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甘肃省省级开发区发展对策建议

来源:原创  时间:2024-11-22  点击:199
本章节在理清现状后对省级开发区存在短板制约进行了阐释,并从主导产业、技术创新、营商环境等方面提出促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政府决策和开发区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上一节我们分析了甘肃省47个省级开发区经济、产业、体制机制等发展现状。本章节在理清现状后对省级开发区存在短板制约进行了阐释,并从主导产业、技术创新、营商环境等方面提出促进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建议,以期为政府决策和开发区的创新发展提供参考借鉴。


一、聚焦做强主导产业,加力培育优势产业集群

1)主导产业聚焦且有一定发展基础的开发区,如,新能源装备制造为主导的酒泉经开区、白酒酿造为主导的陇南经开区等应在扩大规模、拓阔市场、技术提升等方面下功夫,聚焦2—3家带动性强的“链主”企业,“一企一策”制定实施培育方案,着力壮大企业规模、提升企业主导力,注重“延链补链强链”,推动优势产业集群化发展。


2)主导产业尚不明确的省级开发区,加快结合自身工业基础、资源禀赋、区位特点等选准方向,组织实施主导产业培育行动,明确开发区定位和主导产业,以主导产业牵引整个开发区产业结构转换和升级;主导产业过多的开发区,应集中资源、资金和人才等要素主攻2—3个比较优势明显、带动能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产业,改善布局杂乱无章,各种产业混杂的现状。


3)各市(州)应全面梳理现有省级开发区的产业发展情况,按照开发区规划实施,看各开发区产业布局是否符合甘肃产业发展布局,而不是招到什么企业就发展什么产业。对区域内模式雷同、产业相近、功能重复的开发区进行改革,注重传统产业升级而不是简单退出,努力构建低端不弃、高端递进的完整产业生态体系,形成各开发区主导产业关联性强且良性互补的区域产业发展格局。

甘肃省省级开发区发展对策建议

二、改善创新服务环境,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1)市、县应围绕区域主导产业积极协调搭建产教研联合体,以省级开发区为依托,由“链主”企业为主,联合高校、中高职院校、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行业协会和科研机构,搭建人才供需平台、技术服务平台和技术创新中心等一系列技术服务平台。在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上,部分项目资金向5G基站、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共享实验室和科技型企业孵化场所建设倾斜。


2)探索推出科创金融支持措施,从建立健全科创金融体系、提供优质科创金融产品和服务、拓宽科技型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加强重点领域金融支持等方面着手,鼓励引导各银行金融机构在技术创新过程、产业发展链条、企业成长周期增加金融有效供给,切实降低“专精特新”等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助力园区科创水平提升。


3)园区所在市、县应进一步加大财政在科技方面投入,积极落实科技型企业研发费用财政补助资金,增强企业创新创造活力。通过对拥有知识产权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企业相关数据分析,科学锁定培育企业范围,提升研发补助资金推动企业创新效率和精准度。适当提高开发区考核指标体系中新增高新技术企业数量、科技研发投入比等科技创新指标的权重,以加强园区管委在科技型企业引进,培育创新主体方面的意愿。


三、提标打造营商环境,推动招商引资实现突破

1)加快提升营商“硬”环境,优化县域和开发区交通路网,在落实“县县通高速”时同步推进高速通园区,强化交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的供给,降低企业的运输成本。充分发挥“开发运营公司”的作用,使其逐步成为开发区营商“硬”环境的主要构建者,适当超前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做到“需求未到,基础设施先行”,为后续软环境提升做好合理架构和功能支撑。


2)营商“软”环境有所突破,加快建立高效便捷、优质普惠的市场主体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全面提高线下“一窗综办”和线上“不见面审批”“不来即享”“一网通办”水平,用好“甘快办”平台,实现集中高效审批。建立开发区管委会与市场主体、行业协会商会等常态化沟通平台,及时了解、回应企业诉求。


3)深入实施“引大引强引头部”行动,以“一把手”招商带动开发区全员招商。注重招商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将全县(区)选拔各部各乡镇和事业单位中有能力、有活力、有想法的干部优先充实到招商第一线。同时,围绕开发区定位和产业规划精准招商,制定明确的招商图谱,包括建链项目、固链项目、补链项目、延链项目等。


4)探索建立“政策超市”服务,汇聚国家、省市县各级政策,按照产业类型、科技创新、人才服务、知识产权等不同标签梳理各项政策细则,标准化“政策产品”,让企业找政策精准一键直达。同时,各市、县应建立开发区政策落实情况的督导工作机制,为抓政策落实提供保障,不能让好的政策无法落地成为一纸空文。


四、坚定深化体制改革,激活园区发展内生动力

1)落实县(市、区)主要负责同志联络包抓省级开发区机制,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建立县发改或工信局长兼任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机制,解决开发区与县直部门工作协作不成合力问题,形成内外协同、运行高效的管理机制。针对部分正科级省级开发区管委会与开发区现有规模、承载、职能不相适应问题,应积极谋划开发区机构升级提格工作,完善机构设置,并通过“减上补下”加大市级层面的编制资源挖潜和调剂力度,综合解决人员不足问题,全面提升开发区管理和服务水平。


2)继续推行“管委会+开发运营公司”管理运行模式,尚未成立开发运营公司的省级开发区纳入重点工作任务清单加快筹建。鼓励引进有实力、有经验的社会资本参与开发区建设运营,或直接承担“区中园”的运营管理。已经成立开发运营公司的开发区,应着力在厘清市场与政府两种资源配置方式上下功夫,把原来由管委会独自承担的行政管理职能和开发区建设运营职能,转变为由管委会和开发区运营公司共同承担,从而实现“政府+市场”共治。


3)大胆探索尝试聘任与任命双轨运行、全员竞聘上岗制,建立“能上能下”的人事机制和“多劳多得”市场化薪酬机制。可参考河南省开发区“三制三化”改革经验(即建设专业化、国际化、市场化的管理团队,实行领导班子任期制、员工全员聘任制、工资绩效薪酬制),在省级开发区中选择规模较大、发展势头较强、开发运营公司运作较规范的开发区,开展“三制三化”改革试点,形成案例经验并予以推广。(作者:张吉平, 刘勇)



上一篇:甘肃省级开发区发展现状及问题
下一篇:海南省地方政府专项债发行工作现状与工作难点及对策建议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