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提高人才的社会实践能力,文章以产教融合作为背景,开展智能装备制造专业群的建设研究。文章分析了专业人才的培养定位与建设目标,从专业人才竞争激烈、为高校与科研单位发展提供助推力量两个方面,阐述专业群建设的必要性。根据高校素质教育工作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具体需求,将“自主创新”“高端数控设备操作”作为专业群建设的核心,通过设置“核心”专业,促进“产业”“教育”与“产业链”三者之间的对接,实现智能装备制造专业结构的优化;以国家和政府有关产业发展的指导政策和规划为核心,将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生产与发展标准为引领,以政、行、企、校、研为主体,深化产教融合背景下“五位一体”人才协同培养模式;将“411”作为标准,建设面向专业群的双创服务体系,促进学生的自主、泛在、个性化的学习,提升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
一、智能装备制造专业群人才培养定位与建设目标
1.1人才培养定位
根据某试点地区智能装备制造学院“十三五”人才培养规划,专业群人才培养定位为:以智能装备生产工艺方法和设备为主线,贯穿学科基础知识的系统学习和应用技能能力的全面提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工匠精神和终身学习理念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在产教融合背景下,培养学生成为“精益求精、追求卓越”的高素质技能人才,是现阶段我国教育产业发展的核心与关键。为满足各大高校与企业对就职人才的要求,应将相关工作的重点置于这些方面:培养人才“双创”精神,使其具有较好的社会责任感,可以在岗位中,配合其他工作人员顺利完成工作任务。同时,具有领导、管理、组织、决策等能力,可以适应高强度的工作压力,能够肩负起相应工作责任。此外,为确保人才能力可以与岗位需求快速接轨,还要求专业群的建设可以起到提高人才实践能力的综合作用。
1.2 建设目标
可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与培养定位,设置如下四个方面的专业群建设目标:
(1)专业方向设置应立足于未来智能装备制造产业发展方向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
(2)主要课程设置应面向行业与岗位;
(3)各专业所在行业和岗位应规定学生在达到某种标准后,才能毕业并授予学位证书;
(4)学生学习时长设置需满足毕业后3年内就业岗位需求。
二、智能装备制造专业群建设的必要性
2.1专业人才竞争激烈
智能装备制造专业岗位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就职人才不仅要具有多学科融合知识体系,还应具有知识点通用能力、较强的专业性与主动学习能力。根据智能装备制造企业调研统计数据可知,目前企业发展最大的困难在于人才,即设备易得、人才难求。随着现代设备的普及,装备生产制造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出现了供不应求的问题。
在申请科研经费、引进高端人才、招收优秀生源、政策支持等方面,高校之间都存在竞争,此外,学生在步入社会后,各种资源的竞争日益激烈,人才就业困难,也是当下智能制造专业群体建设中需要全面考虑的问题。因此,重构专业群,优化素质教育工作模式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2.2为高校与科研单位发展提供助推力量
相关领导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实现对制造业的发展,应进一步加强内地企业与港澳龙头厂商之间的合作,充分利用港澳地区的特殊优势发展产业。重点培育和发展先进制造产业集群,建设现代化工业系统,在2020年前,形成装备制造产业先进集群;到2025年,我国要培育出至少2个500亿以上的制造业集群。因此,高校要大力培养高质量的智能装备制造专业人才,推动高校与企业之间的衔接,加快现代职业教育的建设,通过办学体制的变革,实现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为高校与科研单位发展提供助推力量。
三、智能装备制造专业群建设措施
3.1优化智能装备制造专业结构
为实现对相关方面工作的持续深化,建设完善、优化的专业群,应根据高校素质教育工作与人才培养工作的具体需求,将“自主创新”“高端数控设备操作”作为专业群建设的核心,通过设置“核心”专业,促进“产业”“教育”与“产业链”三者之间的对接,以此种方式,提高“产业集聚”在高校教育工作中的贡献度。在此基础上,将“机械智能制造”“自主生产”为龙头,带动“机器人”“计算机”等相关学科的协调发展,形成高校多专业相互带动、支撑,协同建设的全新局面。在此过程中,应明确学科定位,加强学科专业群的特色化发展,在专业群中建立动态化的专家调整机制,保证专业群建设工作与产业社会发展处于同步状态,实现专业群的不断转型、升级与自适应。按照上述方式,设计并调整智能装备制造专业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智能装备制造专业结构
在此过程中,以成果为导向,以改革促效益,不断加强各个专业之间的衔接,以带动专业群的持续更新。
3.2 深化产教融合背景下“五位一体”人才协同培养
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将产教融合作为研究背景,设计“五位一体”人才协同培养模式,在此过程中,以国家和政府有关产业发展的指导政策和规划为核心,以智能装备制造产业生产与发展标准为引领,以政、行、企、校、研为主体,在关键技术、产品研发、项目成果转化、工程示范应用、人才培养、师资和员工培养等领域开展多元化合作。以此种方式,改善毕业生就业现状,降低工作流失率,解决了人才供求失衡的问题。其中产教融合背景下“五位一体”人才协同培养模式如图2所示。
图2 产教融合背景下“五位一体”人才协同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专业群的建设目标是培养具有实际操作经验和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技术人才,以适应市场需求。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创造能力为中心,要求学生在实际的工作环境中参与学习,并通过“做”完成任务。夸美纽斯说:“一切应该做的事,都要从实践中吸取教训。”只有学生在“做”“学”的过程中,与高职教育的特征和规律保持一致,实现专业群、产、教的深度融合,才能确保相关工作的实施可以达到预期效果,因此在人才培养中,必须从“实践”“做”入手,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开发校企合作的学生实习项目,使学生在产教结合的大背景下学到真本事。在此基础上,联合地方企业,给学生提供一个综合利用学校教育资源与企业技术资源的丰富实践平台,根据企业的经营过程,建立业务实训中心、模拟生产操作室、人才实训中心等,实现基于多角度对人才实践能力的培训。
3.3 建设面向专业群的双创服务体系
在上述内容基础上,建设面向智能装备制造专业群的双创人才服务体系,将“411”作为标准,其中“4”表示“四级”,第1个“1”表示“一条主线”,第2个“1”表示“一项成果库”,根据人才培养过程中的校企合作需求,建设全过程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此种方式,实现创新教育的系统化、创业教育的常态化。通过四个层面的培养,逐步实现人才的能力递进,落实从培养意识到实践指导,提高学生的能力需求。其中专利成果库涵盖了专业研究的整体流程,无论是专业群建设中的通识方面教育内容、创意融合内容、实训项目,只要满足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研究,都可以作为成果库的演化内容。在此基础上,将超星数字图书馆和爱课程网络平台作为支撑,构建资源库,促进学生的自主、泛在、个性化的学习,提升专业课程的教学质量。
同时,坚持以学科需求为目标,建设国家级精品网络开放课程。根据合作企业规范化生产作业流程,规划实践技能培训的教学大纲,开发和编写“基础类、训练类、真实案例类”系列教材,以此为基础,实现对双创服务体系的完善。此外,不断加强与各地数控公司的合作,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和技术优势,积极引导教师参与企业科研项目的研究,夯实校内师资队伍。针对企业自身的特点,制定适合企业的培训课程,从而真正提高学生的技术能力。以校内科研队伍为主体,将部分研究成果转化为产品,投放市场,实现人才在校内与市场的对接,为学生后续走向社会提供全面的帮助,丰富学生的社会经验。
四、结束语
智能装备制造产业是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业转变的产物。智能装备制造业专业群是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的重要载体和支撑技术,要实现专业群的建设,需要进一步明确产教融合型企业功能定位、完善产教融合型企业组织管理方式、探索校企合作教学新模式、促进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加强产教融合型企业与专业群建设的有机衔接是提高专业群产教融合度和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关键措施。针对智能装备制造业人才培养特点和市场需求,文章通过优化智能装备制造专业结构、深化产教融合背景下“五位一体”人才协同培养、建设面向专业群的双创服务体系三个方面,完成了此次研究,旨在通过此次设计,提升人才的核心能力,促进高校相关专业学生的顺利就业。(作者:潘喜利,彭华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