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社区经济发展规划确立后,需要对社区的产业进行选择,产业选择是社区经济发展的必经之路。城市社区的产业选择可根据社区自身的资源禀赋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结合社区的产业基础确定社区未来发展的主导产业。
(一)城市社区经济产业规划的依据
产业选择是城市社区经济发展规划的重要基础,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都属于产业选择范畴,两者相互促进又相互区别。主导产业是城市社区在经济发展战略中确立的未来城市社区经济发展的产业模式,规划的制定需要考量产业的发展前景。支柱产业是指未来对城市社区经济增长贡献较大的某个或某些产业。主导产业只有一个,而支柱产业往往不止一个。我国城市社区制定经济发展战略时,在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的选择上,主要参考和借鉴了国外经济战略学家关于产业选择的相关理论成果。筱原三代平使用收入弹性与生产率上升作为设置主导产业的标准,还有研究认为应以该产业的需求弹性是否较高、该产业与其他经济部门的联系是否紧密为标准。
所谓收入弹性基准是指人们对某一产业产品的需求或对某一商品的需求增量与国民收入增量的关系。即 Ei= △ Xi/Xi 一△ Y/Y,其中△ Xi 为某 i 产业需求增量或产值增量,Xi 为产业 i 的产值或上一时期得到满足的需求。△ Y、Y 分别为国民收入增量及一时期国民收入值。一般来说,产业部门具有较高的收入弹性及广阔的市场,是产业进一步发展的先决条件。所谓产业生产率上升基准,一般是通过技术进步增长率来评价的,主导产业通常具有较高的技术进步增长率。随着经济研究理论和方法的不断提升和优化,人们逐渐开始运用投入产出分析法来进行两个基准的测算。通过实际测算,某产业的需求收入弹性与该时期产业联系水平具有明显的相互作用关系。美国经济学家赫希曼首次提出联系效益理论,即一个产业部门与下一个生产部门的联系被称为后向联系,而与上一个生产部门的联系就被称为前向联系。一个部门的前后联系程度越大,也就说明这个产业与前后的联系越强,说明该产业具有很强的带动作用,可以作为城市社区经济发展规划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二)我国城市社区经济产业规划目标
城市社区在进行产业规划时,会充分考虑城市社区的经济基础以及其地域性和服务性特征,结合社区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关决策。选择支柱产业或主导产业要考量该产业在未来的发展空间,这个衡量标准通常是需求的收入弹性,也就是说随着收入的增加,需求是否会增加得更快。通过这个条件就能够很容易地将产业的未来发展能力和趋势进行有效区分。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从生产的角度看,目前我国生产要素市场具备比较完善的竞争体系,要素的自由流动不再受诸多因素的限制。对主导产业的规划,需要考虑诸如区位优势、人力资源状况、基础设施状况、政策环境等因素。任何主导产业的确定都需要收集大量的基础数据,在大量数据基础上展开定性和定量的分析,通过大量的分析比对最终选择一个具有广阔发展前景、带动能力强的产业作为支柱产业。我国城市社区的支柱产业与城市的支柱产业选择不同,其通常以服务城市经济和社区居民为目的,城市社区经济基础的差别决定不同社区的产业选择方向也不同。例如,高学历人口聚集的社区与初级劳动力人口聚集的社区,对社区服务的需求不同,其相应的主导产业选择必然有所不同。文化性和服务性产业前期投入较小,市场收益往往比较可观,符合国家政策取向,能够更好地争取到国家相关政策支持,从而得到较好的发展。环卫、安保等传统公共产业,可以积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成为社区产业,借助市场机制更好地实现内部管理和建设,提高经营效率。城市社区可以积极发展环境污染小、经济效益好的优势产业,这既能优化产业结构,也能为城市培育更多税源,同时提供更多就业岗位,城市社区产业可以既关注经济效益又关注社会效益。
(三)城市社区经济产业的特色发展
城市社区经济的产业主要是以现代服务业为代表的第三产业。城市社区经济发展内涵与第三产业发展内涵有很多交叉,城市社区经济几乎涵盖第三产业又不限于第三产业,因此,城市社区经济的发展与第三产业的发展紧密关联。在世界范围内,纵观发达国家的产业发展结构,共有的发展规律是在经济发展达到较高的水平时,产业结构中第三产业占比逐渐加大,越发达的国家第三产业越发达,发展城市社区经济产业与第三产业发展有正向促进关系。城市社区服务产品符合时代发展的特点,可充分利用地域资源所造就的区域特色或民族特色的社区服务产品,使城市社区产业的发展体现特有的区位优势。(作者:沈冠辰 苏立影 段络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