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快特色小镇培育和建设的必要性
(一) 发展特色小镇是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内容
特色小镇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指出要“因地制宜发展特色鲜明、产城融合、充满魅力的小城镇。”《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若干意见》则进一步具体指出了“发展具有特色优势的休闲旅游、商贸物流、信息产业、先进制造、民俗文化传承、科技教育等魅力小镇, 带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民就近城镇化。”
(二) 建设特色小镇是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的重要举措
党的十八大提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战略部署后, 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高度重视, 纷纷采取措施快速推进。如, 2014年4月海南省出台了《海南省特色风情小镇建设指导意见》;2015年5月浙江省出台了《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目前, 浙江省首批37个特色小镇按照3年近期5年远期的规划正在稳步推进。
(三) 特色小镇是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全新载体
特色小镇已成为我国推动城镇化进程方面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比如在山东, 200个示范镇2012—2015年GDP、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速分别高达23.96%、15.59%, 远超过同期全省增长幅度。在陕西, 重点示范镇二、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2011年的88.8%增加到2015年的95.0%。浙江省杭州市的GDP在2015年到达了10053亿元, 成为国内第10个万亿级城市, 在促进杭州发展众多项目中, 特色小镇的出现, 更是增添了绝对动力。仅2015年, 浙江省首批37个特色小镇的新入驻企业达3207家。
二、广西特色小镇的培育和建设的优越条件
(一) 区位优势
广西位于我国西南部, 面向东南亚国家, 培育和发展特色小镇的优势明显。
1. 广西具有沿海优势。
第一, 广西海岸线曲折, 从东到西分布有铁山港、钦州港、防城港等重要港湾。其中防城港、钦州港、北海港均适合建设泊靠能力万吨以上的港口, 极具发展潜力。第二, 广西沿海港口的水域广阔且具有一定深度、淤积少、风浪小、无结冰期。第三, 距粤港澳地区及东南亚港口的距离较近, 比如北海港与香港港的距离约425海里、钦州港距新加坡港约1338海里。例如, 北海市铁山港区南康镇作为一个优质的生态文明旅游休闲小镇, 是离不开铁山港工业区支持的。
2. 广西具有沿边优势。
广西地区与越南的边境接壤, 约有8个县 (市) , 另外还有约25个边民互市贸易点, 这些口岸及贸易点都有公路相通。从广西到越南的首府河内市直线距离较近, 如从凭祥市友谊关至河内约180公里。此外, 陆路交通体系已初步形成, 湘桂铁路与越南铁路相连, 可直接到达河内市, 交通条件较为便利。例如, 崇左的凭祥等镇则可以利用其与越南交壤的区位优势, 借助北部湾经济区的政策, 以进出口贸易为主导产业, 发展出具有自身特色的小镇。
3. 广西具有沿江优势。
广西境内的梧州、贵港等城市由珠江水系贯穿, 向西流经云南、贵州;向东流经广州出海。西江作为珠江水系的支流, 在广西境内有年吞吐能力万吨以上的内河港口77个, 经过国家重点整治后的西江, 其运输能力更是大大提升, 目前仅次于中国第一大河———长江。其中, 西江下游的梧州市, 作为一个内陆口岸, 在历史上曾是繁华的商埠, 距香港与澳门约为400公里, 交通条件十分便利。例如, 梧州市苍梧县六堡镇则正是依靠这一黄金水道, 出口六堡茶, 打响了自身特色小镇的品牌。
(二) 资源优势
1. 矿产资源。
广西拥有丰富的矿产资源, 铝、锰、锡、铟、稀土等矿产储量位居全国前列。例如, 在恭城瑶族自治县拥有钛、铁、铅、大理石等丰富繁荣矿石, 最广为人知的是大理石和花岗岩, 据调查花岗岩储存总量为25亿立方米, 品质绝佳, 可以“岑溪红”相提并论。
2. 农业资源。
茉莉花、木材、桑蚕、秋冬菜、成品糖、木薯、柑橘等农业产品的产量全国第一, 尤其是南宁市横县校椅镇的茉莉花产量更是达到了世界的60%。崇左市江州区新和镇则是依托蔗糖种植为核心, 制糖产业、旅游产业为主导, 形成产业的循环发展;广西的中草药种类位居全国第二, 有“南方药都”之称的玉林市, 则可以依靠这一资源, 发展集中草药种植、加工、展示、出口为一体的特色小镇。
3. 旅游资源。
自然环境优美, 气候宜人, 空气清新, 沿海区海水洁净, 未遭受过多的破坏, 而且鱼类资源丰富, 开发利用潜力巨大。如北海市银海区的侨港镇, 则是利用了沿海的优异旅游条件, 乘着一带一路政策的东风, 发展成为集海滨旅游和海洋产业于一身的特色小镇。
4. 人力资源。
广西2017年高校毕业人数超过20万, 大量高素质人才可投入到特色小镇建设之中。一些以工业为主导产业的小镇, 如广西灵山县陆屋镇, 则可以吸纳大批高素质的人才到轻重工业之中, 提高产业的创新能力和效率。
(三) 交通优势
广西是我国与东盟商贸文化沟通的重要通道, 是“西进”、“东出”、“南下”的重要交通枢纽。“一中心一枢纽五通道五网络”项目正在加紧实施建设, 其中北部湾、南宁分别为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区域性交通枢纽。加快完成下列通道建设“海上东盟通道”、“陆上东盟通道”、“南北陆路国际新通道”、“西南中南方向通道”、“粤港澳方向通道”;全面构建以铁路、公路、水路、航空为基础的交通信息网络, 力争在2020年, 把“高速县县通、高铁市市通、民航片片通、内河条条通”的战略目标实现。
1. 海上通道。
经过多年建设, 沿海港口吞吐能力超过3亿吨。西江水系贯穿广西境内, 运输能力全国第二, 广西地区约14个地级市均可通过珠江—西江水系直达粤港澳地区。
2. 陆路通道。
2016年广西高速公路新增367公里, 总里程达到4603公里, 广西公路总里程突破12万公里, 新增大新、天等、三江、融水、融安5个县通高速公路, 县县通高速公路率达85%。高速铁路运营网络覆盖面广, 运营里程约1751公里, 以南宁为中心辐射广州、昆明、长沙等周边省会城市, 到达国内主要中心城市也十分便捷, 约10小时左右即可。例如, 贵港市港南区桥圩镇处于广昆、三北高速交汇点, 依靠其处于两条高速的区位优势, 大力出口农产品、羽绒服装和轻工业小商品。
3. 空中通道。
据统计, 自2016年起广西航线总数264条, 其中国内航线222条、地区航线8条、国际航线34条;此外, 通航城市105个, 基本覆盖了国内省会城市、粤澳台地区、东盟国家等。与此同时, 广西加快建设“一带一路”国际空中大通道, 以东盟为中心, 构建包括北海、百色、梧州及河池地区在内的机场等。
(四) 历史文化优势
广西少数民族众多, 独特的地形地貌酝酿了浓郁的民族文化底蕴和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 特色的建筑风格、民族节日、手工艺品、戏剧、山歌等民族文化的瑰宝, 都是可以加以开发的特色小镇资源。如河池市宜州区刘三姐镇的壮族文化、来宾金秀的瑶族文化、百色的红色革命文化、贺州市八步区贺街镇的宗祠文脉特色和临贺古城等等, 都是广西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可加以利用和开发。恭城瑶族自治县莲花镇有古色、古香的朗山民居, 山清水秀的兰洞天池和, 还有以“赏果园风光, 品瑶乡风情”为主题, 集生态农业、旅游观光为一体的文化生态旅游红岩新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