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面对广西低空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诸多挑战,探寻切实可行的实现路径已成为推动其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在新质生产力蓬勃发展的时代浪潮下,广西低空经济拥有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与广阔空间。


一、探索“精细化”低空空域管理改革

精细规划低空空域资源,根据广西的空域特性、飞行需求及安全要求,对低空空域进行精细划分,确保空域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合理布局,避免“孤岛”现象,形成连贯、高效的低空航线网络。同时,加快提升空域资源效能,采用先进的导航、通信和监视技术,不断优化低空空域管理,提升低空空域资源的利用效率和安全性。建立由军队、民航和地方政府共同参与的低空管理协同机制,通过定期会议、信息共享等方式,加强各部门之间的沟通与协作,确保低空飞行活动的安全、顺畅。加快出台广西低空空域管理、低空飞行服务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法律保障。依托互联网技术、AI大模型技术等现代信息技术,建立面向东盟的区域飞行数据中心,集成低空飞行计划申报、低空飞行活动实时监控、数据分析、综合管理、安全预警等功能。同时,打破各地市低空经济数据壁垒,促进数据的共享与应用。正确处理安全监管与行业发展的关系,坚持安全第一原则,建立健全低空飞行安全监管体系,引入先进的安全监管技术和手段,加强对低空飞行活动的安全监管和风险评估,确保低空飞行活动的安全可控。

广西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现路径

二、加强“系统化”低空经济规划设计

在推动广西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进程中,加强系统化低空经济规划设计是关键举措。第一,构建系统的低空经济发展框架,加快制定《广西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明确广西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总体目标和阶段性目标,并将指标系统化、指数化。同时,摸清广西低空经济资源底数,结合广西低空经济发展基础,制定面向东盟、辐射西南的低空经济发展战略和规划,以低空飞行活动为牵引,围绕低空制造、低空飞行、低空保障以及综合服务等相关产业,构建完整的低空经济产业链。积极探索低空经济在旅游观光、农林植保、遥感探测、低空运输、公共安全与应急救灾等领域的应用场景,推动低空经济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第二,构建系统的低空经济组织架构与管理体系,设立广西低空经济发展领导小组,由发改委牵头,联合工信、科技、财政、公安、市场监督等单位,明确职责分工,统筹协调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相关工作。指导广西各地市制定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研究,成立市级低空经济发展相关的联盟和产业协会。第三,构建区市两级的飞行服务保障体系,统筹广西全区低空飞行基础设施建设,加快通用机场、起降场、飞行服务站、通信导航监视系统、气象服务等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基础设施网、空中航路网、通信导航网、空域管理网、低空服务网的融合发展。建立低空飞行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对低空飞行活动的安全监管和风险评估。


三、开发“大众化”低空经济产品体系

聚焦“大众化”低空经济产品,持续拓展低空消费市场。第一,聚焦无人机产业发展,引进和培育无人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形成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无人机产业集群。推广无人机在应急通信、消防救援、城市管理等方面的应用,提高无人机在公共服务领域的普及率和应用水平。鼓励和支持无人机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推动无人机在航拍、物流、农业植保、环境监测等领域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拓展。充分发挥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平台作用,联合东盟各国举办无人机展览、无人机赛事等活动,提升公众对无人机技术的认知度和接受度。第二,聚焦低空旅游与休闲产业发展,依托广西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景观资源,打造低空旅游观光路线,开发热气球、滑翔伞、直升机等多样化的低空旅游产品,如桂林山水、南宁大明山、北海银滩等著名景点的低空游览项目。此外,加强与景区、旅游机构的合作,共同开放、推广“低空+文旅”项目,并加大“低空+文旅”的宣传力度,提高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更多区内外游客参与。第三,聚焦航空运动产业发展,加快建设安全、专业的航空运动基地、飞行营地等基础设施,引进和培育航空运动器材制造企业,推动航空运动器材的国产化和产业化。同时,举办自治区级、地市级的航空运动赛事、展览等活动,支持各地市承办航空运动相关的全国性或区域性赛事活动,将航空赛事打造成为广西的一个产业名片。


四、构建“融合化”跨界发展商业模式

加快“低空+”业态发展,结合广西经济、地理和气候等资源情况,因地制宜地开发“低空+文旅”“低空+物流”“低空+应急”“低空+城市治理”“低空+农业”等应用场景,并不断创新“低空+”模式,推动产业与应用场景的有机结合,拓展低空经济的应用边界。例如,依托南宁五象新区、南宁空港、钦州港综合物流加工区、崇左临空经济协同区等物流枢纽,布局无人机物流节点,开展无人机城际运输及末端配送。加快低空经济产业融合发展,围绕低空经济全产业链,重点支持低空经济链主企业,强化低空资源的整合,通过政策扶持、资金奖补等方式,吸引低空经济企业和项目落地广西,不断建链延链拓链,形成低空经济产业链闭环。促进低空经济产业与其他相关产业协同发展,探索通用航空与铁路、公路、水路等交通方式的融合发展,形成综合性经济形态。同时,探索多元化业务运营商业模式,通过提供多元化、差异化的低空产品,以及精致化、定制化的低空服务,增加企业收入来源。


五、建立“完整化”低空经济产业链条

根据广西低空经济产业基础,明确低空技术攻关的重点和方向。重点攻关无人机技术、轻型飞机技术、高精度导航与控制技术、通信导航技术等低空经济领域的核心技术,以及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整合全区低空经济企业、科研院所等力量进行产学研用的联合攻关,推动技术创新和突破,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为低空经济全产业链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同时,建立低空经济技术创新中心、重点实验室等,为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提供平台支持。加快建设一批高水平的低空经济研发平台和创新中心,如广西(桂林)低空旅游研究院等。加强广西与粤港澳大湾区、东盟各国的低空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形成跨区域、跨国界的先进技术联合攻关。充分发挥低空经济集聚区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加强低空经济上中下游企业协同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市场机制等方式,推动低空经济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服务链深度融合,形成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到运营服务等较为完整的低空经济产业链。


六、完善“立体化”低空发展政策法规

加快构建立体化的政策法规和标准体系,为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支撑。第一,制定广西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规划,将低空经济发展纳入国土空间规划体系,科学合理规划低空飞行区域。构建低空经济准入标准,制定清晰、透明的准入条件,包括飞行器的适航性、飞行员资质、运营企业资质等,确保低空经济安全有序发展。鼓励社会资本进入低空经济领域,打破行业壁垒,促进公平竞争。建立广西低空经济行业协会,构建低空经济行业标准体系,涵盖低空飞行设计、制造与生产、运营服务等全生命周期的标准化管理。第二,不断完善低空经济的金融支持政策,鼓励金融机构为低空经济企业提供贷款、融资担保等金融服务,支持企业通过股权融资、债券发行等方式筹集资金。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低空经济金融产品,开发适应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需求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如低空保险、融资租赁等。构建立体化的财政支持体系,设立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项基金,为低空经济重点项目、技术研发、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财政资金支持,对从事低空经济的企业和个人给予税收减免或优惠政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支持低空经济在应急救援、环境监测等领域的应用。第三,构建立体化的人才支撑体系,依托桂林航空工业学院、广西蓝天航空职业学院等高校,支持广西高校开设低空经济相关专业课程,培养一批高素质的低空经济专业人才。引进一批低空经济领域的高层次人才、复合型人才和团队到广西工作,提升低空经济研发与创新能力。建立面向东盟、覆盖西南的低空经济人才交流平台,促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作者:吴寿平)




上一篇: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园规划背景、现状、重点方向及发展趋势

下一篇:广西低空经济发展现状及六大问题

在线咨询 400-666-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