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冷水镇现状发展瓶颈,适时提出EOD模式下的城市规划策略。
一、冷水镇概况及主要问题
1. 冷水镇概况
冷水镇位于重庆市石柱县东部,森林覆盖率 85%,植被丰富、夏季气候凉爽、负氧离子高,是养生、养心、休闲纳凉的度假康养胜地。北纬 30 度的川盐古道,带给了冷水深厚的文化底蕴,荟萃了“石柱土戏”“轿夫号子”“土家竹铃球”“秦良玉”等众多文化资源。1400 米的平均海拔,赋予了冷水独特的自然山水资源,21 摄氏度的夏日平均气温,也使其成为了重庆市 8 大避暑休闲地之一 ;域内已有黄水森林公园、大风堡风景区、云中花都等旅游资源节点 ;莼菜、黄连、烤烟等 1700 余种中药材,水杉、红豆杉等 700 余种植物构筑了冷水的农业资源特色,同时也为当地特色农业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新时期,随着高铁、高速网络的不断完善,冷水将成为重庆的东部门户,沪渝高速公路进川入渝的第一窗口(如图 1)。

图 1 冷水镇交通区位图
2. 冷水镇康养旅游发展主要问题
尽管冷水镇拥有优越的地理区位,并具有气候、文化资源和特色农产品优势,但其现状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通过对国内康养产业市场情况与发展趋势的分析可知,成渝区域主要以资源康养型为主,大都依托良好的自然资源,发展康养旅游、避暑地产等关联产业。出现了产业深度不足、季节性影响较大、同质化竞争较为严重等问题。冷水与周边避暑度假型旅游项目资源趋同,且旅游产品丰富度、服务配套方面与周边景区有较大差距。其次,优质资源潜力挖掘不足,域内莼菜、黄连等中草药资源仅为农产品原料,缺乏深度加工和产业链延伸。
所以,未来冷水将进一步挖掘文化、地貌特色,打破季节性旅游壁垒,打造全季全时段的多元旅游产品,构建高品质、完善的旅游服务体系。
二、EOD 生态导向型的城市设计策略
1. 构建绿色生态网络
与传统功能主义导向的设计不同,生态导向下的冷水镇城市规划着重于处理好建设与山、水、田、林之间的关系。从过去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的城市开发模式,转向以低冲击开发为原则,扎根于生态环境、地形地貌,布局与生态格局友好呼应的空间模式,促使建设空间向生态健康可持续的方向迈进。
2. 打造绿色产业体系
城市发展与产业息息相关,冷水镇规划通过产业兴镇、文体促旅、品牌立名三大发展战略,构筑以EOD生态导向型的创新产业发展模式。首先以康养、旅游产业赋能特色中药材农业资源,构筑中医药特色康养产业链 ;其次以巴盐文化、山地运动促进全域四季旅游发展,联动黄水等周边景区 ;最终以国际康养大会、户外体育赛事、巴盐文化旅游节等重大活动引爆流量,打造冷水特色城镇品牌。
未来的冷水,将成为健康生活方式的“代名词”,目标建设成面向成渝鄂的国际中医药康疗度假胜地、重庆市生态导向型发展(EOD)示范区和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型城镇。
3. 完善城市功能结构
依山就势,结合等高线布局自由舒展、移步换景的山地道路网络,将旅游流线、生活流线有机串联,形成内外交融的绿谷交通系统。坚持公交优先的原则,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和慢行生态网络,积极引导绿色出行。同时,梳理现状水系,净化水体,结合不同组团的功能定位,构建公园水岸、庆典水岸、社区水岸、活力水岸五大滨水主题水岸(如图 2),植入不同的空间,呼应不同的人群需求,激活场地,延伸活力,提升城镇整体环境品质。(作者: 甄冉 陈孟 荣蓉)

图 2 滨水空间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