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地域辽阔,风能资源丰富,位居全国前列,截至2020年底,新疆新能源发电量达585,2亿千瓦时,其中,风电发电量435,6亿千瓦时,全国排名第二。但新疆新能源在经历了“十二五”时期井喷式发展后,“十三五”以来风电发电弃电问题严重,同时风电行业协作配套能力弱、更新换代设备回收再利用率低、人才储备不足与引进困难并存等问题越来越凸显。为此,本文立足促进新疆风电行业良性发展,提出了以下五大相关对策建议:
一、新疆风电资源与产业发展现状
新疆地域辽阔,风能资源丰富,位居全国前列。风能资源总储量8.9亿千瓦,技术开发量7.8亿千瓦,技术可开发面积20.4万平方公里。新疆风能资源丰富区集中在9大风区,从北到南依次包括额尔齐斯河谷西部风区、塔城(额敏)老风口、阿拉山口风区、吐鲁番西部风区、达坂城风区、哈密北戈壁风区、哈密南戈壁风区、罗布泊风区以及百里风区。九大风区的中心区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在200瓦/平方米以上,有效风速小时数(3~25米/秒,各级风速出现的小时数之和)在5500小时以上。年平均风功率密度大于150 W/m 2 的面积为12.6万平方公里。
“十三五”以来,新疆坚持绿色发展理念,按照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发展方针,在全力以赴地推进新能源消纳的基础上,有序推动国家大型风电基地建设,大力发展风电。截至2019年,新疆已经集中建成了哈密千万千瓦级和准东、达坂城、伊犁、阿勒泰、塔城等5个百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发电基地,实现可再生能源规模化、集约化开发利用。新疆风能开发利用形式以“集中式、分散式”并存,其中以“集中式”开发为主。目前,新疆从事风电行业的企业共有278家。截至2020年5月底,新疆风电装机规模1975.1万千瓦,仅次于内蒙古自治区,居全国第二位。2020年发风能电量为435.6亿千瓦时,全国排名第二。
二、新疆风电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1.能源消纳仍然存在瓶颈
新疆新能源产业经历了“十二五”时期井喷式发展,到“十三五”时期之初,新疆风电发电弃电问题严重,2016年全疆弃风电量达到137.2亿千瓦时,弃风率38.4%。“十三五”以来,新疆多措并举,不断努力推动新疆新能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着力解决弃风弃光问题。截止到2019年12月底,新疆弃风电量66.05亿千瓦时,弃风率下降至13.9%。2019年,新疆风电发电市场环境监测预警评价由红转橙,但是新能源消纳的前景仍不乐观,能源供需长期处于失衡状态。新疆自身工业发展用电量与产电量不相协调,距离用电大户的沿海开放地区距离遥远,外送通道有限。与此同时,受外部市场的影响,新疆电网负荷、电量增长放缓,导致负荷、电量增长与电网装机增长不匹配,制约了新疆新能源消纳和开发。
2.协作配套能力弱
新疆风电产业经历了20余年的发展,产业发展有了一定的基础,产业链条短、产业集聚问题突出,行业基础配套能力不足在较长时间内依然存在,虽然一些配套项目已经开始建设,但从整体上看,今后一段时间配套能力不足依然是制约行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例如,近年来部分风机制造企业退市,使得其生产的机组零部件供应及技术改造无法实施,寻找第三方供应资源迫在眉睫。目前,新疆风能企业主要以发电企业为主,全系统产业链建设不完整,需加强设备研发、制造、电场运维等方面能力建设,推进产业链延伸,促进产业集聚,进一步提升风电产业发展水平。
3.更新换代设备回收再利用率低
新疆风电开发较早,风电设备装机容量大,但是,不少设备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电网的要求,亟待新产品替代。例如,新疆早期安装的失速型风力发电机组,虽然机组未到寿命期,但是,已经不能满足电网功率控制、高低电压穿越及一次调频等要求,急需产品更新换代。但淘汰产品的回收再利用产业还未形成,大量设备淘汰,必然带来大量固体废物,对生活环境造成极大危害。“十四五”伊始,新疆正积极培育发展新能源更新换代设备回收利用产业,促进老旧设备更新换代。
4.人才储备不足与引进困难并存
高校培养的人才缺乏与风能产业相关的紧缺型人才相衔接,培养过程中往往缺乏一流的师资和生源,甚至一些学科专业还处于缺失状态。此外,新疆地处偏远、发展相对落后,社会保障水平以及资金待遇相对较低,大多数高校毕业生或是技术人员往往不愿意前往,客观上会造成人才发展的不平衡和人才结构的不合理,特别是高端产业复合型人才引进困难,这些都严重影响新疆区内关键技术突破。
三、促进新疆风电产业良性发展的对策建议
1.积极争取政策支持,促进风电消纳
以“十四五”规划为契机,积极对接国家涉及风电和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发展的规划,争取国家继续支持新疆大型风电发电基地建设,适度延续风电发电上网电价补贴政策,促进新疆风电产业有序健康发展。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促进形成新能源消纳的长效机制,推动行业可持续发展。根据新疆资源禀赋,合理制定清洁能源利用率目标,稳步提升清洁能源电量在能源消费中的占比,促进清洁能源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形成有利于清洁能源消纳的电力市场机制。着力推动清洁能源消纳模式创新,探索建立跨省跨区外送电源联合优化配置机制,采取多种措施提升电力消费需求,扩大本地消纳空间,2020年,我区暂停阿勒泰、塔城、阿克苏、喀什、和田、克州6个地区光伏、风电建设,2021年1-2月,新疆地区累计风电利用率94.6%,同比提升了6.8个百分点。
2.力促产业链延伸,提升本地制造能力
“十四五”期间,努力补齐新疆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产业链条,重点培育发展风能、太阳能相关的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及高效率的零部件及成套部件能力。利用我区的资源吸引和龙头企业引领作用,打造风能、太阳能上下游产品供给产业链。
——开发电能制取氢气产业。我国当前面临能源短缺与环境污染双重挑战,氢气正在成为化石能源的替代品之一,将会有非常广阔的发展前景。现阶段,利用电制取氢气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电解水制氢经济上可行,设备简单,利用电制取氢气,能大大降低化工企业成本,可用电能代替传统的天然气制取氢气,减少化石能源的排放。
——风电整机配套产业。充分利用新疆风能资源及地域宽广优势,提高我区新能源产业设备生产能力,建设原材料-零部件-产品-工程建设-生产运行-退役全寿命周期产业链条,在各个环节上扶持我区本土企业做大做强。重点发展陆上风能发电成套装备及电机、叶片、高速齿轮箱等关键零部件。提高太阳能板转化效率、高模碳纤维大叶片应用技术、风电及太阳能一次调频技术。积极发展风能监测与应用装备、风电场功率预测系统、风电机组在线监测与故障诊断系统、风电机组叶片维护平台、风电场监控系统。联合疆内外高等院校、研究所等风电研发机构,搭建为风电全产业链提供技术研发、技术标准、检验认证、实验测试等综合性平台,搭建智慧风机、智慧电厂的建设能力。
3.加快发展新能源服务行业,提升新能源运维能力
——发展运行维护能力评估服务。新能源行业运行维护涉及高空作业、电力操作等多项技能,但由于没有行业准入评估标准,运行维护人员能力和水平参差不齐,从业人员能力的不足也是造成事故发生的根源之一。新疆是风能产业的聚集地区,发展专业的运行维护能力评估服务业,并制定行业准入标准,对促进行业发展意义重大。因此,“十四五”期间应引导认证机构开展新能源运行维护评估服务业。
——技术改进及性能提高服务。随着新能源产业的快速发展,部分运行中的设备已难以满足技术改进和升级的需求,亟待提升设备性能,使之满足不断发展的电网要求。因此,“十四五”期间,新疆可依托生产企业、科研机构、检测服务机构等开展技术改进及性能提升服务。
4.培育发展新能源产业回收利用行业,促进资源循环利用
新疆新能源产品开发较早,由于技术的革新升级及设备运行达到寿命,早期投入的新能源设备面临淘汰或者更新换代,特别是新能源产业中的一些玻璃钢叶片、废旧油脂等的回收再利用是新疆风能等新能源行业已面临的问题,因此,新疆应研究培育新能源产业淘汰产品的回收再利用产业,对淘汰产品进行回收再利用,减少资源消耗及污染。可根据新疆的自然条件以及人们生活条件不断培育出新能源产业回收利用行业,将一些可利用的资源回收,增强能源的循环利用效率,在比较大且地理位置较好的区域设置自然资源采集基地,不断地收集自然化的能源,通过能量装置的转化,将自然界的资源转化成所需要的资源。
5.强化人才培养,适应新能源产业发展需求
针对国家发展政策,制定新疆相应配套规定,为新能源产业人才的长足发展提供政策保障。从政策上提高支持力度,保障和倾斜新能源产业逐年增加人才培养总数。推进高等教育与急需紧缺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根据疆内企业、行业发展需要,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和引导职业院校围绕新能源产业调整专业设置,突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形成不同层级的专门人才队伍,提升新能源人才供给总量,优化人才结构。与此同时,为了确保新能源产业的顺利发展,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提升人员对该项专业的认知度,减少偏见性认知。新疆内部企业或是国家特殊行业在招聘人才时需要考虑人员的区域接受度,不可一味地依据区域经济情况制定人才待遇,这样比较容易流失人才,可适当地给予一些其他行业或是其他地区都无法享受到的待遇,以此增强该类别产业人才的稳定性。
四、结语
综上所述,现阶段风电产业仍是新疆的重要产业。为了进一步提升新疆风电产业发展质量,需要依据当前产业存在的问题制定合理的对策,引进高素质人才,优化人才岗位结构,在原有风电产业的基础上衍生出其他产业,促进相关配套产业发展,不断延长产业链条。政府部门更应当出台对应的扶持性政策,提高新疆地区的新能源使用率和疆电外送能力。(作者:秦春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