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台莱山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现状

本章首先介绍了产业园基本情况,并对目前产业园三大产业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分析,并通过实地调研,归纳产业园主要产业融合模式为为农业产业链延伸型融合模式和科技渗透型融合模式,并分析了这两种产业融合方式的不足之处。本章立足于实践,全方位分析了产业园产业融合的发展现状,为后续的量化分析及研究奠定基础。


一、园区情况简介

莱山区从2018年开始创建山东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于2020年被正式认定,后经过持续的建设与努力,于2021年被农业农村部、财政部批准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先后荣获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和山东省旅游局颁发的“山东省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园区”称号,并被山东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为“山东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


莱山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位于烟台市莱山区莱山街道和院格庄街道,123平方公里,人口5.08万,包括39个行政村。产业园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以葡萄和苹果产业为主导产业,形成一产以葡萄、苹果种植为主,二产以葡萄酒加工为主,三产以高端酒庄体验中心、水果采摘体验中心等为主的产业融合发展链条。2022年,产业园主导产业及相关产业年总产值30.5亿元,其中主导产业年总产值22.95亿,达到园区总产值的75%以上;主导产业第一产业年总产值6.12亿元,第二产业年总产值15.83亿元,第三产业年总产值1亿元;入园参与主导产业生产经营企业83家,其中省级龙头企业2家,市级龙头企业3家。


产业园空间布局为“一带、两区、五中心”,统筹布局园区管理及主导产业集群的生产、加工、物流、研发、示范、服务等功能板块。

(1)“一带”

——产业融合发展带,以S208省道沿线葡萄和苹果种植产业为基础,贯穿两大产业发展区,以农事体验和观光旅游为主题,充分发挥沿线水果采摘、观光为主的旅游资源优势,深挖产业园农业现代化作业景观、农耕文化和传统民俗等资源,融合农田生态景观,将美丽乡村和生态文明建设有机融合,构建了“果业观光+农事体验+果业加工+葡萄酒品鉴+果业营销”的全产业链开发体系。


(2)“两区”

——葡萄产业发展示范区,以葡萄种植基地建设为依托,以葡萄酒产业链打造和技术创新为支撑,以发展葡萄酒庄为突破口,打造了葡萄生产加工一体化产业体系。——苹果产业发展引领区,以苹果规模种植和育种育苗为基础,通过推动苹果良种脱毒和科技推广服务,选育优良的苹果品种,推广“烟台苹果”优质品牌。


(3)“五中心”

——特色果酒酿酒工艺研发中试中心

——综合管理服务中心

——葡萄全产业链科技创新和孵化中心

——莱山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大数据中心

——苹果新品种创制中心

五中心的设立,主要是以科技创新推动园内葡萄、苹果培育、加工新技术和新工艺的不断提高,优化产业链,增强产品品牌效应,辅以科学管理手段,通过园区智慧化管理平台建设,为农业生产者和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

烟台莱山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发展现状

二、园区产业发展概况

2.1第一产业发展概况

莱山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因其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和产业发展基础,确定了以葡萄和苹果产业为主导产业的发展路径。产业园农业产业规模不断扩大,自2018年成功获批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来,产业园葡萄、苹果种植面积由原来的18750亩增长到现在的45000亩,葡萄、苹果产量由原来的23700吨增长到57000吨,产业园主导产业第一产业年总产值由2018年的1.5亿元增长到了2022年的6.12亿元,年均增长率77%。产业园不仅发展了葡萄、苹果等高效灌溉种植示范基地3.5万亩,还引进了小芒森、小味尔多等17个知名葡萄品种,辐射周边地区10万多亩;累计培育生产优质新品种苹果苗7500万株,在新疆、陕西等22个省市区推广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


近年来,园区始终践行新发展理念,农业绿色发展成效突出。园区建成无害化处理中心,每年处理果枝和畜禽粪便等废弃物2万多吨。选择葡萄剪枝作为栽培食用菌的原料,将产生的菌糠作为堆肥原料进行发酵,生产有机肥,为葡萄种植提供优质的有机肥料,形成葡萄副产物的循环利用产业链。在葡萄园内试种林下大球盖菇获得成功,亩均年产值5万元,带动周边的农民参与到食用菌的生产过程中来,实现农民增收创收。通过食用菌专利技术的推广,既能够实现副产物再利用、高值化利用,又减轻了环境污染,并拓展了农业增收新渠道,逐步形成了绿色循环可持续产业发展模式。


2.2 第二产业发展概况

自2018年成功获批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来,产业园依托葡萄、苹果种植及相关科技成果转化,通过龙头示范带动,带领农民深度参与葡萄、苹果产业发展,推进生产、加工、物流、电商等全链条、多层次、新业态的融合发展,延长了产业链,实现了农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主导产业第二产业进入了高速发展期。2018年-2022年产业园主导产业第二产业年总产值由原来的1.05亿元增长到15.83亿元,年均增长率达到351.9%,明显高出产业园周边地区平均水平。


产业园高度重视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以产学研推动技术成果转化,不断提高葡萄酒精深加工技术。在产业园的政策扶持下,园内酒企与中国农业大学烟台葡萄酒产业技术研究院积极开展联合攻关和科技成果孵化,持续培育一大批差异化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葡萄酒科技型企业,园区企业参与省级以上课题11项、制订修订行业标准7项。产业园累计引进特聘专家50多人,在葡萄酒品牌建设以及葡萄酒副产物利用和葡萄酒功能成分利用等方面建设公共服务平台,为园区酒庄、中小企业和相关市场开发构提供技术服务,农产品精深加工能力不断提高。


产业园还引进国外高精技术设备,努力打造行业先进葡萄酒生产线。园区设备均为法国、意大利进口,其中工艺部分采用科学的震动穗选加粒选,最大限度保证酿造葡萄的品质。酿造工艺采用轻柔操作,酒的运输和过滤均采用低压低转速泵,减少了叶轮对酒的损伤。发酵设备采用先进的自动控温系统,可以实现远程操控,保证发酵的安全顺利进行。酒窖采用恒温恒湿空调系统,为桶储酒提供最舒适的环境,大大提高了园区葡萄酒品质,以品质效应推动品牌建设,培育产业园优质葡萄酒品牌。


2.3 第三产业发展概况

在莱山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之初,第三产业发展同大部分地区一样,发展规模较小,发展程度较低,不成体系。自2018年成功获批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以来,产业园出台《烟台市莱山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规划(2018-2022年)》,提出了较为具体的第三产业发展路径,借助产业园传统的葡萄、苹果种植基础,葡萄酒生产酿造、苹果衍生品等,开发推出农业观光、田园度假、农耕文化、农产品会展商务、民俗风情、农业科普、温泉小镇、高端酒庄体验等产品系列,加快推进休闲农业产品由单一观光型向多元化综合型产品的转型,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产业园第三产业的发展。产业园主导产业第三产业年总产值由2018年的4500万元增加到2022年的1亿元,年均增长率30.56%。产业园主导产业第三产业总产值增长呈稳步上升趋势,但由于第三产业基础较差,仅占产业园主导产业产值4.4%,相较于快速增长的产业园主导产业总产值及第二产业总产值来看,第三产业发展仍没有实现跨越式的突破。


目前,莱山区现代农业产业园葡萄、苹果主导产业第一、第二、第三产业的发展情况主要表现为:第一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产出的农副产品数量大、质量好,可为产业园产业产业融合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和资源保障;第二产业进入高速发展期,通过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提高园内葡萄、苹果精深加工水平,构建了生产、加工、收储、物流、销售于一体的农业全产业链;第三产业虽较往年有所发展,但相对于一产、二产方面仍有有较大发展潜力及发展空间。目前烟台莱山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夯实主导产业第一产业发展基础的前提下,主要依靠第二产业拉动经济增长,如不破除主导产业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困境,产业园产业融合水平将难以提升。


三、园区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本节根据产业园实地调研情况,将莱山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归纳为两种,即农业产业链延伸式融合和科技渗透型融合模式。


3.1 农业产业链延伸型融合模式

农业产业链延伸融合模式是莱山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融合中表现最为突出的一种产业融合发展模式。

根据对产业园实地调研发现,莱山区现代农业产业园高度重视第一产业育繁推一体化发展,建设了葡萄、苹果等高标准种植示范基地4.5万亩,引进了小芒森、小味尔多等17个知名葡萄品种,辐射周边地区10万多亩;累计培育生产优质新品种苹果苗7500万株,在新疆、陕西等22个省市区推广种植面积超过100万亩。产业园主导产业的发展影响园区产业链的全部环节,高产、优质、充足的葡萄、苹果供应是产业园发展二产、三产的基础。


其次,产业园通过建立“龙头企业+园区基地+农民+市场”的发展模式,延伸园区葡萄、苹果产业链条。烟台水韵酒庄管理有限公司、烟台现代果业发展有限公司、烟台葡乡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烟台瀑拉谷酒庄管理有限公司等龙头企业负责基础设施建设、车辆购置维护及品牌建设,对农民的零散土地进行整合,实行“五统一”耕种管理模式,以协议保护价收购达到标准的农产品,并根据收益分红将园区与市场直接联系起来,辐射带动周边葡萄、苹果农业产业发展,进一步推广园区产业化成果。


在农产品销售上,除传统销售方式外,产业园还重点建设了电子商务平台,核心业务涵盖葡萄、加工机械及包材、农机农资、衍生品四个主要板块。平台采用B2B的交易模式,为行业营销商或厂家提供线上服务,可以直接在线实现各大品牌果业产业链产品及商品的大宗采购,同时也为生产商及品牌商提供线上销售渠道。


产业园坚持以品质效应推动品牌建设,大力培育园区优质葡萄酒品牌。酒庄生产的小芒森干白获得2020德国柏林葡萄酒大奖赛金奖、2019国际葡萄酒(中国)大奖赛金奖、2019中国优质葡萄酒挑战赛质量金奖和金星奖;小芒森甜白获得2020国际葡萄酒(中国)大奖赛金奖;擎山干红获得2020国际葡萄酒(中国)大奖赛金奖。


产业园以优质葡萄种植、苹果为主的第一产业为基础,充分利用种植资源优势,深入发展产品精深加工,并结合多种销售模式,将产业链延伸至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产业园还将产业融合发展空间布局延伸至周边村户,带动农户共享收益。产业园在加快发展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的同时,也尝试线上销售,通过销售模式的创新推动第三产业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来实现农产品的多层次增值,进一步深化产业园产业融合水平。


存在问题:虽然产业园部分龙头企业在产业园农业产业链延伸模式表现较好,然而集“高标准基地种植+农产品精深加工+网络营销”于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在产业园却并不是普遍存在的,产业园内农产品加工企业发展总体数量不少,但规模以上企业较少,大多数经营主体未能拓展出一条完善、多元、附加值高、利益连接紧密的农业产业链。一是产业链条发展不完善,多数企业仍处于产业链构建的初级阶段,进入农业基础产业环节、农产品精深加工环节、市场拓展环节的链条尚不完整;二是产业链内部组织松散,没有建立起与当地农户广泛联结的利益机制,产业经营主体难以分享产业链增值收益,在带动农民增收方面效果较差。


3.2 科技渗透型融合模式

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渗透在了产业园发展的方方面面,为产业园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

一产方面,产业园联合鲁东大学成立“鲁东大学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鲁东大学农学院科研实践基地”、与滨州医学院合作成立“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关键技术攻关、推动科技成果应用和转化,加快葡萄、苹果及其相关产业的技术研发攻关和推广应用,围绕苗木繁育、标准果园机械化作业、智能化中耕植保、病虫害预测预报与精准防控、共同研发或推广应用新技术、新体系、新工艺及新装备,科技应用成效明显。

二产方面,中国农业大学烟台研究院以及相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及山东绿叶制药有限公司联合推动建设了中国农业大学(烟台)葡萄酒产业技术研究院,团队围绕果蔬贮藏与加工技术开展深入研究,尤其在葡萄、蓝莓和桑椹等小浆果的果酒为主的深加工技术和基础研究取得突出成绩。


(1)葡萄酒酿造关键技术研究方面,在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的支持下,重点研究了橡木桶陈酿对于葡萄酒中多酚类物质的影响,集成了田间筛选、前期冷浸渍、控温发酵、后浸渍、橡木桶陈酿、橡木桶中自然苹果酸乳酸发酵、自然澄清、瓶储等先进酿造工艺,并在新疆、怀来等多家企业进行推广应用,结果证明所集成的工艺方案酿造的葡萄酒产品品质突出,且发现葡萄酒中的酚类物质种类和含量是体现葡萄酒地域特色的重要特征,研究成果获得国家教育部的科学技术成果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在本研究方向发表科研论文30余篇,获得科技成果鉴定2项,申请专利6项,授权专利3项。此外,团队研制的包括干红葡萄酒、干白葡萄酒、强化葡萄酒、干化葡萄酒、桃红葡萄酒、冰葡萄酒等在内的多款高品质葡萄酒产品,在国际大奖赛上多次获得金奖的殊荣,如德国柏林葡萄酒大赛上金奖、首尔亚洲葡萄酒大赛金奖等。


(2)产地特色葡萄酒研究方面,在十三五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的支持下,本团队从我国主要的十个葡萄酒产区近百个酒庄的葡萄和土壤中分离筛选酿酒酵母和非酿酒酵母1000余株,建立了丰富的酵母菌种资源库;并对特色酿酒酵母和非酿酒酵母的发酵性能进行评价,已筛选出10余株酿造性能优秀,且能展现葡萄酒的产区特色的酵母菌株,已申请专利5项,发表科研论文10余篇,并与北京市的2家精品葡萄酒加酒庄开展了2株优良酵母菌株的中试研究。


三产方面,产业园加强与供应商、营销商、行业协会等专业机构的交流与合作,在模式创新方面携手并进,大力推动莱山区现代农业产业园葡萄酒行业发展,开展数字化决策平台建设,依托本地计算资源,实现葡萄酒生产、交易、物流、溯源等数据的收集整理,实现信息共享,依托大数据进行深度品牌策划与包装,通过电视、网络、自媒体、纸媒、会展、印刷宣传资料等方式最大化进行宣传推广,提升品牌效益。


存在问题:技术渗透产业园产业融合发展的拉动作用有限,新技术渗透模式在产业园产业融合中所占比重也偏小;还未形成覆盖全产业园的农业技术支撑网络;农产品电子商务营销模式应用仍不成熟,农产品电子商务人才缺乏,尤其是高级人才匮乏,人才引进措施和政策不完善,奖励政策和晋升政策不健全,传统型人才较多,创新型人才少,人才质量水平参差不齐,无法推动产业园的高效快速发展。有资金、懂专业、善经营、会管理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当地年轻人流失严重,大部分年轻人外出求学和务工,老龄化问题突出,人才队伍不稳定,无法为产业园提供足够的人才支撑。(作者:刘晓悦)




上一篇:东莞市模具产业链标准图谱构建、分析及模具产业链标准制定建议

下一篇:烟台莱山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融合发展对策与建议(附案例)

在线咨询 400-666-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