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地图
返回首页
首页
"8+1"全链咨询
项目申报资金申请
九大服务链
产业大数据
研究咨询及申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专题
超长期特别国债申报
中央预算内投资申报
地方政府专项债
“十五五”规划
玄武岩纤维产业研究
EOD项目模式
新质生产力专题研究
预制菜产业研究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村庄规划
露营地规划设计
乡村振兴研究
田园综合体研究
特色小镇规划
十四五规划
开放型经济规划研究
保税区发展规划
智能制造规划
军民融合产业园
产业链规划设计
装配式建筑规划
文创产业园研究
循环经济规划
长江中游城市群研究
一带一路研究
出租车投放运力研究
走进中机院
关于我们
中机院新闻
new
项目收费及咨询
各大分院
人才招聘
联系方式
搜索
①市场研究
②战略规划
③产业规划
④创新空间规划
⑤招商规划及活动承办
⑥重大项目可研
⑦项目投融资方案
⑧云展云招云脑
+1 政策咨询与全程策划
政策解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大数据产业
>
大数据行业资讯
江苏省仪征市如何进一步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附思路、举措)
江苏省仪征市如何进一步加快大数据产业发展(附思路、举措)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21-03-29 点击: 1746次
近两年,腾讯、中国电信在江苏仪征市布局区域性数据中心,为仪征发展大数据产业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如何进一步加快仪征大数据产业发展,笔者作了一些分析研究。
大数据是新型生产要素和重要战略资源,蕴藏着巨大价值和发展潜力,被喻为21世纪“钻石矿”。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将大数据作为国家战略资源来布局和发展。近两年,腾讯、中国电信在江苏仪征市布局区域性数据中心,为仪征发展大数据产业创造了条件、奠定了基础。如何进一步加快仪征大数据产业发展,笔者作了一些分析研究。
一、我国大数据产业发展与各地经验
大数据产业是以数据收集存储为基础,以数据处理分析为核心,以数据运用服务为目的的各类经济活动,包含基础设施投入、信息技术服务、软硬件产品开发制造、数据研发等。目前,大数据已基本形成了“上游数据资源+中游产品技术+下游应用服务”的产业体系,衍生出诸多基于数字运用的关联业态,直接或间接带动形成了庞大的市场。在我国,2015年大数据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大数据产业也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目前重点打造的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8个,省市大数据产业园109个(其中江苏11个),拟建在建数据中心超过150个;2018年我国大数据产业产值超过6000亿元,预计2020年将达到1万亿元,年均增速30%左右,带动融合应用和关联产业产值达5-8万亿元。
目前国内大数据发展大体可以分为两大类别:一个是以北京、深圳、杭州等城市为代表的领先地区,是大数据龙头企业总部所在地和产业发展策源地,侧重数据应用;另一类是从无到有培育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地区,主要通过项目带动、政策撬动、园区驱动等途径布局推动。相对而言,第一类地区已相对成熟,而第二类地区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其经验做法更具借鉴意义。因此,笔者重点对发展势头较好的第二类地区的路径做法作了比较分析,可归纳为以下四种类型:
1. 战略推动型。
早在2013年,贵州省就把大数据作为省级战略进行谋划推动,成立省级工作机构和国有控股投资公司,先行先试,抢先发力,获批全国首个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出台首个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意见,设立全球首个大数据交易所,挂牌首个国家大数据工程实验室,构建了从数据存储核心业态,到电子信息、软件信息等关联业态,再到服务外包、电子商务等衍生业态的产业链条。目前,贵州大数据企业近9000家,产业规模超过1100亿元,在大数据浪潮中抢得了先机。
2. 深耕细作型。
该类型主要是专注大数据某一领域,走出一条大数据产业特色发展之路。如重庆市,主攻大数据智能化应用,重点发展人工智能、智能超算、智能硬件、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构建智能产业、智能制造、智能应用“三位一体”发展格局,2018年重庆大数据智能产业规模约4600亿元。
3. 筑巢引凤型。
该类型主要是通过政府先期打造平台和完善配套,逐步吸引企业和项目落户的发展模式。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如福建东南大数据产业园,已吸引200多家相关企业入驻。再如盐城市,2014年在主城区拿出30平方公里地块建设大数据产业园,成为江苏省第一个设立大数据产业专门园区的城市,已实现投入100亿元、建设100万平方米载体、落户100多个项目的“三个100”目标。
4. 借船出海型。
该类型主要是借力重大项目落户契机,发挥龙头企业带动作用,集聚大数据前延后伸产业,是多数地区发展大数据产业的主要模式。比如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抢抓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三大运营商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落户,积极培育大数据及云计算开发应用,打造千亿级中国云计算大数据增值服务中心。再如南通市,借助总投资180亿元的阿里云项目,构建以数据中心为基础、以数据技术创新为重点、以数据应用为方向的大数据全产业链,吸引了中兴、携程等一批关联企业落户。目前,仪征的大数据产业发展也属于这种模式。
二、仪征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基础和优势
仪征发展大数据产业,除拥有宏观政策利好、产业走势向好等共性机遇外,还具备一些独特优势。
1. 有压舱级的企业带动。
仪征市始终紧盯大数据行业龙头和知名企业,通过招“大”引“强”抢占风口,先后吸引了腾讯、中国电信、中星北斗、弥芥等一批数据中心落户,其中腾讯数据中心拟建1.6万个机柜、30万台服务器,中国电信数据中心拟建7000个机柜、10万台服务器。这是仪征发展大数据产业的首要前提和核心条件。腾讯旗下腾讯云已占到国内第二、全球第四的云服务市场份额,合作伙伴2000多个。仪征可以借势借力腾讯,吸引关联服务配套企业落户,实现产业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的蝶变。
2. 有枢纽式的网络辐射。
骨干直联点是通信网络的“交通枢纽”。有研究表明,是否有互联网骨干直联点或距离直联点的远近,对一个区域数字经济的发展有着显著影响。离骨干直联点越近,越容易集聚互联网和大数据企业。仪征作为宁镇扬节点城市,距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连点南京主城直线距离不到50公里,数据可就近高速上网。同时,得益于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宁镇扬一体化等战略叠加影响,仪征所在区域经济社会活动较为活跃,数据收集端资源丰富,应用端需求量大,有利于吸引大数据产业布点布局。
3. 有专业化的园区保障。
按照国内先进、区域一流的标准,借鉴重庆仙桃大数据谷、天津滨海高新区大数据产业园等建设运营模式,仪征规划建设1600亩的集大数据产业发展、服务管理、展示体验、孵化平台等于一体的专业化园区,承载大数据产业发展。其中,规划1000亩的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数据存储、关联制造、硬件生产等业态;600亩的研发配套区,重点集聚相关研发设计、应用服务、软件开发等业态,并预留了500亩左右的土地作为未来发展空间。
4. 有潮汐型的聚才条件。
“潮汐型”人才是指早上到周边区域工作,晚上回所在地居住的人才流动现象,是一种“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弹性人才利用模式。仪征紧邻高校和科研院所云集、科教人才资源丰富的南京,有着引才聚才的便捷渠道和地缘优势,特别是随着宁仪扬城际、北沿江高铁、仪禄高速等重大交通工程的建成,仪征与南京的时空距离将进一步拉近,进入“半小时”交通圈,可以凭借便捷的交通、优良的环境,柔性吸引南京高层次人才和团队来仪征工作。
三、仪征发展大数据产业的思路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仪征大数据产业发展总体思路可以概括为“1234”。
“1”就是锚定“一个目标”。
着眼“一年打基础、三年过百亿、五年再翻番”,努力把大数据打造成仪征产业发展的新标杆、城市发展的新名片、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目前,园区框架全面拉开,腾讯、电信数据中心部分投产,一批关联制造类、运用服务类项目成功落地,产业发展基础不断夯实。三年过百亿,就是到2021年底,专业园区基本建成,培育10家亿元以上企业,形成100亿元产业规模,以龙头企业为引领、以关联项目为支撑、以产业园区为载体的大数据产业链具备形态。五年再翻番,就是总量规模实现翻倍增长,质态层次逐步攀升,成为全省有地位、有影响的大数据发展地区。力争到“十四五”期末,产业规模达500亿元。
“2”就是实现“双向发力”。
按照空间集约、项目集聚、产业集群的思路,重点打造“一核一圈”大数据产业格局。“一核”主要是以仪征经济开发区为主阵地,依托大数据产业园和研发配套区,合理布局数据存储、应用、研发、制造等功能分区,全力集聚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等核心业态,打造大数据产业集聚“强磁场”;“一圈”主要是在环主城区域打造一批特色精品楼宇、“双创”空间,发展与大数据关联紧密的总部经济、“三室”经济、新金融等业态,以大数据串起产、城、人,打造大数据产业衍生带和产城融合圈。
“3”就是构筑“三大高地”。
顺应资源数字化、平台专业化、产业园区化的趋势,坚持前端采集存储和后端应用服务并重、软件开发设计和硬件生产制造齐抓,着力打造大数据产业发展高地。一是建“库”,打造大数据收集存储高地。数据存储中心是大数据的原料仓库,是整个大数据产业链的最基础环节。要着眼丰富“库”资源、做大“库”容量,一方面,继续加强类似腾讯云的综合性数据中心引建,力争再引入1-2个项目;另一方面,注重细分市场,着力引进行业信息、政务信息等专业性数据中心,加快实施天地通双路由传输系统项目,增强数据集散传输能力。二是办“厂”,打造大数据关联制造高地。大数据关联制造是依附于数据资源的延伸业态,是产业链中的硬件生产环节。仪征可依托丰富的数据资源,瞄准智能终端、无人驾驶、集成电路、电子元器件、机柜设备等关联制造领域,引进北斗卫星遥感、群山电子等项目,发展商业小卫星组装监测、智能家居控制芯片等业态以及后潮、瀚海激光项目,集聚雷达、无线传感设备等,构筑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集聚地。三是开“店”,打造大数据运用服务高地。仪征发展大数据产业,不仅要做“仓储”、做生产,更要卖商品、卖服务,推动数据产业由采集、存储向交易、应用等环节拓展延伸,发展数字娱乐、培训咨询、软件开发等数字应用服务以及数字技术、信息安全产业等。
“4”就是坚持“四路并进”。
一是数字“变现”。深入挖掘企业、行业、政务数字潜力,唤醒“沉睡”资产,鼓励各类主体对数据合理开发利用,广泛参与生产生活,催生更多基于数字运用的新业态新模式,培育发展融合型数字产品,以“数据加工”实现“数字增值”。二是产业“赋能”。大力实施两化融合、机器换人、智能改造等行动,推动大数据同汽车电子及精密配件、高端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文旅文创、高效农业等产业深度融合,推进各类企业由营销“触网”,向采购、生产、管理等全过程拓展,升级产业链,补强创新链,提升价值链。三是服务“上云”。顺应人民对美好生活需求,积极打破数据壁垒,加强数字技术在民生服务、政务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的创新应用,推动传统公共服务入网上云,重点发展智慧出行、智慧健康、智慧医疗、智慧文化、智慧教育等,着力建设数字社会。四是城市“增智”。加快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广泛应用5G、云计算、物联网等技术,推进城市规划建设、运营管理智能化升级,市政公用设施、环卫设施、地下管网等设施数字化改造,实现城市各环节各领域建设管理精细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打造新型智慧城市。
四、仪征发展大数据产业的具体举措
大数据产业的发展需要政策扶持、人才支撑。仪征不仅要发挥主阵地主战场作用,而且要善于利用既有政策、主动寻求支持。笔者以为,拟采取以下具体举措:
1. 强化规划引领,确立“路线图”。
一方面,坚持规划引领。主动对接国家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江苏省三年行动计划,全面对标省内外大数据先进地区,聘请一流规划设计团队,高起点、高标准编制仪征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以及大数据产业园建设方案,明确产业空间形态、功能布局和目标定位,确立主攻方向、重点任务、保障举措,以规划的高水准引领大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坚持挂图作战。按照具体化、项目化、工程化理念,制定切实可行、操作性强的行动方案和年度计划,排实排细项目引建、园区建设、企业培植等工作清单和形象进度,将目标任务细化到每个工程、具体到每个节点,实行挂图作战、按图施工,确保产业发展一年迈上一个台阶。
2. 强化项目建设,培植“动力源”。
一是搭台唱戏。充分依托“烟花三月”经贸节、“茶文化节”等平台,有针对性地在市内外举办产业论坛、企业沙龙等活动,点对点开展招商推介,提高招商效果。目前,已经在仪征举办了以大数据为主题的云端茶话论坛、在上海举办了产业沙龙,邀请了一批知名专家和企业共话产业发展,共商合作愿景,取得了良好效果。继续坚持“走出去”和“引进来”并重,主动到深圳等大数据产业发达地区,务实开展招商沙龙、小分队招商等活动,面对面沟通交流,近距离洽谈对接,力争促成一批合作成果。二是借势借力。积极借助腾讯、电信等大企业、大集团合作对象多、触及领域广的优势,通过以企引企、以商引商的方式,招引一批上下游关联配套企业落户。三是培大育强。按照1亿元、5亿元、10亿元标准,坚持因企施策,分类推进,全力支持企业做大体量、做强实力、做优质态,打造以龙头企业为引领、骨干企业为支撑、规模企业为主体的大数据企业梯队。
3. 强化激励引导,制定“政策包”。
深入分析大数据产业特点和企业需求,量身定制政策措施,为项目引进和产业发展提供政策保障。资金方面,更加注重产业基金的引导撬动作用,增设3亿元大数据产业专项扶持资金,吸引更多金融机构、风投机构资金进入,全力帮扶成长性好的大数据企业上市融资,为产业发展构筑“资金池”。人才方面,敢于打破传统束缚,创新大数据人才引培机制,针对不同需求研究设立一批含金量高、吸引力强的政策“套餐”,通过建立“云上”人才市场、培育“数字员工”等方式,多渠道、多途径引进人才团队,努力实现“引进一个人才、落地一个项目、带动一个产业”。激励方面,坚持凭实绩论英雄,对财税贡献、技术创新、招商引资等方面贡献突出、实绩明显的企业和个人,加大激励力度,激发各类创业主体热情。(作者:周建)
上一篇:
基于大数据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路径探析
下一篇:
大数据背景下智慧公安模式的建构
核心业务
重大项目可研
项目投融资方案
九大服务链
战略规划
市场研究
园区项目前期定位
产业规划
建筑规划设计
产业园区规划
·电子商务产业园规划
·文化创意产业园规划
·生物医药产业园规划
·新型建材产业园规划
·节能环保园区规划
·循环经济园区规划
·高新技术园区规划
·茶产业园规划
·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规划
·健康产业园区规划
·养老产业园策划
·新材料产业园规划
·新能源产业园规划
·总部经济区规划
·经济开发区规划
·产业集聚区规划
·工业园区规划
·化工园区规划
产业研究与规划
·通用航空产业
·轨道交通产业
·装备制造产业
·产业转型升级规划
·健康养老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
·新能源汽车产业
·大数据产业规划
农业规划
·生态农业规划
·休闲农业规划
·观光农业规划
·生态农庄规划
·农业科技规划
·旅游园区规划
·休闲旅游业规划
·现代农业园规划
·现代服务业规划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
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