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庄景观绿化设计方法路径初探——以淮北市黄营村为例

  基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实施方案、“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中景观绿化设计的引导与约束性内容,梳理了村庄规划景观绿化设计研究技术路线,认为突出体现景观设计的“乡土性”“功能性”“美学性”是最重要的特征所在。进而以淮北市黄营村“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为例,从游园、菜园、小微公园和公共绿地等方面,对景观绿化设计方法与路径展开探索,以期对“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中景观绿化设计提供一定的实践支撑与引导。


  一、游园设计

  1.1设计原则

  特色鲜明,简洁布局。使用简洁的几何图案,基于美学性的视角,构思具有严格的制约关系的几何图形要素,提升吸引人的美感;同时,对于整体效果、远距离及运动过程中的观赏效果的形成也十分有利,具有较强的时代感。


  以人为本,注重创新。村庄小游园规划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公园。它应以自然为主线,开拓人与自然充分亲近的生活领域,使人们能够获得重返自然的美好享受,使时代气息和游园设计巧妙地融为一体。


  1.2设计方法

  游园是乡村居民社交活动的平台,是居民聚集活动的场所,更是乡村人文特色得以延续和发扬的物质基础。因此,乡村公共广场的景观设计是人居环境整治和村庄规划必不可少的部分。以黄营村当地果蔬产业为代表,提取枣元素主题,与景观平面布局、景观构筑小品相结合,融入当地特色元素,展示地域独特文化。具体项目节点位于村委会西侧,是进村开启文化探寻之旅的启程点,场地在发挥其游憩功能性的同时对来客起到文化指引的内涵作用,设计通过布置农耕小品与石桌椅,栽植枣树为代表的的乡土树种,打造一处“赏枣”小游园节点。


图7 黄营村“枣元素”广场游园设计

图7 黄营村“枣元素”广场游园设计


  二、菜园设计

  2.1设计原则

  自然生动,合理搭配。利用规整的墙体分割菜园与花园,菜园风格保持与建筑风格和谐统一,也可以采用自然式篱笆,让一些藤蔓植物攀爬上面,设计栽种蔬菜时,应注意蔬菜高度、结构和形状上的平衡,可以种植旱金莲等宿根花作为点缀,还可以用彩叶蔬菜代替,能够为单调的菜园添色彩。另外,种植一些多年生草本植物如迷迭香、薄荷等,让其气味充满整个菜园。


  简约朴素,注重经营。菜园需要安静简朴的美,结合现代庭院的露台和户外厨房等功能区,更是呈现出一种现代化的风格与功能。


  2.2设计方法

  美丽乡村建设中美丽庭院“小菜园”为村庄美丽村容村貌增色不少。打造庭院景观,不仅能够使农家庭院变美,也可以促进小农经济,丰富整个村域的风貌,一举两得。


  该节点分为三块场地,分别是西北方向的街角广场——主要针对现状进行梳理,补充绿化修复铺装;西南方向的养老院前广场——将农耕小品运用到整个节点场地之中,打造可游、可憩的多功能场地,集中展现悠然乡居的田园氛围;东侧的小菜园——以枣为代表的蔬果种植,结合当地特色农产品,精心设计场地。整体通过枣的置入,将当地枣文化与特色农产品种进游客心中。

图8 黄营村“美丽庭院”小菜园设计

图8 黄营村“美丽庭院”小菜园设计


  三、小微公园设计

  3.1设计原则

  距离适宜,便捷通行。村庄小微公园设计应以老年人或儿童能够步行到达为宜,功能是为满足村民休息,利用地位、植物配置、水体等景观元素营造不同规模、不同性质的休息空间,与宅基地之间有便捷的交通联系。


  推窗见绿,自然协调。小微公园设计应以“推窗见绿”为目标,充分尊重场地特征及原始地形地貌,因地制宜创造不同的竖向变化,丰富小微公园的景观空间效果。按土壤自然安息角设计坡度,利于地表水的汇集、调蓄利用与有组织排放,绿化种植宜做微地形处理并有利于雨水的渗、滞。


  3.2设计方法

  小微型乡村公园不同于城市公园。由于其自身具有多方面局限性,例如基层乡村环境资金及建设模式存在限制、小而综的集约性等。尽管场地面积局限在几百到几千平方米的狭小空间内,但在乡村环境中,需要兼顾多种功能。除了满足日常休闲、集会、娱乐、体育、文化展示等功能外,小微公园要求公园与村委会、村警卫室、村党员活动室等组织在统一场地,并要求设置公厕、车位等公共设施。

图9 黄营村“小微公园”景观绿化设计

图9 黄营村“小微公园”景观绿化设计


  结合现状水系,清淤治污,并采用曲线临水游园步道,围绕现状水系以绿廊系统为核心打造乡村小微型公园,沿线种植各类村内常见植物,如枣树等乡土特色植物,待到秋季,打造“风包堕朱缯,日颗皱红玉”的景观节点场景意象。未见诗文而感其境,打造一处集休闲、游憩、诵枣、生态涵养功能于一体的小微公园。


  四、公共绿地设计

  4.1设计原则

  因村制宜,留住乡土。利用现有条件,因地制宜地选择场地,在对原有地形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根据需要及不同地形特点适当进行改造,注重利用和保护现有自然树木与植被,合理布置村庄公共绿地。彰显“乡土特色”,避免照搬照抄城市的景观绿化设计手法和模式,陷入“千村一面”的俗套。


  节约集约,实用优先。节约型景观绿化设计理念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建设节约型乡村级公共绿地,促进乡村美化绿化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乡村公共绿地景观设计要生态优先、实用优先,科学建绿,将节约集约和实用功能贯穿于乡村绿化的全过程。


  4.2设计方法

  “乡土特色”是乡村级公共绿地的灵魂,因此乡村级公共绿地要求“小而精,小而特”。运用生态保护、以人为本、乡土文化的观点组织景观,形成“生态优化”“以人为本”的各自特色。同时,注重乔、灌、草二者的结合,常绿树种和落叶树种的结合,观花与观叶植物的搭配,使其在绿化中充分发挥各自的作用,做到层次有变化、色彩丰富、四季有绿,将“乡土气息”留在村内。


  具体项目在黄营村一处滨水地块进行公共绿地景观设计。设计思路紧扣农耕与枣主题,以村庄特色枣子小品与农耕小品装饰,配合枣树栽植,展示“农田山居”的本地化农趣与意境,以地为纸,以树为笔,水流为墨,枣花开时,花垂碧涧,像画卷展开版展现“画枣“公共绿地公园场景。

图10 黄营村滨水公共绿地景观绿化设计

图10 黄营村滨水公共绿地景观绿化设计


  结论

  基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与“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背景分析,结合学者关于村庄规划景观绿化设计理论及实证案例探索经验,通过实地调研和现状问题剖析,从村庄游园、菜园、小微公园及公共绿地四个方面,对设计原则与设计方法进行路径探索,研究结论主要有以下两点:


  “乡土性”“功能性”“美学性”是村庄景观绿化设计“三大”特征导向。“乡土性”是留住乡村记忆、彰显地域特色、记住“乡愁“的设计方法路径之一,通过仔细分析现状地形,提炼村庄乡土特色元素,结合自然地形地貌进行设计;村庄景观绿化设计应体现“功能性”,根据景观绿化的功能分类,创新设计手法、明确功能定位、提升吸引力,避免功利性;“美学性”主要体现在自然景观的美化、人工景观的美化以及人文景观的保护传承,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对部分的自然景观进行适当的加工、改造和美化,协调建筑与环境间的关系,挖掘合研究当地文化,提取积极、有价值的部分融入村庄景观绿化设计美学之中。


  研究技术路线框架能够较为全面地完成实证案例设计任务。基于问题导向视角,以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总体步骤,在理论和实证案例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文献分析、实地调研等方法,剖析景观绿化设计现存问题,并针对现状提出不同方面景观绿化的设计原则与方法,最终能够较为良好地完成实证案例设计任务。


  创新与展望

  研究创新点在于构建“多规合一”背景下实用性村庄规划景观绿化设计研究路线,并通过实证案例进行路径方法探索。城乡二元结构与城乡差距问题依然存在,农村公共服务设施投资不足,村庄景观绿化普遍存在“乡土性”缺失、“功能性”缺乏、“美学性”不足三大问题,且对村庄规划的景观绿化设计研究多数停留于政策理论层面。因此,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相结合,按照二者对村庄景观绿化设计要求,对村庄景观绿化提出可实施、可操作的路线框架,是具有研究价值意义的,亦是本文的创新所在。


  村庄景观绿化设计涉及范围较广,仅通过游园、菜园、小微公园、公共绿地四方面设计方法路径探索略显不足。进一步可以通过从入口节点、道路景观绿化、河湖岸景观绿化等方面,结合现状问题剖析与实证案例借鉴,依据实验框架与步骤,探索其设计方法路径。


  黄营村作为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和全省美丽乡村中心村,能够较为完整地进行景观绿化设计实践,然而如何针对一般性乡村景观设计,提出更为普遍、切实可行的景观绿化设计策略仍是重中之重。(作者:宋静云)



上一篇: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中村民参与3大困境3大原因3大优化策略

下一篇:基于“内生式”发展理念的村庄设计策略探索

在线咨询 400-666-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