市场状况密不可分。目前,建筑产业化所产生的成本增量依然是让房地产企业在产业化的门槛前踟躇的主要原因。
         政府在制定政策时一定要结合当地的具体情况,不能盲从。对于一线城市来说,由于房价坚挺,一二百块的增量成本可以在销售中快速释放,因而开发商在面对政策设定的各种产业化要求时,会比较愿意跟进。而对于库存量本来就难消化的城市来说,即使给予容积率相关的奖励政策,成本增量的问题依然得不到解决,因而市场的积极性很难真正调动起来。
         专家指出,我国建筑产业现代化不仅需要通过完善建筑产业现代化体系、促进社会专业化生产来提高建筑品质,更应同时关注建筑产业现代化在经济、环境和社会方面的影响,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政府还需为发展建筑产业现代化制定和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和法律法规文件,使政策法规和行业管理与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相协调。
         从国家层面来说,需尽快建立和完善与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法律法规体系和发展政策体系。在相关财税制度、土地制度、行政审批制度等方面加强创新,使之更加适应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要求;在地方层面,需尽快建立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的组织体系,研究出台与实际情况相适应的“发展规划”和“发展导则”,从土地供应、税收减免、容积率奖励、工程总承包建设、财政补贴、绿色审批、信贷支持等方面研究制定产业扶持政策,真正调动市场积极性,促进建筑产业现代化的发展。
 
上一篇:珠海航空产业园将成为全国航空工业发展的重镇
下一篇:“十三五”规划期间 将建设十九个城市群,需解决产业同质化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