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霍邱县稻虾产业作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抓手,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农民增收的关键领域。通过“稻虾共作”模式的推广,霍邱县在粮食稳产与水产养殖之间找到了新的平衡点,初步形成了规模化、生态化的发展格局。然而,随着产业的不断壮大,如何进一步优化发展路径、提升综合效益,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围绕霍邱县稻虾产业发展的现状,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一是产业发展规划要进一步细化,明确阶段性目标与空间布局,确保资源高效配置;二是科学技术支撑要进一步加强,通过产学研合作推动技术创新,解决养殖技术瓶颈;三是全产业链要进一步延伸,从种苗培育到精深加工,提升产业附加值;四是特色品牌效益要持续加强,以区域公用品牌为核心,打造市场竞争力。通过以上措施,霍邱县稻虾产业有望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撑。
一、稻虾产业发展现状
1.发展规模
2024年年底,霍邱县稻虾种养面积发展已超过90万亩,被誉为“中国生态稻虾第一县”“中国小龙虾产业十强县市”,“霍邱龙虾”获批国家级地理标志。经测算,霍邱县亩产龙虾约120千克、水稻约550千克,纯收入超2500元,全县龙虾年产量达9.3万吨以上,直接增加农民经济收入24亿元以上,为全县乡村振兴做出了突出贡献。
2.养殖模式
霍邱县多为“微沟平板式”稻虾连作养殖,即不挖边沟或仅有小沟的稻虾共生模式,实现了“以渔促稻、稳粮增效、质量安全、生态环保”的稻虾综合种养目的。三流乡探索出的稻田虾轮作“三流模式”,具有坑沟少、不与粮争地、上市早效益高、投入少成本低、避开高温病害少等特点,三流乡也是霍邱县主产地,更是霍邱稻虾产业发展的发源地。
3.取得成效
(1)提高土地产出率,提振了农户务农信心。稻虾综合种养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双收”,保证了粮食生产,增收增产效果明显。稻虾田米质好、销路广、价格高,仅小龙虾纯收入每亩就可达2000~5000元,为老百姓增加了信心。老百姓曾算过“过去种水稻,一亩地纯收入300元,如果是流转来的地,还得贴本,而现在,水稻不减产,小龙虾的收入相当于增收,算下来,每亩能多挣2000元以上”。
(2)带动就业,增加了农户工资性收入。近年来,发展稻虾主体逐年增加,无形中增加了很多就业岗位。如霍邱县孝辉粮农场是集水稻种殖加工、稻虾综合种养及技术服务等一体的养殖加工主体,年营收1000万元以上,基地面积2000亩以上,常年雇用周边农户50人以上。像孝辉粮食种植家庭农场带动农户就业的主体有很多,使得农村闲散劳动力有了用武之地,更是为农户增加了工资收入。
(3)促进土地流转,增加了农户财产性收入。当今社会,农户靠种地已难以为继,大多外出务工养家。通过发展稻虾产业,经营主体大量流转土地,解决了无人种地问题,还为农户带来了田租收入。如付井村组兰桥湾原本地势低洼,土地无法耕种,被群众称为“烂泥湾”,后该村整合兰桥湾440多户3000亩土地,打造成统一生产模式的稻虾种养基地,年产优质水稻1800吨、龙虾360吨,总产值1000万元以上,改造后的“烂泥湾”变成了全村的幸福湾。

二、主要做法
1.因地制宜,发挥资源优势
霍邱县土地和水资源丰富,境内适宜稻渔共养面积达100万亩以上,通过以“三流模式”为先导,全县发展稻虾综合种养。先是积极组织意向主体赴江浙等地区学习参观,后又请专家指导培训,引导群众发展稻虾综合种养,在全县形成了发展稻虾产业的浓厚氛围。目前,全县稻虾综合种养模式上也出现了多元化生产现象,稻渔虾结合、藕虾结合、林虾结合、茭白与龙虾结合等。
2.科学布局,走健康发展路线
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特别是为期三年的“小龙虾产业集群项目”,分三年三期实施,侧重于发展本县小龙虾生产基地、良种繁育、精深加工建设,拉伸小龙虾产业链,由一产养殖向深加工及服务业延伸,打造霍邱县小龙虾优势产业集群,辐射带动全县小龙虾生产、加工及服务行业快速健康发展。
3.做好服务,解决后顾之忧
为解决广大养殖户的疑虑,霍邱县多措并举。培训稻虾生产能手、龙虾厨师、龙虾经济人,实现技术对产业支撑的全覆盖,为霍邱小龙虾探索现代农业提供保障。成立小龙虾产业协会,提供政策、市场、项目、技术、信息等服务,促进稻虾产业可持续发展,每年培训养殖主体数千人次。健全市场交易,全县建立包含三流、孟集、军台、淮乡等龙虾交易市场数百个,(3)促进土地流转,增加了农户财产性收入。当今社会,农户靠种地已难以为继,大多外出务工养家。通过发展稻虾产业,经营主体大量流转土地,解决了无人种地问题,还为农户带来了田租收入。如付井村组兰桥湾原本地势低洼,土地无法耕种,被群众称为“烂泥湾”,后该村整合兰桥湾440多户3000亩土地,打造成统一生产模式的稻虾种养基地,年产优质水稻1800吨、龙虾360吨,总产值1000万元以上,改造后的“烂泥湾”变成了全村的幸福湾。
4.以奖促农,促进产业发展
霍邱县稻渔综合种养发展工作长期列入县委1号文件,作为“三农”工作重点来抓。在深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中,实施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产业奖补方案》,对全县稻虾综合养殖主体给予了大力支持。每年出台惠农、惠渔政策,支持、奖励发展稻虾综合种养主体,有效促进了我县稻虾产业发展。
5.打造品牌,提升市场美誉度
霍邱龙虾深受广大消费者青睐,是浙江乃至长三角地区的小龙虾主供应地。“中国生态稻虾第一县”“吃龙虾到霍邱”“霍邱龙虾品味天下”等宣传语已耳熟能详。自“霍邱龙虾”被认定为安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霍邱龙虾”获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以来,霍邱县全力推广“霍邱清水虾,生态虾田米”品牌,先后注册虾田米、水产品商标数十个,优质龙虾和虾田米远销上海、北京、南京等大中城市。多次举办“山水文化旅游节”“生态龙虾节”“龙虾厨师争霸赛”等丰富的文化活动,营造了养、销、吃、话龙虾的空前氛围,全县已形成了“无虾不成席”的独特“龙虾”文化。
三、霍邱县稻虾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1.产业发展规划要进一步细化
霍邱县稻虾产业集约化、标准化程度低,缺乏细致的产业发展规划,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品牌建设、产品加工和综合利用。据初期规划,霍邱县稻虾产业可发展120万亩,但目前仅90万亩,缺乏细致规划及龙头带动型企业,产品质量参差不齐,市场不稳定,产业发展受阻。因此,应编制细化稻渔综合种养发展规划,发展壮大稻虾种养类龙头企业,走科学化、标准化发展道路,解决稻渔综合种养散、乱、低效的问题,特别是结合再生稻生产,缓解秋种压力,探索制定两稻多虾养殖模式,进一步提高土地利用率。
2.科学技术支撑要进一步加强
霍邱县稻虾养殖技术传统,在规范和标准方面,未对养殖、加工和购销产业制定统一的生产规范和标准,以致产业竞争力受制。前期,因上市较早,价格还算可以,但几年后,小龙虾个体参差不齐,品种出现退化,收益呈下滑态势。养不出好虾、大虾,市场随意性较大,致使市场价格不稳定,应对市场风险能力较低。因此,应加强技术指导培训,强化各级各方协作,形成合力,充分发挥稻渔专家技术服务团队作用,通过开展定期培训、长短培训、专题培训等,培养懂技术的实操型人才,充实基层农技推广队伍。此外,应完善强化苗种繁育体系,扶持壮大专业化苗种繁育基地,加大技术研发与技术推广力度。
3.全产业链要进一步延伸
霍邱县稻虾产业链延伸不充分,从产地到餐桌的链条不健全,加工和综合利用率低。目前,霍邱大量的小龙虾以初级水产品直接进入市场,小龙虾价格受市场波动较大,如2024年较2023年同期价格腰斩,致使大多养殖主体亏本。霍邱县深加工类企业缺乏,仅一家大型加工主体,年加工能力仅1.5万吨,深加工水平远未达到适应市场规模。因此,应加强产业链融合,从“大养虾”向“养大虾”转变,在提高小龙虾品质基础上延伸产业链,让深加工企业成为“调节器”和“稳定器”。根据产业现状,探索农旅结合等,特别是要利用好本地特色,打造地域名片,如霍邱县的水门塘公园及城西湖、城东湖,可借鉴外地景区模式,打造霍邱名片,充分激活地域活力。
4.特色品牌效益要持续加强
霍邱县稻虾品牌多而散,未能形成合力,龙虾休闲、旅游缺乏,不能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霍邱龙虾”虽是国家级地理标志,但缺乏大型企业带动,品牌力不强。因此,应推动优质品牌建设,打造一批以稻渔综合种养产业为引领的产业发展示范区。支持引导经营主体参与稻渔品牌创建,拓展营销网络,扩大产品影响力。加强公共品牌宣传力度,从生产质量、深加工到服务业,提高霍邱龙虾知名度,注重文化建设,由内而外地提升霍邱品牌形象。(作者:朱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