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特色小镇培育和建设的现状
(一) 以特色小镇为载体, 全方位发展县域经济
党的十八大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后, 自治区和各市党委和政府也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进小城镇和特色小镇建设。2016年10月, 广西住建厅、发改委、财政厅联合印发了《广西百镇建设示范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提出, 自治区将着力推进100个特色小镇建设, 以经济为基础, 综合布局配套设施、环境建设等方面。
2017年, 广西先后发布了9个 (“1+6+2”) 系列政策文件, 全方位支持广西境内以县为单位的经济发展。相关文件《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决定》对农业、工业、旅游、特色小镇等方面做了详细的发展规划, 主要发展特色农业、特色工业、特色旅游、县域城镇化、生态环保、开放合作等县域经济6大重点领域。特色城镇方面, 提出实施中小城市培育工程, 力争2020年广西所有县城 (不含城区) 建成区人口规模达到5万以上, 其中5万至10万的34个, 10万至15万的17个, 15万至20万的10个, 20万以上的10个。在发展特色农业方面, 广西提出了品种品质品牌“10+3”提升和“一县一品”, 紧紧围绕县域农业特色经济和工业、农业、服务业融合发展,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依托产业发展, 进一步打造田园特色的综合发展体系。在发展特色工业方面, 争取每个县内建设发展二至三个主导产业, 以产业园区模式来推动发展;在特色旅游方面, 广西地区积极培育三十个特色旅游小镇, 加大“民宿经济”发展支持力度, 争取每个县有各自的主题旅游产品。
此外, 广西还出台了多项鼓励政策, 如:广西财政部门对每个特色小镇拨付2000万元培育资金;鼓励集群产业商标品牌建设、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使用及保护。
(二) 初步建立了一批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特色小镇
近年来, 广西大力开展广西特色名镇、百镇建设示范工程和民族乡建设等工作, 小城镇建设取得长足进步, 一批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健全、经济发展活跃、城镇特色凸显的小城镇脱颖而出。[2]2016年10月住建部公布的我国第一批127个特色小镇名单。其中包括广西的4个特色小镇, 分别是桂林市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北海市铁山港区南康镇、柳州市鹿寨县中渡镇、贺州市八步区贺街镇。其中, 中渡镇作为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古镇, 主要是依靠喀斯特特色地貌建设生态旅游小镇。2017年9月住建部评出了我国第二批276个小镇, 广西有10个小镇入选, 分别为河池市宜州市刘三姐镇、贵港市港南区桥圩镇、贵港市桂平市木乐镇、南宁市横县校椅镇、北海市银海区侨港镇、桂林市兴安县溶江镇、崇左市江州区新和镇、贺州市昭平县黄姚镇、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广西灵山县陆屋镇。
2018年8月, 广西评出了第一批45个特色小镇, 分别是南宁市横县校椅镇的茉莉小镇、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林科小镇, 柳州市柳南区太阳村镇的螺蛳粉小镇、柳江区百朋镇的莲花小镇、鹿寨县中渡镇的喀斯特山水古韵小镇、三江侗族自治县丹洲镇的柚香小镇, 桂林市灵川县大圩镇的漓水文化小镇、兴安县溶江镇的漓江三花小镇、永福县的罗汉果小镇、荔浦县的衣架小镇、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的月柿小镇, 梧州市苍梧县六堡茶小镇、蒙山县丝艺小镇, 北海市海城区涠洲镇的浪漫岛小镇、银海区侨港镇的海洋小镇、铁山港区南康镇的滨海宜居小镇、合浦县的月饼小镇, 防城港市防城区华石镇的金花茶小镇、东兴市江平镇的京族海洋小镇, 钦州市钦北区大寺镇的飞翔小镇、灵山县陆屋镇的机电产业小镇、浦北县龙门镇的红椎菌小镇, 贵港市港北区的电动车小镇、港南区桥圩镇的温暖小镇、桂平市木乐镇的运动服智造小镇、平南县大安镇的节庆装饰品小镇, 玉林市玉州区仁厚镇的中医药文化小镇、玉东新区茂林镇的南药小镇、北流市民安镇的陶瓷小镇、容县自良镇的沙田柚小镇, 百色市田阳县百育镇的壮乡芒果风情小镇、田东县祥周镇的商贸物流小镇、平果县新安镇的工业小镇, 贺州市八步区贺街镇的宗祠文脉小镇、昭平县黄姚镇的旅游文化小镇, 河池市宜州区刘三姐镇的天丝小镇、巴马瑶族自治县甲篆镇的养生养老小镇、南丹县的丹泉小镇、东兰县的铜鼓小镇, 来宾市象州县石龙镇的轻工业小镇、忻城县思练镇的银白龙石材小镇, 崇左市江州区新和镇的甜蜜小镇、扶绥县山圩镇的木艺小镇、龙州县水口镇的边贸小镇, 广西农垦国有良圻农场的芳香小镇。
(三) 特色小镇培育成效显著
近年来, 广西各市根据住建部、自治区特色小镇培育的工作要求, 结合各市产业特色、文化底蕴、旅游资源实际, 按照分类培育思路, 积极开展特色小镇谋划建设工作, 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
广西第一批4个国家级特色小镇迅速完成了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鹿寨县中渡镇很快就完成了古镇南大门、古镇西大门古城墙修复、管线下地改造、污水处理站设备安装工程及水车工程等项目;恭城县莲花镇的红岩4A级景区、柿子博览园、县全域旅游精品示范带项目等项目也很快完成了规划设计工作, 目前各项目建设工作基本完成;北海市铁山港区南康镇已建成广西第一家乡镇3D影城, 小街小巷改造项目很快完成成场地平整, 并采取PPP模式争取社会资金投入特色小镇建设;贺州市八步区贺街镇也很快完成了特色小镇的策划和规划方案编制工作, 贺街镇旧住宅综合整治项目和易地扶贫移民 (一期) 工程已完工。
广西第二批10个国家级特色小镇特色产业发展迅速。各小镇依托特色产业, 加快了对基础设施的建设, 吸引众多企业投资落户, 为当地提供大量就业岗位, 提升就业率;各市县围绕自治区政府对特色小镇在产业定位、空间布局、投资、功能集成等方面要求, 优化产业结构, 促进经济发展转型, 加快了城镇的发展速度, 提高了经济水平。如广西贵港市港南区桥圩镇吸引规模以上企业达31家, 2016年工业总产值58.5亿元, 对带动当地工业发展、帮助当地农民致富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广西特色小镇培育和建设存在的问题
(一) 特色小镇量少而质不高
虽然广西的特色小镇数量在不断增加, 但和浙江等省份相比, 广西的特色小镇数量很少, 国家级别的才有14个。广西的特色小镇, 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 公共服务水平不足, 地区特色不够突出, 而且品牌知名度不够。
(二) 对特色小镇理解不够, 创新意识不强
有些地区小镇只是为了享受国家政策的扶持而去建设特色小镇, 并未深入地思考“如何建设特色小镇”, “特色小镇的内涵是什么”, “建设特色小镇的真正意义到底是什么”等问题。
(三) 产业层次不高, 特色产业主导不足
广西特色小镇的产业以旅游、农业、轻重工业等产业为主, 产业整体层次不高, 结构松散, 产业与产业之间未能形成足够多的联动, 创新能力低弱, 并未能打造成多种结构、多种功能的特色小镇。
(四) 融资渠道过少, 建设资金不足
特色小镇的融资渠道过少, 且融资成本较高, 而特色小镇的基础设施, 如道路、服务设施等工程需要大量的建设资金。但由于广西财政收入的制约, 缺乏足够的财政资金支持, 各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落实困难较大。
(五) 政策不完善, 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广西区政府对于特色小镇的培育和建设还没有投入足够的重视, 针对特色小镇出台的政策还不够全面和完善, 许多配套政策并没有提出。与国内其他地区相比, 广西特色小镇的培育和建设滞后, 政府支持力度不够, 在城镇公共设施和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财政投入不足。
(六) 发展严重滞后, 特色资源没有得到合理开发
相比较于浙江的特色小镇, 广西的特色小镇发展过于迟缓, 浙江首批特色小镇已经基本建设完毕并取得较好的效果, 而广西的特色小镇则还处于规划和培育之中, 而且知名度远低于浙江的特色小镇。特色小镇发展定位不准, 特色小镇发展与毗邻的城市地区没有充分联动起来;很多小镇有自己特色的产业和产品, 品质好, 但量不大、附加值不高;对资源优势的利用不够, 造成闲置甚至是浪费;广西在成功申报特色小镇后, 有的没有对其进行持续性监督和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