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从传统产业园区到产业新城的转型路径 产业新城的发展进程和空间特质

来源:原创  时间:2024-11-21  点击:168
​对传统产业园区发展逻辑的转变、整体空间布局的优化提升、产业新城的发展理念与规划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对传统产业园区发展逻辑的转变、整体空间布局的优化提升、产业新城的发展理念与规划策略等方面进行研究,具体如下:


一、产业新城的发展进程和空间特质

1.1 发展进程

产业新城在发展初期,多为用地功能比较单一的产业园区。产业园区形成前,所在城市的主城区往往已建成大量工业空间,为产业园区的形成奠定有利基础。随着城市人口与产业的不断聚集,产业门类增多、空间扩张,与城市功能逐渐产生分化,便在城市郊区形成产业园区。


自20世纪90年代,我国城市建设进入更新再开发阶段,大多数传统工业城市面临产业布局与结构的转型升级。“退二进三”即缩小第二产业、发展第三产业,成为许多城市建设的热门主题,大量工业用地开始由主城区逐渐搬迁至城市郊区的产业园区内,产业园区的兴起由此而来。


根据学者对产业园区演进规律的研究,产业园区的发展及与城市的互动关系进程基本可归纳总结为“分化、外溢、带动、提升、整合”5个阶段。首先在主城区规模不断扩大的同时,其产业功能产生分化,被疏解至郊区的产业空间开始兴起;随着主城区“退二进三”进程的加剧,产业功能进一步向郊区转移,主城区则腾挪出更多的存量空间进行升级改造,以保障民生诉求;产业园区成为更多产业和就业人口的聚集地后,逐步带动城镇化发展,形成“园区+生活配套”的发展模式;聚集形成的产业园区逐步完善相关配套,向产业新城发展,在此过程中由于城镇化发展的滞后性,导致产业园区出现严重的职住分离现象;最终产业园区不断补足配套、提升环境品质、打造特色公共服务设施,形成城市人口和空间新的增长点,逐步成为“人口—空间—服务”三位一体,具有高度开放性、独立性、综合性的产业新城。


1.2 空间特质

1.2.1 布局特征与规律

从空间区位上来说,产业园区主要分为与主城区接壤、位于城市郊区2种类型。与主城区接壤的城市外缘型产业园区可依托母城良好的公共服务设施和居住配套,园区以承担单一产业功能为主;而位于城市郊区的产业园区则功能相对独立、对主城区的依附性较弱,居住和配套用地比重较高。


总体来说,产业园区的规模越大,用地类型越均衡;规模越小,用地类型越单一。如果将其用地比例与国家标准进行比较,大多数工业用地的比例远超标准,此外,职住分离问题也会直接导致人均用地规模偏大。


1.2.2 空间属性

基于产业园区的演进规律,纯产业空间的特征在发展过程中会被不断弱化,而产业新城的空间属性则会随着人口的聚集不断加强。在产业新城的建设中,应加大城市配套建设投入、打造公园城市,营造以人为本的社区并加强环境整治。

从传统产业园区到产业新城的转型路径  产业新城的发展进程和空间特质

二、从传统产业园区到产业新城的转型路径

2.1 城市发展动力转型:从单纯追求经济发展转型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随着当前社会发展主要矛盾的转变,我国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的逻辑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已逐步从经济发展引发人口迁徙转变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引发人口迁徙,继而带动企业发展。因此,围绕“人”的诉求在发展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应强调“人”是城镇建设和产业发展的能动因素,产城融合正是基于此,强调创造适宜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促进城镇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所谓“以城育人、以人兴产”,即注重挖掘人的需求,以城市精准服务培育、吸引优质人才,并伴随高端人才聚集、高品质劳动力引入再次推动产业发展。


2.2 空间形态转型:从单一高密度聚集转型为以人为本合理布局

城市产业功能外溢导致各类社会经济与资源要素在空间上高度聚集,催生出用地的高密度开发。在传统的生产模式中,单一的工业用地高密度配给的确会提高生产效率,但伴随着互联网经济的发展,依托便捷信息沟通的高新技术企业更需要以人为本的空间形态。“以人为本”是新时代产业新城发展的必然趋势,打造有机分散、疏密有致的空间形态,满足生产资料、人才和科技有效互动的需求,强调产业和服务功能的有机结合。


2.3 功能组织转型:从以工业为主导转型为多元复合开发

以工业为主导的单一功能已不能满足产业新城的发展需要,过去“宽马路、钢筋混凝土森林式”的开发区无法适应新时代的发展趋势。进行复合式开发,打造具备服务配套、景观休闲、便利交通等要素,可提供居住、购物、文旅等多元功能的综合性产业新城,才能真正“筑巢引凤”,吸引高端人才。(作者:李一宁)



上一篇:面向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园区空间转型发展策略研究(附案例)
下一篇:广安市前锋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从传统产业园区到产业新城的转型路径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