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上一节分析“双碳”目标下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发电产业的发展现状及问题,提出具体优化路径,以促进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产业链更好地发展成为该市支柱型产业,并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为未来可再生能源发电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出建议。
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产业的发展和激发产业内生动力,需要政府和电力产业等多方协同。为更好地发展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发电产业,提出如下建议。
一、形成统一规划,加强发展产业链条
加强顶层设计,健全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发电产业发展相关政策体系。根据“十四五”规划中可再生能源发展相关内容,因地制宜规划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项目架构、范畴和并网时序,安排部署可再生能源研究、发展和使用等环节,科学且层次分明地研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着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装备制造业,特别是发展风力发电机组、塔架、控制器和逆变器等组成部件的生产,支持张家口市风电装备制造龙头企业投资引进风力发电机组的风机和叶片等部件,优化产业结构。打造光伏发电装备制造生产线,构建以原材料晶体硅加工以及光伏组件和逆变器生产等为重点的光伏装备制造产业体系,推动主要原材料和配套组件的生产加工,形成高端装备制造聚集地。开展可再生能源储能项目研究,增强张家口市政府与各电网企业的沟通,统筹可再生能源和配套电网建设,确立可再生能源项目与配套电网工程协同规划的长效机制。根据目前电网承载能力及发展规划推进可再生能源储能项目进程,优化储能产业合理化布局,提高电力系统的调节能力及安全稳定能力,保障供电安全。加快实施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依托近年来正在建设和新建输电线路,结合水、风及光等协同运行方式,完善跨区互助模式,拓展可再生能源消纳领域。
二、完善电力产业基础设施建设
推动储能行业规模化发展。储能技术具有提升电力调节的能力,可提高可再生能源消纳水平,是建设电力系统的核心。加强相关层面顶层设计,出台多种补贴、奖励方案和尖峰电价等系统支持政策,引导可再生能源企业全力发展储能。统筹管理张家口市区域内各类储能,推动尚义抽水蓄能电站和张北国家风光储能电站开工建设,提高调峰能力。
加快实施千伏特高压交流输变电工程。依托近年来正在建设和新建输电线路,开展清洁智慧能源建设,稳步推进“三站四线”相结合的电力物联网建设。支持智能化运行水平最高的张家口市风光储示范工程建设,使其在发挥配套储能调峰作用的同时,降低风电运输成本。
建立协助服务市场机制,对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成本提供补偿。在住宅、数据中心以及充电桩等用户侧,打造低能耗终端消费示范。扩大能源替代的广度与深度,通过新能源与大数据等大负荷终端合作以及园区电气化和智能园区等替代项目,形成工业园区、数据中心和5G基站等智慧能源应用场景,积极培育新能源消费示范项目,有效推动区域内综合能源业务的发展。到2025年,预计建成具备张家口地域特征的能源替代常态化业务体系,打造一批融合地区产业特点的示范工程。
三、促进产业联合,构建电力产业发展新格局
继续完善“四方协作机制”。建立多方组织协同保障和联动的工作机制,有效解决可再生能源发电产业联合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强化京津冀产业发展合作,将以政府为引导、市场为主导和企业为主体的产学研相结合的创新体系融合到发展合作中。
推动建设“源网荷储一体化碳中和”示范项目。依据电力系统的要求,利用本地区优厚的风和光资源,以电网为平台和载体,构建源网荷储一体化高度融合电力系统,打造大型清洁能源供给侧基地,促进张家口市优质可再生能源的本地消纳。通过加强电源侧资源调节作用,合理布局输送线路,改善风电和光伏发电规模配比,支持“微电网”和分布式电源发展。
四、科技创新,有效推动可再生能源持续发展
随着能源需求的急剧增长,传统能源短期内难以形成“逆替代”模式。为加快减排进程,可重点加速推行已成熟的风电、光伏发电和电动汽车等低碳技术,同期规划和完善可再生能源创新科技体系。积极推动政府乡村电气化和能效服务,将其融入乡村振兴方案,全力打造“供电+效能”服务新模式和“零碳”乡村服务样板。
完善综合能源的鼓励机制和政策,加强配网智能化改造,提升分布式新能源并网服务水平,重视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的生态环境保护。为绿色转型提供基金支持,鼓励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并为传统能源企业技能升级和业界创新提供支持。开展平价上网示范项目建设,加快落实张家口市风电和光伏平价上网政策。优化投资建设营商环境,落实企业投资项目承诺制度,加强对土地使用等方面的投资监管,规范相关土地收费政策,协调落实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电力输送工程以及辅助服务的投资,切实减少非技术成本,降低不合理支出,使风电和光伏发电项目的经济优势更加突出。
“双碳”发展目标的提出给可再生能源发电产业带来了深度影响。当前,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发电产业存在可再生能源发展有关政策法规不健全、可再生能源的消纳能力不足和可再生能源科技发展水平较低等问题。为推进张家口市绿色低碳转型发展进程,文章探讨了张家口市可再生能源发电产业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为该地区未来可再生能源发电产业的发展方向提出了可以借鉴的思路和建议。(作者:孙凯 杨秦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