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萍乡市湖上乡为例, 将我国政府高度关注的脱贫攻坚任务与“三农”工作总抓手“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 探索二者之间紧密的关联, 并以此关联为出发点, 介绍湖上乡在紧抓脱贫攻坚任务时如何利用好二者的契合点, 做到以产业带动精准扶贫, 盘活本地资源创建特色品牌, 统筹社会事业齐步发展, 强化班子队伍建设。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 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做到脱真贫、真脱贫。同时, 首度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是新时代做好“三农”工作的总抓手, 是农村化解社会主要矛盾的必然选择。
2018年, 既是精准扶贫作风建设年, 也是乡村振兴战略元年。在过去的一年里, “精准扶贫”这一世纪性壮举工程与“乡村振兴战略”美丽邂逅。在这一过程中, “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战略”相辅相成、互相促进, 通过精准扶贫工作, 力求啃下脱贫摘帽的硬骨头, 打通致富奔小康的最后一公里;通过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巩固基层民主成效、促进形成健康民风氛围;通过产业创新发展, 逐步建立强大的村集体经济, 通过示范效应和辐射效应, 带动全村和周边村民共同致富。“精准扶贫”与“乡村振兴”相辅相成、有机结合为生活在农村的人们点燃了共创向往生活的美好希望。
坐落在罗霄山脉中段、隶属于萍乡市莲花县的湖上乡, 总面积42.16平方公里, 管辖10个行政村, 59个村民小组, 3499户, 1.5万余人。湖上乡抢抓历史机遇、搭乘政策班车, 充分利用好乡村振兴战略与精准扶贫攻坚任务的相辅相成之紧密联系, 为焕然乡村整体面貌、改善民生、增强人民生活幸福感、满足感做出了不懈努力, 取得了佳绩。
1 紧抓脱贫攻坚任务的力度不松懈, 以产业发展带动精准扶贫、以铁纪执法保障精准扶贫、以科学管理开展精准扶贫
(1) 通过搭平台、创条件, 积极发展产业扶贫, 主动与相关部门协调沟通、与企业对接合作, 广泛设立扶贫基地。目前, 湖上乡已吸纳江背村和凡家村138户贫困户以产业扶贫资金入股, 与企业合作发展生猪养殖业, 享受年终分红;天顺大药房联合山东宏济堂药业在我乡山下村设立黑山羊扶贫基地, 捐赠30头黑山羊, 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积极获取上级政府支持, 大力实施光伏发电项目, 共242户分4个集中点安装, 重点解决无劳动能力贫困户脱贫增收, 保障脱贫攻坚的托底到位。
(2) 强化对脱贫攻坚责任落实过程的监督, 综合运用明察暗访、随机抽查、交叉检查等多种方式, 加强对精准识别、政策扶持、项目资金、精准退出等扶贫领域进行全过程监管。通过规范招投标, 该乡严把64个扶贫项目1399万元扶贫资金的申报、审核关, 杜绝扶贫攻坚过程中的违纪违规行为。同时, 积极运用执纪“四种形态”, 提醒、诫勉谈话7起, 对2起违纪违规行为进行从重从严从快查处, 切实做到有错必究、有责必问, 问责一个、警醒一片。
(3) 科学合理制定帮扶制度, 建立健全符合我乡实际情况的精准扶贫模式, 把精准扶贫落到实处、落到人头、落到日常。建立健全“一村一组、帮扶到户”的精准扶贫模式, 对全乡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建立专人帮扶制度, 落实帮扶责任人。县直机关干部、乡机关干部对接全乡615户建档立卡贫困户, 确保帮扶对象全覆盖。实行脱贫攻坚“战区化”管理, 按照“54”结亲帮扶制度, 坚持开展“周六扶贫日”行动, 做到“两走进”、“两送到”、“两帮助”;调优配强“第一书记”和驻村工作队员, 充分发挥尖兵作用, 全天、全力在村开展扶贫。
2 创建特色品牌, 以盘活本地优势资源着力打造本地亮点工程, 形成本土化独具一格的特色名片
(1) 结合本地资源优势, 我乡党委、政府贯彻落实县委、县政府“四季花海”战略, 积极打造湖上乡梅花特色小镇。在南村洞仙观与桃源冲水库周边扩建200多亩的梅花基地, 精心打造湖上梅花特色乡镇, 规划建设湖瑶直上旅游综合开发项目。自梅花特色小镇战略实施以来, 带动了交通运输、乡村餐饮, 增加了农民收入, 取得了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根据各村优势资源制定产业规划, 通过发展生猪养殖、罗汉果种植、黑山羊养殖、肉牛养殖、葡萄种植等产业布局, 形成“公司+合作社+贫困户”的发展模式, 带动群众致富。
(2) 深挖细凿原有项目资源, 创新开拓新领域、新亮点, 在乡裕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裕硒园家庭农场原有项目的基础上高度整合、深度挖掘, 规划打造嗨森体验农园示范点, 建设集瓜果采摘、农产品初加工、体验农业、亲子游乐、户外拓展、自然教育等深度融合的农业体验园。今年8月举办了首届葡萄采摘节, 吸引了万余名游客采摘游玩。
3 社会事业统筹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 农村村容、民貌焕然一新
(1) 抓好基础设施建设, 为乡村振兴、精准扶贫铺好路。
重点抓好湖闪公路、农饮工程、革命老区项目集镇改造等16个项目建设。其中, 投资697万元的湖闪公路改造工程, 现已全部完工;投资242万元的涉及3个重点扶贫村的农饮工程已完成工程量的70%;投资300余万元的湖上万吨粮食一线收纳库主体工程已竣工, 并已投入使用。
(2) 大力投资新农村建设, 营造和谐宜居的人文环境。
投资65万元建好南村、西山、凡家、曾家、山下等5个村级标准化卫生计生服务室;结合新农村建设, 投资60余万建设了5000米乡村文化墙, 成为一道新农村建设的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大力发展慈善事业, 成立湖上乡兴教助学协会, 募集助学资金20余万元, 并举办了首届兴教助学发放仪式, 奖励教师和学生49人, 发放助学金近5万元, 营造浓厚的兴教助学氛围;投资5万余元, 购买图书、电脑、书架等, 筹建了湖上乡图书分馆。
4 班子队伍建设不断强化、“党建+”理念深入干群心中, 从严治党始终在路上
(1) 以“规范、创新、实干、担当”为总要求, 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抓手, 以提高干部队伍的整体素质为重点, 加强班子队伍建设, 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加强对村“两委”的管理, 对车田村、湖上村、凡家村和曾家村等村干部进行调整和充实, 配优配强村级两委班子,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引领带动作用;出台《村级后备干部管理办法》, 健全村级后备干部培养机制, 建立了31名村级后备干部库;完善《干部考勤制度》等规章制度, 建立周汇报、月调度工作机制, 采取周一晚上集中学习、参加学习报告会和观看江西干部网络学院等方式, 加强干部职工学习教育, 形成了干事创业、充满活力的乡村干部队伍。
(2) 创新“党建+”模式, 树立“党建+”理念, 全面提升党建水平。积极探索“党建+扶贫”工作模式, 初步实现党建和扶贫产业良性互动发展;精心创建“党建+留守儿童之家”, 先后在江背村、山下村、南村村、曾家村和凡家村5个行政村创建了农村留守儿童之家, 营造关心、重视农村留守儿童健康成长的浓厚氛围, 并得到了省、市、县关工委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
近年来, 湖上乡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 在班子队伍与全体村民共同齐心协力努力下, 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年年有变化、三年大变样、五年新跨越”总体要求, 抓好乡村振兴战略机遇, 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 坚定不移抓发展、齐心协力促振兴, 全心全意保民生、众志成城攻脱贫, 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全乡2018年国民生产总值增长7%, 达到21253万元;财政总收入增长18%, 达到4350万元;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 达到5.7亿元;农民人均收入增长5%, 达到0.65万元。
接下来, 如何把原有基础夯实得更牢固、取得的成绩再翻番, 把将面临的挑战转化为发展的机遇, 都是摆在乡班子成员面前的一个突破性课题。进一步发展党的基层组织建设, 发挥村级党组织在乡村治理中的核心作用, 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创新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助力脱贫攻坚的有效途径, 培育农业、农村、农民的自我发展能力, 推动乡村治理、促进乡村振兴、助力脱贫攻坚并驾齐驱;进一步激发农民内生动力, 扩大农民讲习所覆盖面, 组织贫困户系统学习专业知识, 打造村“当家产业”, 支持每一户农家开辟自家致富门路, 拥有一技之长, 探索形成“乡村振兴”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的产业链条, 激发全体村民共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进一步明确乡村振兴产业定向, 避免“千篇一律”、“热产滞销”等问题, 理性引导产业发展, 合理科学扩大产业覆盖面;进一步以大数据监管扶贫资金流向, 强有力地遏制扶贫资金领域的腐败问题, 有效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等。(作者:邵蔚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