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在国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 分析了革命老区华池县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加快革命老区华池县乡村旅游发展的策略与建议。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 是进入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总抓手。实现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点和目标, 也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强国的应有之义。乡村振兴很重要的途径之一是发展乡村旅游。作为国家扶贫重点的革命老区华池县, 要摆脱贫穷, 实现乡村振兴, 可以借助境内丰富的红色、生态、历史人文旅游资源, 大力开发各类旅游项目, 发展乡村旅游, 为革命老区人民增加收入创造条件, 切实在2020年实现小康生活。
1 华池县发展乡村旅游的机遇与现状
1.1 华池县发展乡村旅游的机遇。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没有老区的全面小康, 特别是没有老区贫困人口脱贫致富, 那是不完整的, 要求在统筹推进新十年农村扶贫开发中, 进一步加大对革命老区和老区人民的扶持力度, 加快老区开发建设步伐, 让老区人民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党的十九大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 这是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决策, 也是老区人民摆脱贫困、改变生活面貌的大好机遇。乡村旅游是发展农村经济、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甘肃省为充分发挥乡村旅游在乡村振兴战略和旅游强省战略中的重要作用, 在2018年2月8日发布了《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意见》, 全面加快推进乡村旅游发展。到9月3日, 甘肃省旅发委又下发了《甘肃省乡村旅游助推脱贫攻坚实施方案》。《方案》中提出, 甘肃省在三年内从财政上大力扶持发展乡村旅游,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助推脱贫攻坚。其中被纳入国家深度贫困地区的“两州一县”和18个省定深度贫困县是重点扶持发展乡村旅游的。作为深度贫困地区的革命老区华池县, 境内旅游资源丰富, 尤其是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特色突出。在国家和甘肃省委省政府的重视和大力扶持下, 华池县要抓住这一历史机遇, 以南梁红色旅游大景区建设为依托, 把红色和生态、人文历史、民俗旅游资源开发结合起来, 大力发展乡村旅游, 推动县域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1.2 华池县发展乡村旅游的现状。
华池县属于革命老区庆阳红色基因最突出的县, 位于庆阳市东北部, 东北面与陕西省的志丹县、吴起县、定边县接壤, 西南与省内的庆城县、环县、合水县相邻。陕甘边最早的革命根据地在华池县一带, 享有“两点一存”的殊荣, 是土地革命时期唯一保存下来的最完整的革命根据地, 既为长征中的党中央和红军提供了落脚点, 也是八路军奔赴抗日前线的出发点。华池县境内留存下了大量的红色资源, 有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闫洼子会议旧址、习仲勋旧居、抗大七分校校部旧址、军民大生产基地旧址、列宁小学遗址、“刘巧儿”福居, 还有1986年在陕甘边区苏维埃政府旧址扩建成的南梁革命纪念馆, 2008年新建的“大凤川军民大生产纪念馆”等红色旅游地近40处。在拥有大量红色资源的同时, 历史悠久的华池县, 人文历史底蕴深厚, 旅游资源也极为丰富。至今保存下了大量的遗迹, 有出土最早的旧石器遗址赵家岔洞洞沟, 残存的战国秦长城, 宋朝时期名臣范仲淹修筑的大顺城等城堡遗迹, 还有金代修建的双石造像塔、双塔寺、脚扎川万佛塔、林沟口仿古牌坊和范公祠等历史遗迹。而且华池县还拥有民俗文化南梁说书, 民俗工艺品香包、刺绣、剪纸、布贴画, 民俗建筑窑洞及民间小吃粘面、米面馍馍、麻腐角角、荞剁面、床子面, 土特产黄花菜、白瓜籽、小杂粮等极具地方特色的各类资源, 以及子午岭林区美丽怡人的风景。近些年, 华池县结合本地方的实际情况, 把“红色、人文、绿色”结合起来, 挖掘整合红色文化、历史民俗文化和生态旅游资源, 构建起以红色旅游为主体, 以人文旅游和生态旅游为两翼, 进行综合开发建设, 形成了初具规模和影响力的旅游格局。
2 华池县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
2.1 经济落后, 交通不便, 旅游资源开发零散。
华池县位于黄土高原上, 地形以丘陵为主, 沟壑和峁梁相间。其自然条件差, 特别是华池西北部7个乡镇属北部半农半牧区, 水资源奇缺, 水土流失严重, 土地荒漠化面积占到近60%。农业产业结构单一, 农民增收渠道少。加之地理位置偏僻, 远离大中城市和交通干线, 没有铁路, 没有飞机场, 交通出行方式单一, 只有公路, 而且至今还没通高速, 交通不发达, 对外发展受限, 经济发展水平长期滞后。虽然旅游资源丰富, 但旅游资源开发较为零散, 缺乏有效整合, 而且在开发中模仿建造现象严重, 没有自己的特色, 重点放在对南梁镇红色景区的大力开发上, 其它乡镇的旅游资源开发也都围绕着红色文化, 对人文历史、民俗、生态文化的开发投入有限, 而且各个景点之间没有形成协同开发机制, 旅游产业一体化规模没有形成。
2.2 基础设施不完善, 服务意识不强, 环境承载能力低。
红色旅游在全国兴起的热潮下, 华池县凭借其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把乡村旅游业也轰轰烈烈的搞起来了。但是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 发展旅游业需要的基础设施落后, 综合配套设施不健全, 服务管理欠规范, 景区功能不齐全, 服务业层次不高等问题普遍存在。而且, 在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 过度追求经济效益, 忽视了乡村自然环境的承载能力, 部分地方生态环境出现恶化、退化, 影响了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3 宣传推广缺创新, 品牌建设弱。
旅游形式主要以参观为主, 缺少参与体验式活动项目;旅游纪念品少, 没有有效进行开发和包装;吸引游客的宣传介绍形式单一, 游客主要集中在省内。在对外宣传上只突出了南梁红色文化, 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邻省陕西延安革命圣地红色文化发展宣传已经很成熟, 交通又便利, 南梁地域偏, 交通不便, 在宣传上没有明显的特色, 很难吸引国内游客大量前往。
3 推动华池县乡村旅游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3.1 加强顶层设计, 科学规划, 打造旅游经济圈。
推动华池县发展乡村旅游业新业态, 必须做好顶层设计, 形成以政府为主导, 各部门协作、社会力量参与、资本市场运作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全力开发以南梁红色大景区建设为龙头, 其它各乡镇红色、人文历史、民俗生态联动开发的旅游大格局。本县旅游产业发展和周边地区旅游产业发展积极进行合作, 同性不同质。旅游线路分3条开辟:第1条和庆城周祖陵景区农耕文化、薰衣草庄园、药王洞民俗养生小镇景点连接起来, 向北和环县的红色景点山城堡战役纪念园、河连湾陕甘宁省委省政府旧址以及风景区东老爷山连接起来, 然后去往银川;第2条旅游线路是连接合水县的红色景点太白陕甘红军纪念馆, 再到镇原县三岔红军长征毛泽东宿营地, 古豳文化旅游景区和印象义渠莲花池景区, 最后到正宁县宫河镇邓小平旧居和五倾原习仲勋旧居, 黄帝文化景区和调令关森林公园, 然后去往西安;第3条是沿着子午岭景区直接通向陕西, 连接陕西的南泥湾军民大生产基地、延安革命圣地。构建起县域间、省域外规模不同的旅游经济圈。
3.2 加大基础设施建设, 提升服务质量, 走可持续发展路线。
发展乡村旅游, 完善基础设施建设是首要任务。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要加快修建华池县通往周边各县的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 积极建设华池县南梁通用机场。以景区为依托, 提升连接各景区间的乡村旅游道路等级, 在各景区建设游客休息餐饮中心, 提高旅游厕所等级, 完善停车场、游步道、标识系统、购物等配套服务设施, 加大导游和服务人员业务培训工作, 提升其接待服务水平。同时, 在旅游开发中, 切实把资源开发、经济收益和生态环境的保护相统一起来, 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实现生态和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3.3 拓宽宣传路径, 突出地域文化, 打造特色品牌。
乡村旅游发展要有效益, 做好宣传推介是关键。华池县可以依托庆阳市对外旅游宣传的这个大平台和本县南梁红色文化独特地位这一优势资源, 借助中央电视台的一些栏目, 参加全民关注的一些大型活动进行推广宣传;同时, 做好线上线下齐头并进宣传, 线下在周边各省市县交通枢纽或交通工具上投放旅游广告, 线上通过“互联网+”旅游在各大网站推介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其三是参加和举办一些节会活动进行宣传, 一方面组织参加周边地区旅游节会, 拓展县市外重点客源市场, 另一方面多策划举办一些乡村旅游节等乡风民俗和节会活动, 吸引游客体验乡村旅游。宣传中突出革命老区地域文化特色, 打造“红色、人文历史、民俗”三位一体的特色乡村旅游品牌, 助推乡村旅游迈上新台阶。(作者:冯晓丽 韩艳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