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中央预算内投资 > 中央预算内投资百科

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产粮大县及人口流入城市项目谋划重点

来源:原创  时间:2025-07-31  点击:93
中机院争资立项组深入探究产粮大县及人口流入城市项目谋划重点,能够助力地方政府、项目主体更好地把握政策机遇,高效利用中央资金,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

一、引言

在国家发展战略布局中,产粮大县与人口流入城市占据着关键地位。产粮大县关乎国家粮食安全根基,是保障粮食稳定供应的重要阵地;人口流入城市则是经济增长的活力引擎,推动着城镇化进程与产业升级。中央预算内投资作为引导资源合理配置、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有力工具,精准投向这两类地区的重点项目,意义深远。中机院争资立项组深入探究产粮大县及人口流入城市项目谋划重点,能够助力地方政府、项目主体更好地把握政策机遇,高效利用中央资金,实现地区可持续发展。

二、产粮大县项目谋划重点

2.1 教育基础设施提升

2.1.1 普通高中建设

产粮大县的普通高中承载着为高等教育输送人才、提升县域教育质量的重任。中央预算内投资在此领域重点支持教学用房的新建与改造,例如建设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配备先进的教学设备,满足多样化教学需求,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实验用房建设也至关重要,完善物理、化学、生物等实验室设施,为学生提供优质的实验环境,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与科学探索精神。同时,注重活动用房建设,如体育馆、艺术楼等,丰富学生课余生活,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像黑龙江富锦市,作为重要产粮大县,通过中央预算内投资改善普通高中基础设施,吸引了更多优秀教师与学生,提升了县域教育竞争力。

2.1.2 职业院校建设

为契合产粮大县农业现代化及相关产业发展需求,职业院校建设是关键一环。投资主要用于教学生活用房建设,打造专业化实训教室,如农业机械操作实训中心、农产品加工实训车间等,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实用技能。完善生活配套设施,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与生活环境。通过产教融合模式,职业院校与本地农业企业、农产品加工企业合作,开展订单式人才培养。例如吉林榆树市的职业院校,与当地粮食加工企业联合办学,为企业定向培养掌握粮食加工技术、仓储管理等专业技能的人才,既解决了企业用工需求,又为学生提供了就业保障,促进了地方产业发展。

2.2 医疗卫生服务强化

2.2.1 县级医院建设与设备购置

县级医院是产粮大县医疗服务体系的核心。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县级医院业务用房的建设与扩建,如新建现代化的住院大楼,增加床位数量,改善患者住院条件;升级改造发热门诊、急诊部,提升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及紧急医疗救治能力。在设备购置方面,重点投入高端医疗设备,如 CT 扫描仪、核磁共振成像仪等,提高疾病诊断准确性与治疗效果。以河南某产粮大县为例,获得中央预算内投资后,县级医院购置了先进的检验设备,原本需要转诊至大城市医院的复杂疾病检验项目,如今在本县即可完成,大大减轻了患者就医负担,提升了县域医疗服务能力。

2.2.2 疾控中心建设与完善

在公共卫生安全日益受到重视的当下,产粮大县的疾控中心建设刻不容缓。中央资金用于支持疾控中心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实验室布局,提高生物安全防护等级。配备先进的实验室检测设备,如高通量基因测序仪、微生物快速检测设备等,提升对各类传染病、食源性疾病的监测与检测能力。同时,加强疾控中心信息化建设,构建完善的疫情监测预警系统,实现与上级疾控部门及县级医院的数据实时共享,提高疫情防控的及时性与精准性。

2.3 养老托育服务优化

2.3.1 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建设

产粮大县农村人口占比较大,老龄化问题逐渐凸显,公办养老服务机构建设需求迫切。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新建或改扩建公办养老服务机构,重点提升护理能力。在新建项目中,科学规划护理单元,设置康复训练室、心理咨询室等功能区域,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照护服务。对既有养老机构进行改造,如增设无障碍设施,方便老年人行动;改善病房条件,提高居住舒适度。通过培训专业护理人员,引入先进的养老服务理念与管理模式,提升养老服务质量,让农村老年人能够享受到优质、便捷的养老服务。

2.3.2 公办托育服务机构建设

随着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增多,托育服务需求日益增长。中央投资支持依托公办幼儿园建设托育服务设施,充分利用幼儿园现有场地、师资等资源,降低建设成本。在设施建设上,按照婴幼儿成长需求,打造安全、舒适的活动空间,配备适宜的玩具、教具。制定科学的托育服务课程体系,培养专业托育服务人员,为农村婴幼儿提供优质的日间照料、早期教育等服务,解决农村家庭育儿后顾之忧,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

2.4 农业农村现代化推进

2.4.1 高标准农田建设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中央预算内投资主要用于土地平整工程,改善农田地形条件,便于机械化作业;灌溉与排水设施建设,通过修建灌溉渠道、泵站、排水管网等,保障农田旱涝保收;田间道路修筑,建设机耕路、生产路,方便农业机械通行与农资运输。例如在黑龙江虎林市,大规模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项目实施后,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大幅提高,粮食产量显著增加,农业生产效率得到极大提升,增强了产粮大县的粮食保障能力。

2.4.2 现代物流设施建设

为解决农产品销售难、物流成本高的问题,产粮大县需大力发展现代物流设施,尤其是冷链物流。中央资金支持建设大型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配备先进的冷藏、冷冻设备,实现农产品从田间地头到市场的全程冷链运输。建设产地预冷设施,在农产品采摘后第一时间进行预冷处理,延长保鲜期,减少损耗。完善物流配送网络,加强与电商平台合作,促进农产品线上销售,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

2.5 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

2.5.1 污染治理与节能减碳项目

产粮大县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面临着农业面源污染等环境问题。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农村污水治理项目,建设污水处理站、铺设污水管网,将农村生活污水集中收集处理后达标排放,改善农村水环境质量。推进农村垃圾处理项目,建立 “户分类、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 的垃圾处理体系,配置垃圾收集容器、转运车辆等设备,实现农村垃圾无害化处理。在农业生产环节,推广生态种植、养殖模式,减少化肥、农药使用量,从源头上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助力农村生态环境改善。

2.5.2 资源节约循环利用项目

为推动产粮大县可持续发展,资源节约循环利用项目是重要谋划方向。中央资金支持建设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设施,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项目,通过秸秆还田、秸秆饲料化、能源化利用等方式,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减少焚烧带来的环境污染。开展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项目,建设沼气池、有机肥加工厂等,将畜禽粪便转化为清洁能源与有机肥料,实现农业资源的循环利用,降低农业生产成本,促进农业绿色发展。

三、人口流入城市项目谋划重点

3.1 基础设施建设升级

3.1.1 城市更新与新型城镇化项目

人口流入城市面临着城市空间优化、功能完善的迫切需求。城市更新项目成为中央预算内投资重点支持对象,包括老旧小区改造,对小区房屋外立面进行修缮、加装电梯、完善小区绿化与停车位等配套设施,改善居民居住条件。推进城市街区更新,改造提升商业步行街、老旧工业区等,激发城市活力。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方面,加强城市新区基础设施建设,如新建道路、桥梁,完善供水、供电、供气等管网系统,提高城市承载能力,吸引更多人口与产业集聚。例如深圳在城市更新过程中,利用中央预算内投资及相关政策支持,对多个老旧街区进行改造,打造成为集文化、商业、居住为一体的现代化街区,提升了城市形象与居民生活品质。

3.1.2 交通物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为缓解人口流入带来的交通拥堵压力,提升物流效率,交通物流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至关重要。中央投资支持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新建地铁、轻轨线路,加密城市公共交通网络,提高公共交通出行分担率。加强城市对外交通枢纽建设,如扩建机场、升级火车站,提升城市与外界的交通联系便捷度。在物流基础设施方面,建设大型物流园区,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引入智能化物流设备,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为城市产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3.2 公共服务水平提升

3.2.1 教育与医疗资源扩充

随着人口流入,城市教育与医疗资源紧张问题日益突出。在教育领域,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新建学校,包括幼儿园、中小学等,合理布局学校网点,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建设现代化教学楼、图书馆、体育馆等设施,配备先进教学设备。在医疗方面,支持新建或扩建医院,增加床位数量,提升医疗服务供给能力。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完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功能,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实现 “小病在社区、大病到医院” 的分级诊疗模式,满足城市居民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3.2.2 保障性住房与租赁住房建设

解决新市民住房问题是人口流入城市稳定发展的关键。中央投资大力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包括经济适用房、廉租房等,为低收入群体提供住房保障。同时,积极推动租赁住房建设,出台相关政策鼓励企业与社会资本参与,建设规模化、专业化的租赁住房社区。完善租赁住房配套设施,如建设幼儿园、超市、社区服务中心等,提高租赁住房的吸引力与居住品质,让新市民在城市能够安居乐业。

3.3 产业发展与就业促进

3.3.1 科技创新与产业转型项目

为提升城市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人口流入城市需加快产业升级转型。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科技创新项目,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建设科技创新平台,如国家级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新兴产业发展,如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能源等。同时,支持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项目,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对钢铁、化工等传统产业进行改造,提高生产效率,降低能耗与污染排放,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增强城市产业发展后劲。

3.3.2 高质量就业项目

人口流入城市需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促进就业创业。中央资金支持建设创业孵化基地、众创空间等创业服务平台,为创业者提供场地、资金、技术、培训等一站式服务。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加强职业培训学校与机构建设,根据市场需求开设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课程,提高劳动者就业能力与创业水平。通过举办招聘会、就业指导活动等,搭建企业与求职者对接平台,促进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实现充分就业与高质量就业,维护城市社会稳定与经济繁荣。

四、项目谋划通用策略

4.1 科学规划项目

产粮大县与人口流入城市在项目谋划时,均需依据当地实际情况与发展目标,制定科学合理的项目规划。深入开展前期调研,全面了解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人口结构、需求痛点等信息。运用科学方法进行项目可行性分析,包括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环境可行性等方面论证。结合国家产业政策与区域发展战略,明确项目定位与发展方向,确保项目符合地区长远发展利益,避免盲目建设与资源浪费。

4.2 密切关注政策动态

中央预算内投资政策导向会随着国家发展战略调整而变化,两类地区都要密切跟踪政策动态。安排专人负责收集、研究国家政策文件,及时掌握投资方向、支持领域、资金额度等关键信息。积极与上级部门沟通交流,参加政策解读会议,准确把握政策内涵与实施细则。根据政策变化及时调整项目谋划思路,确保谋划的项目能够契合政策要求,提高项目申报成功率与资金获取可能性。

4.3 加强项目储备与管理

建立健全项目储备库,对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按照项目成熟度进行分类储备,包括意向项目、前期项目、在建项目等。对储备项目持续推进前期工作,如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等,确保项目前期工作深度达到规定要求。定期对项目进行评估与更新,淘汰不符合发展需求或推进困难的项目,纳入新的优质项目,保持项目储备库的动态更新与高质量运行,形成 “储备一批、开工一批、建设一批、竣工一批” 的良性循环,为地区持续发展提供项目支撑。

五、结论

产粮大县与人口流入城市在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谋划上各有侧重,产粮大县聚焦于保障粮食安全、提升农业农村发展水平与公共服务能力;人口流入城市则重点关注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供给、产业升级与就业促进。通过科学规划项目、密切跟踪政策、加强项目储备与管理等策略,两类地区能够精准谋划符合自身发展需求与国家政策导向的项目,充分发挥中央预算内投资的撬动作用,实现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在国家发展大局中发挥更大效能,为实现国家战略目标贡献力量。


上一篇:2025年中央生态环境资金项目储备库入库指南之农村环境整治项目储备
下一篇:中央生态环境资金入库申报筛选3大原则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