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探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民关系主体的振兴路径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19-05-28  点击:1720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整个过程中, 都应当从关系论的角度来认识和落实这一战略, 进而寻求振兴农民主体关系的可能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等重要论述, 这些重要论点同时也为关系论视域下的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设定了一个共同体的目标理想, 这个共同体是有着紧密的社会关系的命运共同体。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要求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和生活富裕, 这些目标达成显然不是单个领域的成就, 而是涉及到了经济、生态、文化、治理、社会等各方面的整体性提升。这也意味着,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整个过程中, 都应当从关系论的角度来认识和落实这一战略, 进而寻求振兴农民主体关系的可能路径。

农民关系主体的振兴路径,乡村振兴战略规划

        (一) 推动构建并发展积极正向的党群关系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 “最基础、最坚实的力量便是基层村干部”[9]。因此, 基于干群关系的双向作用, 我们既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进一步强化党对乡村发展的核心领导作用, 同时也要发扬党的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 通过组织化的措施调动广大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也就是“以农民的组织化重建乡村的主体性, 以乡村为主体吸纳整合各种资源要素, 培育乡村内生发展动力”[10]。乡村振兴战略不仅是个政策同时也是个发展机会, 不仅可以化为动力机制, 同时也可以发展成为沟通协调机制, 让干群之间走得更近, 合作得更加紧密。引导基层干部特别注重解决干群关系紧张的环节或事件, 防范化解干群冲突的风险, 建立积极的评价和反馈体系;以干群关系好不好、能不能为群众做实事等操作化标准来评价干部, 并作为干部升迁的重要参考。
 
        与此同时, 农村基层干部的工作需要加大政策支持和群众支持的力度, 原因是基层干部面临着很大的工作压力, 他们经常加班加点, 甚至还可能吃力不讨好, 在实地评估调研过程中, 我们了解到相当一部分基层干部的保险都是由自己缴纳, 他们多次向上级反映也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可见, 基层干部也是需要被关切的群体, 他们有了稳定的保障才能有更大的热情从事基层工作, 提升人民群众的幸福感, 也提升在基层工作的自我实现感。这就是说, 在基层构建积极正向的党群关系进而推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既要关注农民群众的需求, 也要关注基层干部的需求, 应是从二者的关系主体出发, 这对关系主体互为指向、互为促进。只有照顾到双方合情合理的诉求, 才能更好地激发彼此互相支持、共同发展的热情和主体意识。

        (二) 搭建公共实践平台深化村民之间的社会交往
        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可以将构建公共实践平台, 着力培育乡村社会的公共主体性作为其中一个重要目标。“这种合作、认同、归属感和公共性的建立, 是一种开放的主体性, 是保证乡村振兴战略鲜活生动有人情味有乡土感的必要条件”[11]。这种公共性、主体性的培育实际上就是把乡村社会组织起来, 重构农民主体关系的熟人社会的组织化策略。
 
        首先, 要加大对农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 特别是要大力建设乡村公共道路、公共照明、公共厕所、公共车站、公共垃圾处理等社会公共服务项目和文化广场、宗祠等基础文化设施以及一些有标志性、有乡村特色的公共服务设施, 为农民组织起来提供了现实的活动基地, 对增强村民的集体认同感有直接的助益。
 
        其次, 要培育新乡村文化。乡村的历史需要有意书写, 并以文化的表征形态积淀下来。在现代通讯技术迅猛发展情况下, 可以结合现代化通讯手段, 建立不同年龄群体、不同家庭之间的村级联系群, 通过共享社会资源, 增进社会资本, 促进社会联系, 活跃社会交往, 促进村民的社会团结;尽可能选用乡贤和社区领袖, 通过其能力发挥和关系搭建, 为村民提供切实的社会化服务;组织带有季节性、阶段性的文化活动, 促进村民的相互合作、交流沟通, 培育村集体意识和文化认同感。
 
        最后, 也可以通过培育或引进社会化力量, 比如通过社会服务组织的项目介入和服务, 深化村民之间的社会交往网络。这种社会服务化机制会逐渐成为乡村社会发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

        (三) 培育乡村社会发展机制促进村民代际关系融通
        乡村代际关系的焦点就是养老问题, 对老年人群体而言, 更乐意待在农村养老, 但其子女多半是进城务工经商而不常回家, 因此在精神和生活上都需要接受照顾。对青年子女群体而言, 父母在家, 不能近身尽孝, 遗憾在心, 无奈在身。那么, 代际之间的两难境地如何克服呢?鼓励所有青年回家照顾老年人, 可能不太实际。这背后反映的问题, 表面上是经济收入生活水平的直接问题, 实际上还是发展机会和社会服务机制的深层问题。
 
        一方面, 要强化和完善农村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养老不但是一个家庭、一个年轻群体、而且也是一个国家层面的大问题。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 要面向城乡养老需求积极发展银发产业, 补齐农村老龄事业发展短板, 构建起政府、市场以及家庭有机结合的多层次农村养老保障体系, 发展社区养老、机构养老、土地养老等养老形式, 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12], 推进形成“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 培育村级养老服务项目, 发展乡村公共文化活动, 促进老年人之间的沟通, 强化对乡村的集体归属感。
 
        另一方面,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尽可能为村民特别是年轻人创造发展机会, 通过建立与完善城镇化发展战略、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的衔接机制, 让一部分进城务工的年轻人能够在就近城镇、县域务工, 让经商的年轻人能够得到村委的引导和平台搭建的帮助, 既有机会从中获利增收, 也有机会常回家看看。
        不可否认, 村民代际关系问题不是一朝一夕或者一两个政策所能彻底解决, 但是各项政策又可能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平台、机会, 关键是要让政策导向到这种服务方向上来, 借由此径一步步向前挺进, 就能获得每一个历史阶段的应有成就。

        (四) 坚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规范人禽关系处置
        人与自然是一个生命共同体, 在中国广大的乡村, 尤其如此。在人与家禽的关系中, 在正常情况下, 不能否认更不能消除“人与家禽”之间的历史和现实关系。因此, 正确的做法肯定不是消灭家禽, 而是通过限制家禽圈养数量来调节人与家禽之间可能出现的紧张关系, 即以一种服务乡村特色的意识, 提升村民对家庭卫生、对人禽关系等更为规范的认识。另外, 在家禽养殖方面, 要合理地根据场所面积或养殖对象特性, 规定养殖的数量范围, 不能一刀切。与工业化城市化战略不同,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和保护自然为基准线, 积极构建现代农业的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 同时培育乡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但是产业兴旺不同于简单的工业兴旺、工厂兴旺, 也不是由资本下乡控制的产业兴旺, 而是充分体现乡村特色的地方性的产业兴旺, 这些产业不仅旨在获利、提高农村和农民群体收入, 而且更为重要的是保证农村稳定发展和农民稳定生活。

        (五) 以青年作为农民主体关系振兴的突破口
        农民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 而青年人又是农民主体关系振兴的一个重要突破口。
 
        第一, 积极培育“中坚农民”参与乡村振兴。在广大农村中, 有一部分青
        年人是在村和老人、小孩生活在一起, 他们可能立足于乡村发展经商获利, 也可能离家较近而常回常往, 这些青年农民可谓是“中坚农民”[13]。在现实层面, 这些“中坚农民”是最有希望直接地参与到乡村振兴战略中的群体, 可以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 激发他们的主体意识, 吸收他们进基层党组织, 服务乡村发展, 这就要求加大对基层干部的政策支持力度。
 
        第二, 鼓励青年人回村创业并为之提供政策支持。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 组织农村青年参与到产业发展政策及措施的制定和落地, 为青年群体提供政策引导、资金支持和技能培训等服务。

        第三, 积极发展镇域经济, 整合乡村资源, 为青壮年劳动力“进厂不进城、离土不离乡”的发展道路提供尽可能广泛的路径支持。如果可以挣得体面的工资收入, 恰恰又离家不是很远, 这样子生活各方面的成本将会降低, 就有更多机会回到老家看望父母, 随时可以融入熟人社会关系网络当中, 这种择业条件对农村青年群体的就近就业有很大的吸引力。

 
上一篇:以工业园理念建扶贫产业园构筑大扶贫格局
下一篇:乡村振兴视野下的单元有效与自治有效:历史变迁与当代选择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