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测度与对策研究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数字经济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应用SWOT法剖析了徐州市在数字经济发展中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并选取2014—2020年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等19个指标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知识环境四个维度构建徐州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分析了徐州数字经济发展现状,为徐州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参考。


一、徐州市数字经济现状-SWOT分析

对徐州市在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优势、劣势以及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进行分析,有利于认清徐州在数字经济发展赛道上的位置,从而更好地推动数字经济向新的征程迈进。


(一)徐州市数字经济发展的优势

1.老工业基地抢占数字经济“新赛道”作为传统老工业基地和能源型城市,徐州在“新赛道”上跑出“加速度”。以徐工集团为代表的一批实体经济正在加快从制造迈向“智”造,通过数字“唤醒”传统产业,加快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2.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

徐州在努力加快建设基础设施,截至2021年,徐州部署了22个5G重点行业应用专网,建成了超1.1万个5G基站,5G网络重点场所的通达率为100%。徐州各地加速前进步伐,抢占数字经济新赛道。徐州经开区获评全省首批“互联网+先进制造业”示范基地,同时也被评为“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

3.数字产业化新动能不断发展壮大

据徐州市统计局官方报道,全市互联网、软件等数字经济产业持续发力,90家规模以上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1.71亿元,是新冠肺炎疫情前(2019年1—2月)的3倍;同比增长50.6%,高于全省32.4个百分点。一方面,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2.17亿元,同比增长20.8%,蹦花网络等6家新增企业活力迸发,同比增长163.5%。另一方面,规模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9.54亿元,增速高达59.6%,延续了2022年以来高开稳走的趋势。

4.产业数字融合数字知识环境不断创新

2018—2021年,徐州市数字经济高新技术产业不断增加,从371个增长到了1022个,增长175.5%,同比增长38.5%。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从36.5%增至46.6%,增速为27.7%,同比增长13.71%。各类专业技术人员数从47.8万人增至60万人,增长25.5%,省“双创人才数”从166人增到345人,增长了107.8%,同比增长13.11%。高层次人才数从8.7万人增至14万人,增长60.9%,同比增长27.28%。数字普惠金融指数239.33%上升到278.35%,同比增长3.36%。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从业人员数从0.66万人增加到0.86万人,增速为30.3%,同比增长5.81%。

(二)徐州市数字经济发展的劣势

1.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不均衡、不充分

虽然徐州市区的数字经济基础设施发展比较迅速,但考虑到城乡一体化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如大数据、通信网络、5G等建设力度不强,需要加快升级传统的互联网数据中心以及高速宽带网络等基础设施。

2.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不默契、不协调

目前,在促进徐州市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方面颇有成效,但是,要加强其融合的深度和广度,尤其是在各个类型的产业结构融合层面上呈现出明显的不足。从宏观角度分析,徐州市数字经济发展过程中数据挖掘、数据分析利用能力尚缺,跟不上互联网时代下经济爆发式增长的速度,数字经济发展和市场信息的融合“默契度”有待提高。高新技术产业创新的着力点都尚未能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要求。从微观角度分析,有些比较突出的企业在数字经济的号召下积极响应政策支持,努力创新,取得了很多技术改造的优秀成果,但仍有许多企业对数字经济和自身产业之间深度融合的认知不足,再加上实践经验的缺乏,在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等方面会产生力量薄弱问题。

3.数字经济人才不完备、基础创新能力不够强

数字经济发展很迅速,各地都在抢抓数据挖掘、高新技术研发等领域的人才。徐州市近年来也在通过人才公寓、人才培养计划与奖励等诸多的措施充分挖掘人才,但是很多研究机构在大数据挖掘应用、核心技术研发、科技型企业等领域的人才储备仍然不足,自主创新研发能力较弱。在重点行业的核心技术研发方面表现更为突出,这一挑战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徐州市数字经济发展的机遇

1.加大数字经济支持力度

我国数字经济建设开始于2015年,以当年7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为开端,2016年11月,国务院发布了《“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新增了数字创意产业。2017年,数字经济第一次出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这意味着数字经济发展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2022年9月7日,第九届江苏互联网大会在南京开幕,大会主题为“赋能新江苏,数绘新篇章”。围绕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把数字经济作为关键增量,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

2.数字经济发展前景广阔

“十四五”规划纲要中提出,到2025年,我国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由2020年的7.8%提升至10%。中国数字经济建设已经取得巨大成就,加速创新了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新技术,我国已成为规模优势明显、产业布局领先的数字经济大国。

(四)徐州市数字经济发展的挑战

1.数字经济发展产业结构不均衡

近年来,徐州市在数字经济赛道上一直在发挥传统老工业基地的优势,各个传统企业都在抢抓先机,寻找“数字经济”的创新点,徐州市制造业数字经济的发展处于领先水平。但是反观服务业、农业在数字经济的赛道上还存在很多薄弱环节。

2.江苏省各个城市发展水平不一致

徐州数字经济发展一直在努力加速,但是相对于苏南的几个城市,比如南京、苏州、无锡、常州,在人才引进、技术支持、项目创新、数字基础设施等各个方面还存在着较大差距,苏南数字经济发展越是迅速,发展得越是成熟,它们在人才引进、高新技术企业落户等方面也更具吸引力,同时在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等方面就越是占优势。反之,对徐州来说,高新技术企业、高技术人才等就更容易产生较大流动性,最终出现“留不住人才,吸引不到高端企业”等这种比较劣势的局面。


二、指标体系构建-熵权法计算

(一)数据来源

数据主要来源于《江苏省统计年鉴》《徐州市统计年鉴》、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部分数据有缺失,根据已有年份数据、统计公报等进行了推算。


(二)指标选取

本文在考虑数字可收集、可操作性的基础上,参考王宇霞[5]总结的数字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中介绍的数字经济的内涵,主要从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和数字知识环境四个方面构建了数字经济指标体系,选取了徐州市2014—2020年(基于2015—2021年统计年鉴的最新数据)移动电话年末用户数、数字普惠金融指数、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从业人员数、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占全部投资的比重等共19个二级指标,应用熵权法计算得到不同指标的权数值。

观察可见,2014—2020年徐州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呈现出线性增长的趋势,2020年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上升到0.924,同比增长47.13%,增幅较其他年份达到最高水平。这进一步表明徐州市作为传统的老工业城市在数字经济发展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这是各政府部门、各大企业、各大高校、各个机构等共同奋斗的成果。在《十四五规划纲要》新的要求下,徐州市要想在新的赛道上处于领先水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在“互联网+”背景下,数字经济的发展会变得越来越追求创新、越来越高科技、越来越高质量,徐州市数字经济发展要为实现这些新的目标砥砺前行。

2014—2020年徐州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变化趋势

图1  2014—2020年徐州市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变化趋势

 

三、对策建议

(一)以优带优补好短板

工业企业要向有经验的企业“取经”,尤其是各个县城的传统产业向市区已经成熟化的数字经济产业看齐,各个小镇的数字经济产业向县城看齐,最终实现各类产业“以优带优、以优促优”的循环的数字经济健康发展链条,从而实现徐州数字经济发展的优势最大化。除此之外,徐州市要在充分发挥老工业基地优势的同时,着重补好每一个短板,抓住我国数字经济发展的良好机遇,促进数字经济在每一个行业、每一个企业、每一所高校、每一个县城区域、每一个小镇等协调发展。


(二)加大高端人才储备

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正处于快速发展的关键期,但高端和技能型人才“两头缺”现象明显。建立全面、系统、专业的数字经济人才培养和培训体系,对中国数字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徐州市数字经济发展也要充分认识到人才的重要性,把人才的发展作为数字经济发展核心驱动力。无论是老工业企业还是新兴产业,都迫切需要一批懂得人工智能算法、文本挖掘、互联网高端技术等的人才来适应数字经济发展、加强数字化动手能力和灵活运用数字化知识结构进行技术创新,这也可以弥补徐州市数字经济发展的短板,不断地缩小和苏南的差距。(作者:魏满满,孙会娟,李石虎)

 



上一篇:新型楼宇经济的发展模式及经典案例

下一篇:数字经济背景下南泥湾农业发展现状及家庭农场发展研究

在线咨询 400-666-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