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上海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现状及成效

来源:原创  时间:2023-06-30  点击:2897
本文通过对上海市第三、第四次经济普查的节能环保产业数据进行对比,对上海市节能环保产业的主要特征、结构演变和空间分布进行了全面分析,为制定“十四五”规划奠定了基础。

一、节能环保产业发展成效

“十三五”期间,上海节能环保产业的发展取得显著成效,已形成集装备制造、产品生产、技术研发、诊断检测、设备采购、工程施工、分包集成、调试运行、体系认证、维护管理等完整产业链。上海市200 余项节能环保技术及产品被评选为“上海市节能产品”称号,40 余项先进节能环保技术产品入选国家推荐目录。


1.1 产业发展形成一定规模

2020年,上海市节能环保产业总产值为1 803.39亿元,较2015年增长114.35%。其中,节能环保制造业实现总产值为 826.73 亿元,占比为 45.8%,节能环 保 服 务 业 实 现 总 营 收 976.66 亿 元 ,占 比54.2%。


1.2 装备制造产业更具特色

依托上海市综合科研优势和骨干企业,上海市部分节能环保产品和技术在国内具有一定优势。截至 2020 年,上海市在统的节能环保制造业企业为153家,部分节能环保产品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包括太阳能海水淡化装备、非晶合金配电变压器、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汽车尾气处理、高效照明及智能控制系统等技术产品。


1.3 服务产业发展更具优势

初步形成了以节能服务、环保服务及资源循环利用服务齐头并进的产业框架 。 截 至 2020年,上海市在统的节能环保服务业企业共计 236家,创新推进包括合同能源管理、合同节水管理、环境保护第三方治理等节能环保领域的各种商业模式。

上海节能环保产业

二、节能环保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根据国家统计局 2018 年最新下发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节能环保产业包含了高效节能、先进环保、资源循环利用三个细分产业。本文通过对上海市第三、第四次经济普查的节能环保产业数据进行对比,对上海市节能环保产业的主要特征、结构演变和空间分布进行了全面分析,为制定“十四五”规划奠定了基础。


2.1 产业发展主要特征

2.1.1 发展质量上呈高质量状态

根据第四次经济普查数据,上海节能环保产业基本单位总数为 3.67 万家,其中高效节能产业基本单位数 2.12 万家,先进环保产业基本单位数1.71 万家,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基本单位数 1.14 万家,从业人员为 133.26 万人,产业呈高质量发展状态。


2.1.2 发展潜力上投资强度不减

2018年,上海节能环保产业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占上海市的比例达到7.5%,计划总投资500万元及以上项目占上海市的比例达到6.3%。


2.1.3 空间分布上郊区占比较高

超过七成的单位分布在郊区和浦东新区。节能环保产业企业最多的五个区分别是浦东新区、嘉定区、闵行区、奉贤区和松江区,合计占总量的54.4%。中心城区中杨浦区排名第一,占比达到6.2%。


2.2 产业发展结构演变情况

2.2.1 成长性

本文从单位数量、营收和行业集中度对上海市节能环保产业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1)在单位数量方面,节能环保产业在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单位数持续减少,第三产业单位数及所占比重持续增加。2018年相比于2013年第一产业基本单位数减少 70.9%,第二产业单位数累计减少25.8%,第三产业基本单位数累计增长7.0%。


2)在营收方面,第三产业营收增速大幅快于第二产业,先进环保产业增速最快,规上企业领先规下企业。2018 年相比于 2013 年,第二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率 8.2%,第三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长 12.5%,占节能环保产业总营业收入比重上升了 2.9 个百分点。


3)在行业集中度方面,整体偏低。通过选取前8家单位营业收入和从业人员人数占整个行业的份额,对行业集中度分析:2013-2018年,从营业收入看,高效节能产业、先进环保产业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的行业集中度分别下降 2.2%、3.3%和 6.1%,表明节能环保产业整体竞争激烈,行业还处于快速发展期;从从业人员看,高效节能产业、先进环保产业和资源循环利用产业行业集中度呈上升态势,分别提高 1.6%、3.7%和 1.5%,表明每个行业的前几名企业吸纳更多的人才,结合营业收入集中度下降,显示产业竞争愈发激烈。


2.2.2 劳动生产率

单位从业人员营业收入代表了行业的劳动生产率水平。2013-2018年,三大细分产业劳动生产率呈“二升一降”趋势 。高效节能产业单位从业人员营业收入累计增幅达到 42.3%,先进环保产业单位从业人员营业收入增幅最明显,累计增长62.3%,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单位从业人员营业收入出现负增长。


2.2.3 从业人员

从业人员总量微减,结构上由制造业转向服务业。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从业人员数大幅减少;第二产业从业人员减少 13.5%,但占从业人员总量的比重仍达到 60.2%;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累计增长5.9%,占从业人员总量的39.8%。


2.3 产业空间分布情况

2.3.1 单位数量分布

通过对每个区的单位数量和企业密度分析,可以看出产业的空间分布情况,呈现两个特点:一是郊区集聚了超过七成的节能环保产业单位,中心城区单位数量总体增长较快;二是静安区、黄浦区、徐汇区单位数密度居前三。


2.3.2 营业收入

各区在节能环保产业营业收入方面呈现两个特点:一是浦东新区和嘉定区贡献了近四成的营业收入,虹口区、嘉定区和奉贤区快速增长;二是黄浦区营业收入密度居首,大幅领先。


2.3.3 细分产业空间分布

三大细分产业在空间分布上呈现三个特点:一是高效节能产业单位数集聚浦东新区、闵行区、徐汇区,营业收入仍集聚在郊区;二是先进环保产业集聚浦东新区、闵行区,中心城区和郊区差距缩小明显;三是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单位数集聚奉贤区、浦东新区,中心城区和郊区差距明显。(作者:秦宏波)



上一篇:国内外太阳能和风能产业发展状况分析
下一篇:上海市节能环保产业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