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过对安徽省红色文化资源进行梳理,揭示其在塑造乡村特色风貌、推动产业融合、弘扬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的显著优势,进而提出挖掘红色文化内涵、创新产业模式、加强教育传承等一系列针对性策略,旨在为安徽省乡村振兴提供富有创意与实践价值的理论支撑与行动指南。
一、深入挖掘红色文化内涵,提升资源开发水平
安徽省应加强对红色文化资源的系统研究,深入挖掘其历史背景、文化内涵和精神价值。组织专业历史学家、文化学者等对红色文化资源进行全面梳理,编写出版相关研究著作和文化读物,为资源开发提供理论支持。例如,深入研究新四军在安徽省的战斗历程、革命根据地的建设经验等,将这些历史故事和精神内涵融入旅游产品开发和文化教育活动中。同时,创新红色文化资源开发形式,增加互动性和体验性项目。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等技术,打造沉浸式红色文化体验场景,让游客更加身临其境地感受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提高红色文化资源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二、强化资源整合与协同规划,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和共享
安徽省可以成立红色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协调机构,打破行政区域界限,建立跨区域合作机制,加强皖北、皖中、皖南等不同地区之间红色文化资源的整合与协作,统筹规划全省红色文化资源的开发布局。例如,打造“安徽红色文化旅游大环线”,将各地的特色红色文化景点串联起来,形成资源共享、客源互送、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此外,根据红色文化资源的类型、分布、历史背景等因素,进行科学合理的功能分区和主题定位。例如将大别山地区打造为以革命战争历史体验为主题的红色文化核心区,将皖南地区定位为以新四军文化传承与创新为特色的红色文化示范区等。同时,在各功能区内优化资源配置,避免重复建设和同质化竞争,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三、创新产业融合模式,推动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
安徽省可以积极探索红色文化与多种产业的融合创新模式。在红色旅游与农业融合方面,发展红色主题农业观光园、采摘园等,种植具有革命历史意义的农作物或特色农产品,如“红军菜”等,并结合农事体验活动,让游客品尝红色美食、体验农耕乐趣。加强红色文化与文化创意产业的融合,鼓励设计开发具有安徽特色的红色文化创意产品,如红色主题的手工艺品、纪念品等,举办红色文化创意产品设计大赛,激发创意灵感,提高产品附加值。此外,推动红色旅游与体育产业融合,举办红色主题的马拉松、徒步等体育赛事,吸引体育爱好者参与,带动旅游消费,促进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形成完整的红色文化产业链。
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优化乡村发展环境
相关部门要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力度。交通方面,拓宽和改造通往红色文化景点的道路,增加公交线路和旅游专线,提高交通便利性。住宿方面,加强住宿设施建设,鼓励发展精品民宿和乡村酒店,按照标准化、规范化要求进行管理,提高住宿质量和服务水平。餐饮方面,打造红色主题餐厅,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红色美食菜单,加强餐饮服务人员培训,提升餐饮服务品质。同时,完善景区的停车场、厕所、游客服务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智能化停车场管理系统、环保型厕所,提高游客服务中心的服务功能和信息化水平,为游客提供更加便捷、舒适的旅游环境,也为乡村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五、培育专业人才队伍,强化人才智力保障
地方政府要制订优惠政策,吸引旅游规划、文化创意、市场营销、讲解服务等专业人才到乡村地区工作。提高乡村地区人才待遇水平,改善工作环境,提供住房、子女教育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力。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建立人才培养基地和实习基地,定向培养乡村振兴所需专业人才。例如,高校旅游专业可与乡村旅游企业合作,开展实践教学活动,为乡村输送旅游专业人才。同时,加强对乡村本土人才的培训,通过举办培训班、专题讲座、实地考察等方式,提高本土人才的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培育一批熟悉红色文化、热爱乡村事业的本土人才,为安徽省红色文化资源助推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智力保障。
六、结束语
安徽省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在乡村振兴中具有重要价值。通过深挖红色文化内涵、创新产业融合模式、完善基础设施、培育专业人才等举措,能充分发挥其对乡村振兴的助推作用。在实践中,需要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和村民协同发力,将红色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乡村发展优势,为安徽省乡村振兴战略筑牢根基,也为其他地区提供有益借鉴。(作者:高晓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