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无人机物流在低空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来源:原创  时间:2025-03-03  点击:491
本文在深入分析无人机物流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分级分类空域准入机制、构建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搭建智能化监管平台等,为无人机物流在低空经济发展中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对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低空经济发展进程中仍面临低空飞行航线审批周期长、操控与维护人员短缺严重、空地协同安全保障不足等现实困境。因此,在深入分析无人机物流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通过建立分级分类空域准入机制、构建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搭建智能化监管平台等,为无人机物流在低空经济发展中探索可持续发展路径,对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无人机物流在低空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1.低空飞行航线审批周期长

在加快发展低空经济的进程中,高效便捷的空域审批机制是保障无人机物流规模化运营的关键。目前航线审批在流程设置和周期控制方面仍需进一步优化,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无人机物流网络的发展节奏。一方面,由于低空空域管理涉及民航、军航等多个部门,现有审批机制在职责划分和标准统一等方面有待完善,使得新航线从申请到获批往往需要数月时间,即使是原有航线的微小调整也需要重新报批,这种审批流程制约了低空经济空域资源的高效开发,使无人机物流企业在网络布局规划和航线优化方面投入较多的时间和人力资源,影响了配送网络的布局进度。另一方面,现行的审批政策尚未充分体现差异化管理思路,未能根据不同场景、不同载重、不同高度设置相应的审批流程,根据民航局的数据,截至2023年底,我国民用无人机注册数量126.7万架,全年总飞行时间达2311万小时,同比增长11.8%,这种快速增长的行业发展态势对审批机制的精细化和灵活性提出了更高要求,当前无人机物流企业在季节性运力调整和航线优化方面的响应空间有待提升。

2.操控与维护人员短缺严重

当前,行业人才供需失衡问题日益凸显,特别是高素质专业人才匮乏,成为制约行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一方面,无人机物流对操控人员的专业要求较高,既需要掌握无人机驾驶技术,又要了解航空气象、空域管理等专业知识,在网络规模快速扩张的过程中,专业人才培养速度难以匹配行业发展需求,尤其是在偏远地区和新开发航线区域,高素质人才引进和培养面临较大困难。另一方面,无人机日常维护和故障检修需要具备机械、电子、软件等多领域知识背景的复合型人才,据行业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持有无人机操控员执照的人数仅占无人机实名登记总量的12%左右,专业人才缺口明显,尤其是在低空航线规划、空域管理等复合知识领域的高端人才供需失衡,已成为制约低空经济空域资源开发的瓶颈。在维护和检修领域,企业普遍反映人才招聘难度大,且现有从业人员的知识结构和技能水平也难以完全适应新型无人机装备的维护要求,在快速更新的技术环境下,维护人员的持续培训和技能提升也面临挑战。

3.空地协同安全保障不足

近年来,随着无人机物流配送网络的快速扩张,空地协同安全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推进,技术系统支撑能力有所提升,但在基础设施配套和系统整合等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城市低空空域环境复杂,建筑物密集、电力线网密布,无人机物流在穿越建筑群、避让障碍物等方面存在较大风险,现有的空地协同设施尚未形成完整的空域监测和预警网络,空管系统缺乏对无人机飞行轨迹的实时跟踪和动态预警能力,特别是在突发气象条件和复杂地形环境下,实时监测和预警机制的响应速度和准确性需要进一步优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实际运营需求之间仍存在较大差距。另一方面,空地信息交互和数据共享机制尚不完善,2023年,在无人机物流配送规模快速扩张的背景下,空地协同指挥平台的覆盖率仅为30%,这导致无人机与地面设施、车辆之间的数据交互不畅,各类感知设备和通信系统之间缺乏统一的数据标准和信息接口,在配送高峰期的任务调度和应急处置方面面临较大压力,尤其是在恶劣天气和突发事件情况下,跨系统的协同指挥和应急响应机制仍需加强。

无人机物流在低空经济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及应对策略

二、无人机物流在低空经济发展中的应对策略

1.建立分级分类空域准入机制

建立科学高效的空域准入机制对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第一,根据城市功能区划、人口密度和无人机配送需求,将低空空域划分为核心区、一般区和限制区,建立不同区域的空域准入标准和管理规范,制定差异化的航线规划指导方案,通过精准施策实现空域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为无人机物流企业提供清晰的空域使用依据和运营指引。第二,完善审批流程体系。要建立层级审批制度,明确不同空域等级对应的审批权限和审核要点,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简化常规航线的审批程序,对于成熟航线优化调整采用简易程序。同时设立快速审批通道,针对季节性运力调整和临时性航线变更设置绿色通道,通过分类施策提高审批效率,满足企业灵活调整运营方案的实际需求。

2.构建校企联合培养模式

校企协同育人,通过多元化培养模式创新推动低空经济人才队伍建设。第一,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根据无人机物流行业发展需求,优化高校相关专业课程设置,将无人机驾驶、航空气象、空域管理等核心课程纳入培养体系,构建“双元合作、四步递进”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理论教学与企业实训相结合的课程体系,依据岗位技能要求设置课程模块。第二,深化校企协同育人机制。推动高校与无人机物流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标准,联合开发实践课程,通过企业实训基地建设、生产环节实习和项目式教学等方式,强化学生实践技能训练,建立以能力考核为导向的实践教学评价体系,实现“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

3.搭建智能化监管平台

智能化监管体系是确保无人机物流安全运行的基础前提,也是推动低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第一,构建数字化监管框架。完善无人机物流监管制度设计,建立统一的监管标准和技术规范,推进监管流程的数字化转型,健全风险评估、安全预警、应急处置等环节的制度体系,通过科技赋能提升监管效能,加强跨部门协同监管机制建设,细化监管职责分工和工作流程,形成覆盖飞行管控、运营调度、安全预警等环节的全方位监管框架,为低空经济发展奠定制度基础[5]。第二,整合空地协同管理资源。推动无人机运行监测、气象信息、空域状态等数据的互联互通,构建多维度的数据采集和分析体系,建立空地信息实时交互机制,完善低空经济发展所需的数据标准和接口规范,实现低空空域环境的动态感知和预警,通过多源数据融合分析提升空地协同的精准度和响应速度,优化复杂环境下的监测预警算法,加强对无人机运行状态的实时监测和预警能力。(作者:贾荷婷)


上一篇:无人机物流在低空经济发展中的现状
下一篇:苏南低空经济发展成功经验(附苏州无锡低空经济发展规划案例分析)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