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上海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来源:原创  时间:2023-06-30  点击:5283
上海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区域发展凸显优势、基础扎实营造条件、科技创新提供支撑、政策环境总体向好;上海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总体规模有待提升、产业集中有待集聚、创新能力有待提高、服务体系有待健全

上海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

一、区域发展凸显优势

上海市是长三角中心城市,是我国经济综合实力、人均GDP和居民消费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同时,上海在中西文化交流中的枢纽地位决定了上海的发展意识,总部经济、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等,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提供了高端的平台。上海市内拥有众多大型金融机构,为节能环保产业的企业,特别是小微企业融资提供了便利。上海的制度创新优势明显,不仅具有浦东开发、自贸区等改革开放的前沿优势,还是发展模式转型、政府服务转型、基层治理结构创新的先导都市,这些都使上海的节能服务业有一个良好的制度环境和未来的制度优势。


二、基础扎实营造条件

上海具有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将为产业提供更为有利的硬件保障。同时,上海市建立健全了节能环保产业推动机制,打造了“绿色沙龙”“绿品慧”等线上、线下推广对接平台,相继成立环境第三方治理、再制造、土壤修复产业联盟,整合优势资源,引导行业规范化发展。牵头成立长三角资源综合利用合作平台,促进区域产业协作。全面启动产业招商,结合重点区域调整转型,成立招商工作小组,梳理160余家国内知名节能环保龙头企业和上市公司,赴北京等地主动上门精准对接,加快引进一批节能环保领域重大产业项目。


三、科技创新提供支撑

上海拥有许多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而且在上海的工业系统中也有相当多具有很强研发能力的设计院。从科研创新成果看,上海在水、气、声、固体废弃物的监控与治理、节能环保技术、清洁生产技术、受损环境修复等七个领域的专利申请量均在全国前五名之内。较强的研发创新能力无疑为上海推动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通过产、学、研的进一步合作,把上海的研发创新能力转变为现实的生产力,为上海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发展提供人才资源和技术开发的后劲。


四、政策环境总体向好

2021年,国家统计局出台新的节能环保产业统计体系,主要按行业法统计节能环保产业,适度考虑企业法,这会扩大节能环保产业统计范围,有利于上海市完成“十四五”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目标。在“双碳”的背景下,国家、社会对节能环保产业越来越重视,节能环保产业已被列为“十四五”乃至未来更长时期内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领头羊”。各种响应政策措施不断出台,上海也将会出台工业、建筑和交通等领域的节能低碳相关财政政策。同时,上海将进一步完善节能低碳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和修订一批地方能耗限额标准和节能管理标准,为节能环保技术产品应用提供标准保障。


上海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


一、总体规模有待提升

上海市节能环保企业中,中小微企业占比约为9成以上,小、散、弱特征明显。大部分节能环保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足,缺乏市场竞争力,专业化水平低,难以形成规模效益,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着很大的差距。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占全市战略性新型产业的比重约为6%,依然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二、产业集中有待集聚

上海市节能环保企业大多小而散,具有提供高效运营服务和综合化运作能力的骨干龙头企业数量依然较少。节能环保设备成套化、系列化、标准化水平低,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不高,缺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节能环保产业链还需进一步完善,产业集群和空间集聚尚未形成。


三、创新能力有待提高

上海市节能环保技术产品领域的产、学、研结合成效还有很大空间,科研成果本地转化率仍然较低,科研优势未能充分转化为产业优势。技术成果的发现、评估、筛选、转移机制尚待完善。企业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有待完善,绝大多数节能环保公司都是民营的小微企业,当前存在着追求短期利益、轻技术创新的普遍现象。部分企业在能源诊断、方案设计等高端服务方面能力不足,对节能技术产品的不熟悉,造成了项目难以为继和事后纠纷等各种问题。


四、服务体系有待健全

缺少统一的节能环保产业发布及服务平台,行业自律、组织协调、综合服务等功能有待加强。产业发展缺乏科技、资本等要素的有效配置,技术交易、科技信息服务等中介服务体系发展较慢。企业融资担保困难,上海市金融服务体系对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尚未得到充分体现。(作者:秦宏波)




上一篇:上海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成效
下一篇:新能源电池产业:我国电池技术领域发展现状和态势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