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政策引领:构建低碳发展制度框架
(一)国家战略与地方实践协同推进
“十五五”时期,化工行业节能降碳需以国家“双碳”目标为统领,强化政策系统性与协同性。国家层面将重点推动化工新材料、高端化学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通过《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优化生产力布局,明确到2030年炼油、乙烯、合成氨等主要产品综合能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地方层面,福建省提出“十五五”期间炼油、乙烯、合成氨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产能比例进一步提高,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显著提升,广东省则要求 2025年底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亿吨以内,全面淘汰200万吨/年以下常减压装置。
(二)碳排放双控与碳市场机制完善
从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是“十五五”政策核心。全国碳市场计划到2027年覆盖工业领域主要排放行业,化工企业需提前适应碳配额管理机制。重庆碳市场数据显示,企业通过技术改造可实现碳配额盈余,如重庆华峰化工通过氧化亚氮消除技术年减排 300万吨CO,从配额缺口转为盈利。此外,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CCER重启,绿氢制甲醇、生物基材料等技术可通过CCER项目实现经济价值。
二、技术突破:多路径驱动能效提升
(一)能源结构优化与绿氢规模化应用
推动化石能源替代是核心路径。国家电投大安风光制绿氢合成氨项目投产,利用风电、光伏制氢,年产绿氨18万吨,年减碳65万吨,验证了绿氢在化工领域的可行性。福建省提出推进核能在化工园区试点示范,开发可再生资源制取化学品技术,而国际经验显示,巴斯夫通过工艺优化和绿电替代,2019年燃料消耗同比降低10%。
(二)工艺革新与数字化赋能
先进技术改造是关键手段。扬子石化通过数字化循环水系统改造,年节电量1300万千瓦时,减排CO1.23万吨;中石化广东炼油厂采用CCUS技术,年捕集CO20万吨,相当于种植100万棵树。生物基材料领域,华乐科技以秸秆为原料生产可降解餐盒,埋入土壤6-9个月完全降解,2025年产值同比增长43%。
(三)能效对标与落后产能淘汰
严格能效约束是重要抓手。工信部要求炼油、乙烯、合成氨等行业 2025 年标杆产能比例超 30%,淘汰200万吨 / 年以下炼油装置。福建省对能效低于基准水平的项目限期整改,逾期未达标者淘汰,广东省则禁止新建用汞的聚氯乙烯产能,控制延迟焦化规模。
三、管理创新:全链条协同降碳
(一)企业主体责任与能源管理体系
企业需建立精细化管理机制。巴斯夫通过ISO50001能源管理体系认证,2019年单位产品能耗持续下降,而国内企业如山东世通国际认证通过一次审核发放多类证书,帮助3.6万家企业优化能源管理。建议企业制定节能降碳改造方案,明确改造期限与预期目标,如福建省要求介于能效基准与标杆水平的企业限期达到标杆水平。
(二)园区循环化与产业链耦合
园区化发展是趋势。福建省推进湄洲湾、古雷等石化基地建设,通过集中供热、余热回收实现资源共享;江苏盐海化工通过设备升级,单位产品能耗显著下降。国际经验显示,巴斯夫通过基地一体化架构,实现废物循环利用与能源梯级利用。
(三)第三方服务与市场化机制
第三方机构需提供全流程服务。蓝必盛环保管家通过环境监测、培训、项目运营等服务,帮助化工园区实现达标排放;山东世通国际认证提供节能认证与碳资产管理,助力企业降低合规成本。检测机构可参考方测检测的五步流程(委托-方案-采样-分析-报告),为企业提供精准数据支持。
四、实施保障:政策工具与市场机制联动
(一)财政金融支持
政府需加大资金引导。福建省设立绿色低碳产业投资基金,支持节能降碳示范项目;国家电投大安项目获政策补贴,推动绿氢技术商业化。企业可申请绿色信贷、碳配额质押融资,如重庆碳市场累计开展配额质押融资5.4亿元。
(二)标准体系与能力建设
完善标准是基础。工信部修订《炼油单位产品能源消耗限额》等标准,强化能效约束;福建省建立生物基材料评价标识体系,推动绿色产品认证。第三方机构需加强能力建设,如山东世通国际认证拥1000多名审核员,提供本地化服务。
(三)国际合作与经验借鉴
借鉴国际经验是捷径。巴斯夫通过数字化能源管控中心,实现能耗实时监测与优化;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BAM倒逼出口企业提升碳管理水平,国内企业需提前布局绿电、绿氢替代。
五、未来展望:从被动减排到主动转型
“十五五” 时期,化工行业需把握三大趋势:一是从单一技术改造转向全产业链协同,如合成气一步法制烯烃等短流程技术规模化应用;二是从化石能源依赖转向可再生能源主导,绿氢、生物基材料将成为新增长点;三是从成本中心转向价值创造,碳交易、CCER项目可带来额外收益。企业应主动对接政策导向,政府需强化监管与服务,第三方机构应提升专业化水平,共同推动化工行业向高端化、绿色化、智能化迈进。
“十五五”是化工行业实现碳达峰的关键期,节能降碳既是挑战更是机遇。通过政策引导、技术创新、管理优化与市场机制协同发力,行业有望在2030年前实现碳排放强度大幅下降,为全球绿色转型贡献中国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