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以下简称武汉经开区)为例,提出产业转型视角下智慧城市规划提升的对策建议,有助于推动开发区向更高阶的城市综合功能区形态转型。
武汉经开区是武汉市工业经济的主战场,在汽车、家电等产业领域基础雄厚,年产整车近百万辆,家电产量近千万套,工业总产值接近3500亿元,占武汉市的五分之一。
近年来,武汉经开区抢抓国家住建部和工信部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以下简称“双智”)试点机遇,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家居、智能建筑等产业,智慧产业产值逐年快速增加,传统工业的数智化转型步伐加快。另一方面,武汉经开区正处于由产业新区向现代化产业新城转型的重要阶段,产城融合水平还不高,商务办公、研发创意、会议会展、金融科技等生产性服务功能发展还有较大潜力,教育、医疗、养老、文化等公共服务亟待与中心城区补齐差距。以产业转型升级为切入点开展智慧城市建设是武汉经开区势在必行、一举多得的举措。

一、明确建设目标,厘清发展定位
依托武汉经开区的产业基础和区位优势,明确发展方向,全面打造“未来车——打造汽车产业转型先导区”“总部区——打造智慧产业总部集聚地”“智慧家——打造绿色智慧人居示范区”“青年城——打造青年发展友好标杆区”,建设以电动化、自动驾驶、车联网、共享出行、绿色材料等方向为重点的未来汽车产业转型升级示范样板,吸引人工智能、智能家居、绿色建筑、智慧社区、智慧城市等领域一批国内外龙头企业的区域总部、研发总部、销售总部、投资总部等落户,以人为本推进智慧产业在智慧建筑、智慧社区等领域的应用示范,通过高端就业岗位和智慧人居品质提升对青年人才的吸引力,把武汉经开区打造成青年科创高地、青年创业高地、青年文化高地、青年健康高地、青年幸福高地。
数字孪生、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实现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智慧化管理、协同化制造、绿色化制造、安全化管控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大幅提升。三是推进智慧社区示范试点,抢抓湖北省智慧小区试点机遇,打造一批智慧小区标杆项目,支持企业牵头建设智慧社区数字化服务平台,突破性发展共性关键技术,在智慧小区建设方面形成先发优势。四是开展智慧园区示范,依托人工智能产业园、智能汽车软件园等新兴园区优化智慧硬件资源配置,搭建园区光纤网、无线网、物联网和感知网。以新一代ICT为支撑建好园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推动人工智能在园区公共服务、企业创投、医疗健康、教育培训等方面智慧应用,打造服务企业的智慧大脑(见图1)。
二、聚焦智慧产业,助推产业转型
借助智慧城市建设的契机,大力推进相关智慧产业的转型升级。大力发展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瞄准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关键环节,培育一批车用芯片、传感器、车载通讯、操作系统、智能驾驶舱、高精地图与算法等智能汽车供应链重点企业,加快智能网联基础设施建设。着力突破智能家居产业,加快发展智能家电终端、关键零部件和系统集成服务,推进家电产业向智能化、网络化全面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智能建造产业,依托中国城乡、中建紫光CBIM、中建三局绿建总部等智能建造总部企业,加快推动新型建筑工业化与智能建造协同发展。
三、加强试点引领,发挥示范作用
加强对试点工作的支持,以点带面,重点突破。一是开展智慧楼宇建设,利用武汉市智能建造全国试点机遇,在军山新城组织实施一批智慧楼宇示范建筑工程,推动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组织模式、新型项目“类工厂”流水线建造模式、绿色+智能建造以及新技术、新产品、新材料的使用推广,打造绿色节能的智慧楼宇地标。二是推动智慧工厂探索,加大对智慧工厂试点示范的支持力度,在汽车、家电、食品等领域打造一批智能制造标杆工厂,支持企业应用数字孪生、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技术,实现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智慧化管理、协同化制造、绿色化制造、安全化管控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大幅提升。三是推进智慧社区示范试点,抢抓湖北省智慧小区试点机遇,打造一批智慧小区标杆项目,支持企业牵头建设智慧社区数字化服务平台,突破性发展共性关键技术,在智慧小区建设方面形成先发优势。四是开展智慧园区示范,依托人工智能产业园、智能汽车软件园等新兴园区优化智慧硬件资源配置,搭建园区光纤网、无线网、物联网和感知网。以新一代ICT为支撑建好园区公共服务信息平台,推动人工智能在园区公共服务、企业创投、医疗健康、教育培训等方面智慧应用,打造服务企业的智慧大脑(见图1)。

图1 智慧城市的建设要点与建设路径
四、结语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条贯彻新发展理念、全面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城市发展深度融合、引领和驱动城市创新发展的新路径。对开发区而言,智慧城市建设需要与产业转型升级紧密结合,利用其在产业集聚、科技创新和体制机制方面的优势,结合自身主导产业特色做好产业转型的顶层设计,积极探索,制定适合开发区实际的智慧城市规划策略和推进实施路径。(作者:罗滢渊, 李炎, 杨旋, 顿耀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