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具有资源、气候、自然环境的优势。近年来,随着创新效应的聚集和竞争的分化,生物医药产业集中度迅速提高,带动和促进了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但与发达地区比较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企业规模较小、品种不合理、研发投入低等。
发展现状
山西省运城市有着先天的地理优势,由于降水量较少,降雨季节较为集中,雨势同期,尤其适宜以根茎入药的道地药材品种生长,是山西省重要的医药大市。在《中国药典》(2020年版)列出的616种中药材中,运城市占191种;在《省中药材标准》(1987年版、2020年版)列出的147种中药材中,运城市占122种,主要品种为生地、黄芩、丹参、柴胡、远志等。目前,运城市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33333.33hm2左右,主要分布在万荣县、绛县、闻喜县等地,柴胡、黄芩等中药材在全国中药材市场占有较高份额,市场需求量大。
一、产业规模
运城市现有药品生产企业26家,约占全省18%,其中,原料药和制剂生产企业17家,中药饮片生产企业5家,医用氧气生产企业4家,拥有注射剂、冻干粉针剂、片剂、硬胶囊剂、颗粒剂、丸剂、膏剂、口服液、化学原料药、中药饮片等18个剂型,共1327个批准文号,约占全省19%。2020年,药品生产企业产值约41亿元,约占全省21%,其中产值超过1亿元的企业达7家(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石药银湖制药有限公司、山西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山西津华晖星制药有限公司、朗致集团万荣药业有限公司、山西晋新双鹤药业有限责任公司、朗致集团双人药业有限公司),约占全省23%。同时,运城市还拥有与药品生产企业相配套的药包材生产企业6家(主要生产PVC复合膜、聚乙烯瓶、玻璃安瓿等)、化学原料药生产企业2家,分布在各工业园区。
二、产业竞争力
双人药业的特色产品小儿七珍丸、梅花点舌丸等传统品牌享誉海内外;亚宝药业的丁桂儿脐贴单品种年销售额达6亿元,消肿止痛贴单品种年销售额达5亿元;亚宝药业、石药银湖、朗致万荣等企业生产的红花注射液、舒血宁注射液已占全国市场份额1/2以上。亚宝药业进入全国医药工业百强之列。
三、推动医药大健康产业计划
运城市“十四五”规划将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列为运城市重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芮城亚宝药业、华康药业、同济药业等17家大规模医药企业,是运城市发展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强大基础。围绕建设晋南新特药基地,运城市将进一步支持龙头企业加大科研攻关力度,例如推进建设山西华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中药现代化工程研究中心,带动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
四、中药材产业发展现状
受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影响,中草药材价格涨幅较大,农户种植积极性高。(1)由于粮、棉、油价格偏低,中药材种植投资少、见效快、受益时间长。中药材种植的每亩纯收益一般是粮食作物的1.5倍以上,高的可达10倍以上,中药材种植已经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2)各方条件利好,适宜种植。例如:平陆县利用地理位置和气候条件,大力发展中草药材种植;芮城县西陌镇和永乐镇为壮大集体经济,大力发展菊花产业,是菊花生产加工基地;学张乡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在光伏板下种植大量的油牡丹,以此来增加收入;盐湖区招商引资药材公司;闻喜县药材逐渐规模化发展,面积逐步扩大。2021年,运城市中草药材新增种植面积38333.33hm2,同比增长52.0%;总产量为277000t,同比增长5.4%。2021年,运城市中草药材总产值31.7亿元,平均产值10.9元/kg。
五、中药产业链及其规模
随着医药产业的发展,各工业园区内的中药材加工、化学原料药合成、药品包装材料容器生产等配套企业如雨后春笋发展起来,生产的产品在全省乃至周边地区占有较大市场份额,同时医药配套企业的发展为运城市医药产业提供了有利的成本优势。在国家鼓励中医药发展的宏观政策指引下,初步建立了中药材种植—中药饮片—中药制剂全链条全面发展的中医药全产业链,为中医药产业在运城市快速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六、科技支撑计划
“十四五”规划提出,将把运城市打造成省内一流的中药现代化产业基地,让中药材成为增长快、效益好、农民得实惠的重要富民生态产业。同时引入相关专业人才,建设现代化后备力量,培育优秀的中药品种,采取较为系统的中药种植教育,不能只凭经验种植中药,要对药农进行相关培训,将中药种植更加系统化、规范化。运城作为四大中药城市之一,应当合理利用这一点,不仅要将中药发扬光大,为国家、国际市场输送优质中药,还可以发展旅游业,让中药产业带动周边经济高速发展。

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一、企业规模较小
经过多年发展,运城市医药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但是规模总体较小,仅有亚宝药业1家企业进入医药企业500强,亿元以上规模的只有7家,42%的企业年产值不足1000万元。
二、品种不合理
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品种少,独家品种少。普药品种多、低端品种多,产品类同、结构趋同,优势产品少、特色产品少、高端产品少。
三、研发投入低
长期以来,企业投资主要花费在硬件建设上,在药物研发方面投入少,真正具备新药创制条件的企业很少,缺乏发展后劲,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运城市医药产业的快速发展。
四、专业人员需求缺口大
生物医药产业为技术密集型产业,相关企业科技力量总体薄弱,科研机构和创新体系不健全,创新成果转化能力较差,科研投入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平均1.5%左右,高素质人才不足,与周边相邻的西安、郑州等地相比存在明显的地域劣势,一方面专业技术人才引进难度较大,另一方面运城市的专业技术人才也难以留住,流失情况较明显。缺少重大创新平台和人才培育机制,生物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中存在的科技研发平台建设落后、现有平台功能不完善、服务能力较弱等问题,使得企业难以从科技平台汲取技术。
五、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工作进展缓慢
据统计,运城市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工作的企业有9家,涉及115个品种,目前已通过或视为通过的有4个品种(亚宝药业),正在进行研究的品种有19个(亚宝药业11个、津华晖星4个、晋新双鹤4个),其余6家企业暂未开展此项工作。如果不能完成一致性评价工作,将无法取得国家医保集中招标采购的资格,会丢失医疗机构这一药品销售的主要市场,预计将造成数以亿计的损失。
山西省运城市生物医药大健康产业具有资源、气候、自然环境的优势。近年来,随着创新效应的聚集和竞争的分化,生物医药产业集中度迅速提高,带动和促进了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但与发达地区比较仍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企业规模较小、品种不合理、研发投入低等。围绕山西省运城市生物医药产业高质量发展关键要素,全面总结和分析山西省运城市生物医药大健康发展的资源优势、市场优势、政策优势,结合运城市生物医药大健康发展总体思路和发展目标。(作者:张重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