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产业园区配套设施优化配置三大策略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21-10-26  点击:5810
上一节我们讲到了温州市空港新区基于人口特征的产业园区配套设施三大困境,本节就三大困境提出产业园区配套设施优化配置三大策略

  本文以温州空港新区为主要研究对象,针对上节提到的基于人口特征的产业园区配套设施困境,给出对应优化策略。一直以来,常规的公共配套设施服务人口测算以居住用地内人口为主,主要分布在城市中心区。考虑到位于远离中心区的城市产业新区往往常住了大量产业人口,因此,本次研究在测算城市新区内公共配套设施的服务人口时,将居住人口与产业人口相加,才能得到准确的产业园区人口数据,即,产业园区总人口 = 常住居住人口 + 常住产业人口。
 
  由于居住楼盘均未开发及暂时无人居住,预计空港新区内常住居住人口为 3.05 万人,而通过大数据平台获取的人口数据实际就是指常住产业人口。因此,产业园区总人口应为常住居住人口 + 常住产业人口 =3.05+4.12=7.17 万人。由于产业园区内人口密度普遍低于市中心,建议将园区内公共设施的服务范围适当放大,以提高设施的利用率。根据公配第十稿内容,将街道级设施服务半径由 1 公里调整为 5 公里,社区级设施服务半径由 0.5 公里调整为 1.5 公里。结合外来务工人员对文体、医疗设施的强烈需求,重点对设施的数量和规模提出如下规划优化策略。
 
  一、补充“产业人口”的测算数据以校正需求规模
  1. 文体设施——增加多层级文体类设施供给
 
  考虑到产业园区外来务工人员除了工作之外,普遍缺少文体娱乐生活。本次规划重点依托街道级文体设施(综合体育活动中心、综合文化站)、社区级文体设施(室外活动场地、基层社区文化活动室)等,充分融入文化宣传、图书阅览、室外健身、露天演出等服务功能,提高务工人员文化素质,增强他们的归属感和幸福感。
 
  根据《温州市城市社区暨规划管理单元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规定(试行)》(第 10 稿)要求,每 3-8 万人需设置一处街道级设施,每 1-1.5 万人需设置一处社区级设施。因此,本次研究在原有规划基础上,建议新增 1 处街道级综合文化站(建筑面积 3000-6000 平方米)、1 处综合体育活动中心(场地面积≥ 3000 平方米)、4 处基层社区文化活动室(建筑面积 400-1000 平方米)、7 处室外活动场地(用地面积≥ 1000 平方米)。其中,新增配套设施主要结合未建地块相应落实,室外活动场地可结合沿河公共绿化带设置,此举将进一步提高园区公共绿地系统的使用效率。
 
  2. 医疗设施——增加小型医疗卫生设施供给
 
  空港新区范围内人口以青壮年为主,对大型医疗设施的需求不高,生病时通常选择自己买药或去个体诊所就诊等方式。同时,受疫情影响,人们对口罩、体温计等医疗用品的需求暴增。设立小型药店,可提供医疗用品的日常购买渠道,将极大弥补防疫方面的缺口。因此,建议多设置小型社区卫生服务站,功能上以购买药物、日常门诊为主,符合打工人群自我医疗的就诊倾向。
 
  根据《温州市城市社区暨规划管理单元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规定(试行)》(第 10 稿)要求,本次研究在原有规划基础上,建议新增 5 处社区卫生服务站(建筑面积 120-220 平方米,可结合小型药店一并设置),以满足人们对日常小型医疗设施使用需求。
 
社区商业中心功能细分标准表
 
  二、提供“针对性”的设施类型以满足个性化诉求
  1. 商业设施——补充多种商业设施及业态
 
  结合产业园区人口中低端的消费特征,对大型商业设施的需求不高。同时,受每年招工热潮的影响,春季外来务工人口暴增,如何提供临时住宿成为一个大问题。因此,笔者建议增加小型商业设施、快捷酒店等住宿设施的数量,为外来务工人员在求职的生活中提供便利。同时,考虑到目前空港新区内商业配套以日常生活基础性功能为主,缺乏如棋牌室、酒吧、面包店等特色功能。因此,参考天津产业园区配套设施规划,笔者建议在社区商业中心、社区商业网点网点里增设如下功能,补充多种商业业态类型。
 
  根据《温州市城市社区暨规划管理单元公共服务设施基本配套规定(试行)》(第 10 稿)要求,在本次研究中补充多样的商业业态类型,笔者建议新增配置 1 个社区商业中心(建筑面积 10000-30000 平方米)、1 处宾馆(建筑面积≥ 10000 平方米)、2 个快捷酒店(建筑面积≥ 2000 平方米)、3 个菜市场(建筑面积≥ 2000 平方米)、3 个社区商业网点(建筑面积≥ 800 平方米)。其中,社区商业中心、社区商业网点的具体业态类型可结合本次研究结论,建议在下一步招商中进行明确。
 
  2. 教育设施——补充培训学校和子女幼托
 
  空港新区内人口以青壮年外来务工人员为主,对基础的中小学教育需求较少。因此,针对打工人群对职业技能培训的特殊需求,建议增加设置街道社区学校,结合企业用工,为务工人员就业、转岗提供帮助。同时,考虑到打工人群居住分散、工作时间长、家有小学生的特点,其子女在父母工作时缺乏照看。因此,笔者建议设置社区幸福学堂、养育托管点,提供上下学接送、作业辅导、特色课程等服务,营造子女无忧的产业园区就业环境。
 
  通过计算,空港新区范围内现行幼儿园、小学、中学规模已满足片区人口需求,笔者建议结合社区文化活动室增设2 处街道社区学校、1 处社区幸福学堂、2 个养育托管点。
 
  三、打造“便捷、可达”的交通、市政体系以优化空间布局
  1. 交通设施——完善公交站点选址布局
 
  空港新区现行规划公交站点分布较为零散,与务工人员的日常通勤习惯不匹配。因此,笔者建议在园区人口密集区增设公交站点,以形成较为整体的公交网络。考虑到务工人群每日考勤需求,对站点进行信息智能化设计,为人们提供发车时间、天气状况等实用性功能。从安全角度出发,建议设计站点照明设施,为上夜班的工人提供照明服务。笔者建议以 300-500 米服务半径为标准,在产业园区内两条主干道上新增 8 个公交站点,提高各公共配套设施间的可达性。在规划公交站点落地后,调整园区公交环线的运行时间、线路等,提升园区整体活力。
 
  2. 市政设施——完善公共厕所选址布局根据产业园区内人口分布情况,部分人口集聚区没有被公共厕所服务半径覆盖,笔者建议在服务范围空白区新增公共厕所。同时,提高园区内公共厕所卫生环境,完善公厕导向系统,打造人性化的如厕环境,提升农业园区公用设施精细化管理水平。
 
  笔者建议以 300-500 米服务半径为标准,主要在几处大企业附近公共绿地内新增 4 处公共厕所,且能与体育设施相邻布置。(作者:吴港 冯奔伟)
 
上一篇:温州市空港新区基于人口特征的产业园区配套设施三大困境
下一篇:跨区域共建产业园区模式分析与思考 跨区域共建产业园典型案例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