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以温州空港新区为主要研究对象。空港新区范围位于温州市东片空港新区产业园,总用地面积约为 10.46 平方公里,以先进制造业为主。笔者通过百度地图慧眼大数据 4.0平台对 POI 数据进行采集,分析产业园区人口数量及特征,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困境,并结合 GIS 技术对现行规划公共配套设施的问题进行梳理,提出
空港新区公共设施的规划布局策略。
一、公共配套设施服务总量不足
考虑到空港新区范围内居住用地暂时无人居住,大数据平台采集人口数据基本为产业人口。因此,规划人口需结合规划居住人口进行测算,约为 7.17 万人。
参考温州市其他控规单元人口及配套设施数据,与空港新区范围内数据进行对比(图 6)。在人口总数相差不大的情况下,配套设施总量存在较大的差距(不含商业类设施)。因此,空港新区现规划配套设施仅考虑了少量居住地块人口需求,未考虑产业人口的实际使用需求,需进行补充提升。
图 6 空港新区与黄屿单元情况对比图
二、公共配套设施服务种类不丰富
由于不同年龄段、不同消费水平的人群对公共设施的需求存在明显的层次差异。基于上文研究,外来务工人口年龄层次以中青年为主、中低端消费水平的特征,需要进行差异化、个性化的公配设施供给。
经现状调查,空港新区范围内自发形成的有 10 个小超市、7 个银行设施、2 个旅馆、2 个小药店、1 个果蔬店、3个理发店、26 个小餐馆,以日常生活基础性设施为主,业态类型远未达到对各类商业、餐饮、购物、休闲、娱乐、运动、教育培训等方面需求。对比需求设施与现行设施类型,目前空港新区范围内设施种类较为单一、且均为小型配套设施,服务水平较低。
三、公共配套设施服务距离不均等
对根据大数据平台获取的人口数据与现行规划设施点数据进行叠加,生成空港新区设施点密度及人口集聚区示意图(图 7)与设施点密度及可达性示意图(图 8)。
 |
图 7 设施点密度及人口集聚区示意图 |
图 8 设施点密度及可达性示意图 |
从设施点密度及人口集聚区位置来看,范围南侧、北侧为人口常住区域,但是公共配套设施点密度较低。因此,公配设施与居住点距离间存在一定的错配情况。从设施点密度及可达性来看,公交车站的服务半径无法进行全覆盖。根据上文研究,该片区人口出行方式以公交车、自行车出行为主,然而,范围中心区及南侧作为设施点分布密集区没有设置公交车站。因此,目前空港新区范围内公共配套设施布局不合理,可达性较差,整体使用还不够便捷。(作者:吴港 冯奔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