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区经济是江苏开放发展的一张靓丽名片。近年来, 江苏省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一带一路”建设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部署要求, 注重发挥江苏“一带一路”交汇点作用, 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和系统化思维, 突出探索性创新性引领性发展, 紧紧围绕发挥江苏园区建设管理经验丰富的优势, 着力搭建企业海外发展平台载体, 为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打造有力的节点支撑, 初步走出了一条合作发展、互利共赢、协力推进境外园区建设的新路子。2017年8月17日, 《人民日报》发文详细介绍了江苏推进境外园区建设的“两种模式”;9月8日, 国家“一带一路”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简报》, 专题总结推广江苏积极探索境外园区建设新路径新模式的经验做法。
江苏是经济大省、开放大省、制造业大省, 工业化已进入成熟期, 很多企业具备了境外投资合作的基础条件。特别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 越来越多的企业将目光投向海外, “走出去”开展投资合作、整合利用全球要素资源、更好拓展海外发展空间, 已经成为江苏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选择。随着企业境外投资步伐加快, 在不同国家投资的政治风险、金融风险、法律风险、管理风险等问题也逐步显现, 境外园区在帮助企业抱团出海、集聚发展、规避风险等方面发挥的作用尤为重要。
坚持政府推动、企业主导、市场化运作, 强化合作发展、互利共赢, 遵循国际惯例、商业原则, 注重质量效益、可持续发展, 是江苏推进境外园区建设的基本原则。我们在规划建设境外园区过程中, 始终注重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与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相结合, 将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与支持企业“走出去”发展相结合, 将江苏产能优势、园区经验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资源禀赋、市场要素相结合, 探索实施了“重资产投资运营”和“轻资产管理输出”两种发展模式。
“重资产投资运营”, 即组建境外园区开发管理公司, 全面负责园区的规划设计、投资谈判一直到招商引资、建设运营, 类似于“管委会+投资开发公司”的模式。“轻资产管理输出”, 即组建境外园区管理服务公司, 不直接开展园区投资建设, 而以复制输出园区管理模式、牵头开展运营服务为主, 类似于“酒店管理公司”的运作模式。两种模式均立足于充分发挥江苏的园区建设管理优势, 搭建良好境外载体支持企业“抱团出海”, 在帮助企业拓展海外发展空间的同时大力支持东道国经济社会发展;以高效的政府间合作协调机制, 推动境外园区实现当地最低的投资成本、最优质的管理服务、最有力的金融支持、最可靠的安全防范;让入园企业只需集中精力在工厂本身的生产经营上, 有效解决企业境外发展“单打独斗”时普遍遇到的难题, 帮助支持企业海外发展蹄疾步稳、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