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西低空经济发展迅猛,但仍存在低空空域资源利用不充分、政策法规不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产业链尚未形成完整闭环、资金投入与融资渠道有限和低空经济相关人才短缺严重等现实挑战。
一、广西低空经济发展现状
在新质生产力的强劲驱动下,我国低空经济领域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广西作为我国西南地区的重要省份,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在低空经济发展方面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一)低空经济政策体系逐步完善
近年来,广西低空经济发展方兴未艾,低空经济政策体系逐步完善。2021年4月,广西交通运输厅出台了《广西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规划(2021—2030年)》,重点构建低空经济圈和沿海沿边通道,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撑。2024年3月,南宁市青秀区出台广西首个县区级低空经济方案《青秀区低空经济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区建设工作总体方案》,提出通过“一中心、一品牌、两核、多空域、多场区、多场景”的建设工作,旨在打造广西首个低空经济产业集聚区。与此同时,2024年8月,南宁市低空经济产业协会成立,为南宁市低空经济高质量、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二)低空经济应用场景加速拓展
低空经济应用场景不断拓展,主要包括物流配送、农业植保、低空旅游、城市管理和应急救援等领域。例如,2024年6月,广西交通投资集团所属广西计算中心有限责任公司推动打造的广西首批低空无人机物流运输航线实现首飞,实现广西“低空经济+物流”的商用场景突破。同时,广西是面向东盟的开放合作前沿和窗口,探索“低空经济+跨境物流”等应用场景有利于开放合作。“低空经济+农业”在农林业的应用较早且较为广泛,目前植保无人机在广西农业生产领域的应用主要在甘蔗、香蕉、沃柑等作物的植保方面。南宁、桂林、北海等城市纷纷打造滑翔伞基地、热气球基地,推出低空飞行游览产品,促进“低空经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此外,低空飞行技术广泛应用于城市管理。例如,对南宁邕江两岸的治理、南宁西乡塘城区的巡视等,有效提升了城市治理现代化水平。
(三)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和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日趋完善
2019年以来,广西交通运输厅致力于不断完善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和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第一,广西低空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广西各地级市积极建设无人机停机坪、试飞跑道等基础设施,为低空经济活动提供必要的硬件支持。例如,广西交投大数据算力中心已建设完成的无人机停机坪,为无人机物流运输航线提供了重要保障。同时,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广西移动在广西14个地级市的县城及以上区域开启5G-A商用,为低空经济发展夯实强有力的数智化基座。第二,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正在健全和不断完善。2021年,广西交通运输厅印发了《广西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建设规划(2021—2030年)》,逐步建立低空空域使用便捷、法规标准完善、运行协调顺畅、安全保障可靠、服务机制完善的低空空域服务保障体系,重点构建低空经济圈和沿海沿边通道,夯实低空经济发展基础。2022年12月,广西初步建成A类低空飞行服务站,低空飞行服务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
(四)低空经济产业布局初具规模
广西正努力构建低空经济产业生态体系,包括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发展、技术标准的制定与推广、行业协会的成立与运作等,有助于推动低空经济产业的规范化、标准化发展。第一,广西各地级市积极布局低空经济产业集聚区,形成了良好的产业集聚效应。例如,南宁市青秀区依托青晟产业园、青秀创新中心打造广西首个低空经济产业集聚区,已招引落地5个重点无人机产业项目,引进万航星空、优可福、中科阿尔法、景航、智都科技等13家低空经济产业链关联企业及包括无人系统展示交易中心、无人机产线、无人飞行竞技馆等的中国—东盟(玉林)低空经济产业园示范区项目。第二,南宁市积极培育新能源电池产业,培育和引进广西宁福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广西弗迪电池有限公司、南宁比亚迪新材料有限公司等电池产业,助力低空经济快速发展。第三,加快推动低空经济产学研用一体化。2024年,广西(桂林)低空旅游研究院成立,标志着广西低空旅游发展进入了新阶段。第四,推动低空经济产业融合发展。立足广西经济基础和资源禀赋,开发“低空+农业”“低空+旅游”“低空+体育”等创新融合模式,推动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第五,依托中国—东盟博览会、中国—东盟民航合作交流中心等平台,积极布局低空产业区域合作和跨区域合作。例如,南宁市青秀区计划举办面向东盟的无人驾驶航空应用高峰论坛展示会,加强与东盟各国行业协会、学会的合作。
二、广西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现实挑战
尽管广西在低空经济领域已经迈出了坚实的步伐,在政策体系构建、应用场景拓展、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产业布局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在新质生产力的大背景下,要实现广西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仍面临着诸多现实挑战。
(一)低空空域资源利用不充分
广西拥有丰富的低空空域资源和特色低空空域。例如,河池机场因其独特的地理地貌资源(如高山气候、云海景观、悬崖峭壁等),被誉为“航母机场”“悬崖机场”,具备打造为国内知名航空旅游目的地的潜质。河池空域航线少,无军用训练空域、无重点航路,开展通用航空飞行空域资源充足。但广西开放的低空空域未能形成成网连片的态势,低空经济产业尚处于发展初级阶段,目前只有南宁、柳州、北海、玉林、河池等城市点状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无人机等低空飞行器的多点飞行。广西的地形特征表现为山地多平地少,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这种复杂的地形条件可能对低空飞行器的飞行安全构成一定挑战,需要采取更加精细化的空域管理和飞行保障措施。
(二)政策法规不完善
目前,我国在低空经济领域的法律法规尚不健全,广西地方层面的政策法规相对滞后,涉及低空飞行器技术标准、应用规范和飞行规则等方面的指导尚不够清晰明确。低空空域管理仍延续传统通航管理的思路和方法,导致空域开放范围有限,飞行审批流程烦琐,市场化服务主体匮乏,不利于低空经济的创新发展需求。低空空域的管理涉及多个部门和机构,包括中央军委空中交通管制委员会、地方政府、空军等,这些部门之间的管理权限划分尚不清晰,导致在空域资源分配、飞行计划审批等方面存在协调不畅的问题。近年来,广西在推动低空经济发展方面作出努力,但政策扶持力度仍然不够,难以吸引更多的企业和资本进入低空经济领域。同时,低空经济统计标准体系缺失,缺乏对低空经济主要指标的统计,不利于对低空经济进行全面、准确的评估和分析。
(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广西的通用航空机场数量相对较少且分布不均,难以满足低空经济发展需求。通用航空机场作为低空经济的重要基础设施,其建设和运营对推动低空经济发展至关重要。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广西的通用机场、通航企业在数量和规模上处于落后水平。截至2024年8月,通用机场方面,广西仅有桂林溶江、桂林高田、北海银滩、柳州工人医院和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五象院区等5个B类通用机场,占全国474个取证通用机场的1.05%,尚未有A类通用机场①。通航企业方面,仅有广西和美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广西展卓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桂林通航有限责任公司、广西吉航通用航空有限公司等4家经营性通用航空公司,在册航空器共计30架,而同期全国通航企业总数达到502家,广西通航企业数仅占全国通航企业数量的0.79%;通航飞行方面,2019年广西通航飞行总量为2.75万小时,而全国通航飞行总量为106.5万小时,广西占比2.58%。广西的飞行业务单一,95%为飞行培训,全部由梧州机场的珠海中航飞行学校有限公司完成;3%为空中游览,由展卓通航和桂林通航完成;1%为航空喷洒,由展卓通航完成;剩余不足1%的业务包括通航包机飞行、空中广告、空中巡查、科学实验、空中拍照等②。此外,广西的起降点、停机坪等配套设施缺乏,飞行服务保障能力不足。目前,广西的低空飞行服务保障能力相对不足,在起降点、停机坪、低空通信、导航、监视等配套设施建设方面还相对滞后,无法满足低空飞行活动的需求。由于低空监视与地空通信能力不足,行业监管力度不够,导致低空交通安全监管存在隐患,野外作业和转场飞行存在较大困难。
(四)产业链尚未形成完整闭环
广西低空经济产业链在当前阶段尚未形成完整闭环,这主要体现在上中下游产业链的衔接不畅、产业集聚度较低以及产业链整合能力较差等方面。第一,上中下游产业链衔接不畅。广西在航空装备制造业方面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在关键技术和高端装备方面仍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较大的差距。例如,在研发与设计、航空发动机、航电系统、轻质复合材料制造等领域,大部分企业处于中低端市场,自主研发能力和生产能力较弱。南宁市青秀区虽然吸引了多家无人机制造企业入驻,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无人机产业集群,但是关键零部件如电池、电机、飞控系统等较大程度上仍依赖进口。同时,本地化配套能力不足,中游制造与生产的本地化配套体系尚未建立,原材料供应、零部件加工、组装调试等绝大多数都需要外地引进,难以满足本地产业快速发展的需求。广西低空经济在下游服务与应用领域的应用场景仍然相对有限,主要集中在应急救援、农林作业等传统领域,新兴服务业态如无人机配送、城市空中交通等尚未形成规模。第二,产业集聚度较低。目前,广西低空经济产业尚未形成明显的产业集聚效应,企业分布较为分散,缺乏统一的规划和布局。以南宁市青秀区为例,虽然该区在推动低空经济产业集聚方面作出一定努力,但整体产业集聚度仍有待提升。第三,产业链整合能力较差,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和协同机制。上游研发与设计、中游装备制造、下游服务与应用环节之间缺乏紧密的联系和合作,导致整个产业链运行效率不高。
(五)资金投入与融资渠道有限
广西低空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与发达地区相比研发投入强度偏低,难以支撑技术的快速迭代和产业的持续发展。这可能导致广西在低空经济领域的竞争力不足,难以形成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技术和产品。广西的融资体系尚不健全,缺乏针对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的专项融资政策和支持措施。第一,随着经济下行压力的影响,地方财政压力较大,低空经济获得的政府资金分配相对有限,这限制了低空经济在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投入规模。同时,广西尚未出台促进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措施,政策扶持力度较弱。第二,民间资本参与度较低。由于低空经济是一个新兴领域,其技术成熟度、市场前景等方面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这导致民间资本对低空经济的投资持谨慎态度,参与度相对较低。第三,广西低空经济企业在融资时,往往依赖传统的银行贷款等间接融资方式,而股权融资、债券融资等直接融资方式相对较少,单一的融资渠道限制了企业的融资规模和效率。由于广西低空经济尚处于起步阶段,相关企业规模较小、信用记录不足,银行在提供贷款时可能会要求更高的利率和更严格的担保条件,导致企业的融资成本上升。
(六)低空经济相关人才短缺严重
低空经济涉及无人机技术、航空技术、信息技术、数据分析、空域管理等多个技术领域,不仅需要专业人才,还需要复合型人才,对人才的需求大、要求高,但目前广西在这些技术领域的人才储备还不足以满足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需求。近年来,低空经济快速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急剧增加,而人才的培养和供给需要一定的培养过程。由于低空经济是新领域,广西高校相关专业的教育和培训体系还未完全建立或完善,导致专业人才的培养滞后于市场需求。广西属于欠发达地区,许多优秀人才因为薪酬、发展机会等因素流向广东地区,加剧了广西人才的短缺状况。(作者:吴寿平)
上一篇:广西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下一篇:低空飞行器检验检测的发展趋势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