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上一节我们讲的无锡市在商业航天领域的产业现状,提出现阶段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本章节将在此基础上从优化产业布局、引育企业主体和拓展应用场景等方面,对无锡商业航天产业的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
未来,要进一步加大政府和社会各方支持力度,构建以产业规划为引领、市场主体为核心和消费需求为牵引的商业航天产业体系。
一、优化产业布局
找准自身优势定位,制定产业规划,形成商业航天与地标产业、优势产业互补发展的产业格局,打造一体化布局、协同化发展的产业特色园区。
1.建立健全发展战略规划。要加强对商业航天产业发展的纲领性指导,合理确立短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要将商业航天纳入城市整体空间布局,统筹协调商业航天基础设施建设、重大项目布局、产业创新载体,推动商业航天与电子信息、集成电路、智能制造等区域优势产业协同发展。
2.推动各区差异性发展。加强市区联动,发挥各市县区的特色优势,打造协同发展、合理竞争的商业航天产业格局。例如,梁溪区可在继续拓展商业火箭、卫星制造及应用、空间信息应用3个产业生态圈的基础上,重点发挥梁溪科技城空间信息产业的优势,发展以北斗产业为核心的空间信息数据获取、处理、分发等业态;惠山区可依托已招引的蓝箭航天和鸿擎科技两大项目,加快提升火箭高端智能制造和卫星制造的生产能力;江阴市可专注于火箭可重复使用与液体火箭发动机技术,提升运载火箭研发制造能力,不断推动商业航天产业降本增效;无锡经开区则可依托空天信息全产业链基地项目,重点发展卫星制造、卫星测运控、卫星数据运用等卫星产业。
3.完善产业园区本土化配套。推动商业航天特色产业园区建设,根据龙头企业需求在园区内引入外采设备、电控系统、电子元器件等高端零部件制造企业,为商业航天企业提供关键零部件研制、空间信息处理等环节的全产业链支持。对园区内链主企业采购市内单户企业产品给予产业链本土化补贴,对配套航天电子、重要结构件等企业给予火箭、卫星生产制造同等级别的补助,提高商业航天产业本地配套率。
二、引育企业主体
把握商业航天行业的特点,聚焦于招引头部企业和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构建企业全链互动、融通发展的格局。
1.加大龙头企业招引力度。全面梳理国内外各头部企业的资源优势,开展“链主”招商,大力引进火箭关键部件制造、卫星总装、星座运营、空间信息应用及服务领域龙头企业,采取“一企一策”方式,实施精准跟踪服务,以商招商带动更多企业落户。
2.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建立商业航天单项冠军企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培育库,为企业针对性制定培育计划和帮扶举措,推进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促进商业航天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鼓励企业积极参加“中国航天日”活动和珠海航展、北京航展等航天展览。
3.鼓励企业技术转型升级。引导企业加强生产线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规模化建设。例如,无锡可结合物联网技术,提升多星并行测试、整星自动状态监测等智造能力;结合智能制造和汽车制造产业,采用流水线并行生产等模式,向批量化生产转变。引导各县区内零部件制造加工企业对标专业研究院所加快技术升级,聚焦发动机高性能零部件本地化和重点型号同步研发,向航空航天精密零部件研制跨界,争取突破其他制造业和商业航天行业间的技术壁垒,实现供应链本土化。
4.加快提升创新研发能力。支持企业在火箭发射、星座组网建设、空天信息处理等重点环节开展核心技术攻关,运用“揭榜挂帅”“赛马”等机制,支持企业形成一批原创性产品研发成果。鼓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商业航天专利池,形成联合防御、风险分担、开放共享的知识产权协同运用机制。支持本地企业联合高校和科研院所组建重点实验室、产业技术研究院等创新平台。加强与北京、上海等地研发能力较强的央企和高校院所合作,积极打造科创飞地,设立异地研发机构,实现异地研发、本地应用。
三、拓展应用场景
推动航天实力向经济实力、科技实力、文化实力转化,在应用市场、消费市场、文化市场探索商业化新模式。
1.扩大商业航天大众应用场景。以寻找和创造消费市场需求为导向,将卫星终端与应用融入健康服务、养老服务、卫星通信、医疗教育、新兴电子等领域,不断推出新型消费产品。例如,在卫星通信领域,可提供高性价比的卫星互联网租赁产品套餐、开发支持卫星通信功能的手机;在健康养老领域,可开发具有双向卫星通信能力和定位能力的智能手表、智能眼镜等可穿戴设备。每年评选若干个带动作用明显、市场前景广阔、创新效应显著的特色应用示范项目,给予一定比例的资助。
2.挖掘卫星数据与太空领域新场景。提升空天信息数据变现能力,探索打造遥感数据的“应用商城”,下游数据服务应用的开发企业可购买数据、二次加工并应用于地图导航、气象监测等服务。超前布局太空新业态,如无锡可以依托紫微科技在太空飞船设计制造和搭载服务方面的领先优势,与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及农业、生物医药等领域企业合作探索太空育种、太空制药、太空生物等新赛道。
3.构建以航空航天文化为主题的文旅经济。抢占“航天+旅游”创意蓝海,发展以航天探索、航天科普、航天教育为场景的体验经济。可参考西安等地的经验,探索引入航天体验博物馆和星际主题公园,打造以航天为主题的科普体验旅游文化中心区,形成集快消零售、休闲娱乐、生活配套于一体的航天文化休闲街区。(作者:朱屹林 晏清 周天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