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前言
当前 , 中国经济发展 呈现 “ 新常态 ” 态势 , 告别高速度增长态势 , 不再简单以 G D P 增 长论英雄 , 经济发展呈现速度适宜 、 结构优化 、 社会和谐的状态 。 十三五规划指出 , 中国当前经济内需不足 、 增速下行 。 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 优化产业结构迫在眉睫 。 目前中国人 口老龄化严重 , 截至 2 0 1 5 年底 , 我国 6 0 岁及以上老年人 口2 1 2 4 2 万人 , 占总人 口 的 巧 石% 。 预计 到本世纪中叶 , 中国将有三分之一的人 口超过 6 0 岁 。 建立完备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既能满足老年人这一 巨大群体的需求 , 同时利于扩大内需 、 刺激消费 , 带动产业结构调 整 , 促进经济发展 。
二 、 构 建养老服 务体系产 业助 力经济发展的可行性
1. 养老需求利于扩大 内需 、 刺激消费 、 增加就业消费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关键性因素 , 只有将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 , 经济的增长才算是 回归本意 。 新常态下消费需求 的拉动力突出表现在民生改善上 , 扩大内需成为战略支点 , 需要通过创新消费市场有效地激活 消费潜能 , 培育新的消费增长点 。 一个社会完备的养老服务体系体现老年人需求多样化 , 从医疗护理 、 家政服务 、 生活 照料等常规需求 , 向保 健休闲、 体育锻炼 、 科学养生 、 文化娱乐等方面延伸 。 当前 , 我国养老需求潜力巨大 , 养老产业是极具市场价值和 开发潜力 的 “ 朝阳产业 ” 和新兴产业 。 可 以在扩大内需 、 刺激消费 、 促进生产 、 稳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
2. 养老产业的发展利于产业结构调 整社会养老产业具有链条长 、 涉及领域广的特点 , 在我 国老龄化日益严重的情况下 , 养老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 将迎来大发展机遇 。 2 0 1 3 年 9 月 , 国务院出台 《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 的若干意见 》 明确提 出 , 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 逐步使社会力量成为发展养老服务业的主体 。 经济新常态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 : 在强 大内需 的拉动下 , 第三产业高度繁荣 , 进而带动第一产业和 第二产业健康发展 。 当前我国经济环境 、 经济形势 已经发生了变化 , 不能再单一追求量的增长 , 而是要调结构 、 强质量 , 要深人挖掘各产业内部结构的变化 、 细化产业 的特点 , 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 养老产业是一种综合性服务业 , 在当前中国外 贸乏力 、 内需不振的形势下 , 大力发展养老产业 , 是调整 产业结构 , 刺激消费 , 促改革 、 惠民生 的重要手段 。
三、 新常态下的养老产业 发展路 径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是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的有效途径 。 虽然我国社会养老服务事业取得了一定成绩 , 但由于我 国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起步较晚 、 发展缓慢 , 还存在老龄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滞后 、 专业养老机构数量少 , 养老服务专业化水平不高等问题 。 如何走 出一条适合国情 、 适合老龄化形势 , 同时又能在新常态下助力我国经济转型的 “ 中国式养老 ” 之路成为重中之重 。
1 . 创新养老模式
当前 , 我国老龄人 口数量庞大 , 延续数千年 的传统文化的家庭养老 已无法满足 社会 的需求 , 建立多元化养老模式迫在眉 睫 。 因此 , 在借 鉴国外 的经验 基础之上 , 摸索出 “ 居家养 老 + 社区 养老服务 + 社 区医疗服务 ” 三位一体 ” 的中国式养老模式 , 这种 以居家养老为基础 、 社区服务为依托 、 社区医 疗服务为辅助 的养老服务体系 , 集 中了传统家庭养老和 机构养老的优点 , 也适应我国老年人的生活 习惯和心 理特征 。 过去家庭养老只 是子女们的事 , 现在把它升华为社会化服务 , 既减轻了子女们的负担 , 又满足 了老年人的生活服务及精神文化需求 。 政府为主导 , 扶持居家养老服务机构发展 ,完善和开发服务项 目内容 , 为居家和短期无人照 料的老人提供就近便捷的生活照料 、 医疗康复 、 精神慰藉 、 教育学习 , 等服务 。
2. 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 、 市 场化
长时间以来 , 我 国主要以家庭养老为主要的养老方式 , 但是由于计划生育的大力开展以及经济社会 的不断发展 , 家庭规模的变小以及家庭模式的改变导致家庭养老的作用迅速弱化 , 同时对专业型的养老组织 以及社区养老方式的需求量正在逐渐扩大 。 坚持政府管理 , 加强社会投人 , 是改变这一现状 的出路 。 应鼓励和支持不 同所有制性质的单位 , 有效利用 医 院 、 疗养院 、 厂矿等企事业单位 的闲置场所 、 设施设备兴办养老机构 。 健全吸引外资和境 内外慈善机构等社会组织在兴办养老机构 的政策 。 支持兴办老年人爱心 护理 、 临终关怀性质的医疗机构 , 开展老年人护理 、 临终 关怀服务 。 街道 和社 区要兴办养老机构 , 就近收住老年人 , 提供居家养老服务 。 积极扶持提供养老服务的企业 、 社会组织 和 基层老年人协会发展 , 打造养老服务社会化平 台。 引导社会力量兴建各类适宜老年人集中居住 、 生活 、 护理的养老机构 。
3. 多渠道增加养老资金投入保障
当前 , 我国在对养老服务的资金投人渠道主要有中央 和地方的公共财政支出合彩票公益金收人等 , 民间基本投资较少 。 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保障资金应着眼于多渠道解决 。 一是要地方各级政府强化在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中的责任 , 建立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专项资金 , 专项用于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运营补助 。 二是福利彩票公益金及地方各级彩票公益金要增加资金投人 , 优先保障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 三是要 中央设立专项补助投资 , 积极支持地方社会建立健全多渠道 、 多形式 、 多层次的养老服务事业发展资金筹措机制 。 四是对各级承担的建设 、 运营经费 , 应列人财政预算并建立动态保障机制 , 逐步提高养老服务事业经费在各级财政预算 中的比例 。
4. 加强养老人才保障
养老人才短缺 , 养老人才 队伍 建设 问题成为养老事业的重中之重 。 目前我国养老行业还没有成熟 的养老人才培养体系 、 养老人才流失严重 、 养老教材滞后等问题 , 老年服务与护理人才短缺 、 为老服务人才专业化和综合素质参差不齐是为老服务提升质量的主要障碍 , 这些严重制约了我国养老服务业发展 。 目前 , 可有计划地在高校和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设立老年服务与管理 、 社 区康复 、 生活护理 、 卫生保健等专业 , 为养老服务事业培养中、 高级专业技术人才 。 提高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地位 , 稳定养老服务从业人员 队伍 , 培育和发展青少年志愿者和 社工队伍 , 满足老年人多样化服务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