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关于新兴产业园建筑设计的策略探讨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19-05-22  点击:3970
在进行新兴产业园的建筑设计与规划工作时, 不仅要满足城市规划发展的要求, 同时还要考虑到产业聚集发展的众多需求。中机院小编先对新兴产业园的建筑设计特点以及规划策略进行归纳总结, 并进一步研究其建筑设计策略。

随着国内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 产业园逐渐演化为电子信息、高新技术、生物制药等新兴产业的重要集聚地。在进行新兴产业园的建筑设计与规划工作时, 不仅要满足城市规划发展的要求, 同时还要考虑到产业聚集发展的众多需求。中机院小编先对新兴产业园的建筑设计特点以及规划策略进行归纳总结, 并进一步研究其建筑设计策略。
 
1 引言
纵观世界产业园的发展历程, 由70年代的“厂房工业园”到90年代的“信息科技园”再到2000年的“生态城”, 如今已发展到“创新型”、“集聚型”、“智慧型”的产业园4.0时代。
在进行新兴产业园的园区规划与建筑设计工作时, 要打破以往产业园以生产厂房为主的单一布局形式。在满足建筑功能的合理布局、有效地提高生产研发效率的同时, 注重对于园区内部空间、场所的布置设计, 遵循因地制宜的基本原则, 使得园区更加开放化、人性化和生态化。

2 新兴产业园特点分析
近几年来, 随着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 加工制造行业的发展速度与生产规模急剧增加。由于受到历史因素以及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 以往在进行工业园的布局与建筑设计工作时, 设计人员过于追求实用、经济, 长此以往就导致了传统产业园的建筑物简陋、灰暗, 并且周围的绿地面积小, 环境质量得不到保证。
传统的产业园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1) 传统工业园主要考虑建筑工程能否满足企业生产和使用的基本要求, 对于园区内部构造以及外部环境设计没有引起重视, 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城市污染问题;
(2) 建筑的排列方式大多采用枯燥乏味的简单罗列模式, 缺乏人性化设计;
(3) 建筑的内部空间采用单一的布局方式, 难免会给人以冰冷的感受。
相比于传统的工业园, 新兴产业园在规划与设计方面, 更加注重“因地制宜”这一基本理念, 并且在空间的利用方面更加高效。就建筑的内部空间而言, 其配套设施更加完备, 园区内部的建筑造型也更加多样, 具有人情味。这样一来, 可以提高建筑空间的人性化设计效果, 给工作人员以更好的体验。除此之外, 新兴产业园更加注重草地、植被以及水体等要素的设计, 使园区内的景观环境得到了显著的改善。目前, 新兴产业园综合了居住、工作以及教育、生活等功能, 其功能更加多样和人性化。

3 新兴产业园规划策略研究
本文主要以某医疗器械产业园方案设计为例进行分析。该产业园位于中山, 在当地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占地约149471.5m2, 其中总建筑面积约为670000m2, 旨在建设集研发、检测以及生产于一体的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产品产业化基地。该项目的效果图如图1所示。
 
 
图1 项目效果图

3.1 区域位置
本项目位于广东省中山市翠亨新区起步区。中山市翠亨新区起步区, 总体规划结合翠亨新区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区位条件, 提出其发展定位为:海内外华人共有精神家园探索区、珠三角转型升级重要引领区、岭南理想城市先行区、科学用海试验区。
项目的建筑群坐落在翠亨新区起步区南北综合发展轴中心位置, 属临海工业第三组团, 受到科技金融服务中心以及多元服务中心双核心价值带动, 区域属性优越。

3.2 园区规划
项目用地相对规整, 建筑布局顺应城市空间的延续性与序列感, 园区外部界面整齐有序。植入的生态景观开放轴蜿蜒曲折、贯穿整个园区, 连接来自城市两个主要方向的人群。
主入口通过一个与会展中心结合的主广场强调其标志性及入口轴向感。项目南侧规划为滨海创业大厦, 西侧为二类居住用地, 紧邻规划中的地铁线路, 设计将西南角设置为科研服务次入口, 两个入口之间形成一条贯穿整个产业园区的生态绿轴, 通过西南角两栋100m高的高层大厦延续的绿轴的轴线感官, 丰富城市天际线。
设计中, 根据医药产业自身特点, 分区合理、协作思维、立体景观、开放共享、智慧创新, 打造一个以科技创新为核心, 以医疗器械产业为引领, 集总部经济、创新研发、科技孵化、中试检测等为一体的国际医疗器械产业智谷园区。

3.3 设计理念
智慧医药———绿谷园区
整体建筑形态围合形成峡谷空间, 东西走向的景观视线通廊将建筑划分成若干个独立的、个体的功能组团, 集合景观轴线形成通缝式峡谷空间, 使得整体园区内的景观得到有机的渗透融合, 让清新之气自由贯通。中心绿谷效果如图2所示。
 
 
图2 项目中心绿谷效果图  
 
绿色活力———立体交汇
建筑形态向园区内形成层层的退台, 通过连廊的穿插, 景观平台的退让, 生态轴线结合局部的下沉广场, 将服务配套功能引入半地下室, 首层空间开放为中心景观大园林, 形成一个极具绿色生态活力的立体中心交流空间。
医疗产业———地标展示
研发组团沿街展开, 形成连续的城市界面, 所有组团均有统一的城市展示面, 有利于打造企业形象。主干道的交汇处布置两栋100m高地表性建筑, 塔楼旋转45°切角, 退让城市开放空间。
科技创新———模块单元
科研组团沿街布置, 组团采用垂直分区, 底层为荷载较大, 景观要求较低的生产类产房功能, 往上布置科研实验、研发办公等功能。每个组团功能完备, 各组团之间互有联系, 可分可合。整体布局适应性强, 能满足不同规模的企业对空间的需求, 便于招商。研发办公呈条状形式, 面对中心花园带来景观利用的最大化。

3.4 功能分布
规划上, 整体分区呈向心性布局。外圈设计5栋模块化的研发厂房, 北侧及中部内圈设置为产业生产链, 将生产及研发有机的串联于一体。中部结合生态绿轴, 开放为交流空间, 集合会展中心、孵化平台等服务配套功能打造花园式产业园。服务配套功能沿轴线延伸于西南角设置一栋公寓及一栋SOHO总部办公。规划充分考虑医疗器械产业链合理性布局的同时, 通过退台式立体化景观系统打造一个集约高效、景观优美、尺度宜人的绿谷园区。

4 新兴产业园建筑设计策略研究
总体而言, 在设计中重点考虑以下几点问题:
(1) 平面布局设计时, 更注重经济合理性。建筑的柱距更加合理、经济, 柱距大多控制在8.4~9.0m之间。此外, 根据生产需求合理进行了建筑内部的客梯、货梯设计, 数量适当, 建筑结构的尺寸、载重设计也更加的合理。建筑内洁、污进行分区, 对于管道井的设计更为重视。在人流的分隔上, 生产过程中人流与货流互不干扰。
(2) 交通流线组织方面, 通过改善垂直交通状况可以有效提高运输效率。在进行电梯的设计时, 将交通核设置在人、货流线的节点位置处, 二者流线不交叉, 不对车间的生产工作造成干扰。
(3) 在空间塑造方面, 内部空间更加灵活、变通, 并且给人以舒适的感觉。根据不同产业的生产需求, 建筑内部设置了大空间、跃层以及夹层, 并设置了连廊和空中花园等, 有效地改善了建筑的内部环境。
(4) 建筑立面造型灵活多变, 通过利用开窗以及设置百叶、格栅等方式, 在满足建筑使用功能的前提下, 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建筑立面的造型美观效果。随着居民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 在新兴产业园的设计工作中, 引入了更多的现代化、时尚化以及生态化的理念, 将建筑与当地人文与历史完美的结合在一起。这清晰的反映在在一些新兴产业园设计案例中。
(5) 施工材料不仅安全和实用, 并且美观与舒适。尤其是应用可降解、新型环保建筑材料, 极大的提高了建筑的环保效果。此外, 传统的钢材、混凝土材料已经逐渐被多孔混凝土以及新型的节能建筑材料所取代。最后, 在节地以及室外环境设计方面, 园区建筑更加节能, 能源的利用率更高。同时, 建筑有着更好的节水、节电效果。通过做好室内环境质量管理以及运营管理工作, 使得园区建筑的环保效果大大提高。再加之雨水回收系统以及光伏发电技术的应用, 极大的提高了园区环保效果。

5 结束语
随着国内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新兴产业园的规模与数量将越来越大。因而, 现阶段要加强新兴产业园的建筑设计工作, 提高新兴产业园的人性化、生态化、功能化设计水平, 将产业园设计与城市发展规划结合在一起, 打造一种全新的城市生活方式。(作者:杨梦曦)

 
上一篇:乡村振兴视角下农村妇女参与乡村治理路径研究——以运城雷家坡村德孝文化建设为例
下一篇:关于工业园的规划设计分析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