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家继续加码“两新”政策(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通过超长期特别国债提供资金支持,重点推动包括工业在内的多个领域的设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其中,工业领域设备更新重点支持高效生产设备和检测设备的更新,以及淘汰落后的低效设备。而锂电池设备作为工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更新也符合这一政策导向。
此外,政策还明确将支持范围扩展至包括电子信息在内的多个新领域,鼓励以工业园区为载体整体部署并规模化实施设备更新。这意味着,如果锂电池设备更新项目位于工业园区内,或属于电子信息领域,将更有可能获得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的支持。
在申报方面,项目单位需明确项目定位,夯实前期工作,编制申报材料,并按照“地方审核、国家复核”的方式进行筛选把关。申报材料需包括资金申请报告、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文件、真实性说明、资金承诺函等。同时,项目需纳入重大项目库及储备库,且符合政策支持的申报领域。
因此,对于有意申报锂电池设备更新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的单位,应密切关注相关政策动态,确保项目符合申报要求,并提前做好申报准备工作。

申报时间及补贴金额
锂电池更新超长期特别国债项目申报时间通常在每年的2月中下旬至3月,补贴金额根据项目具体情况而定,单个项目支持最高比例为25%。
申报时间:
根据2025年的申报情况,各地市发改系统通常会在1月底下发超长期特别国债的申报指引,要求在2月中下旬提交资金申请报告,3月提交到省一级发改。
补贴金额:
超长期特别国债对产业类项目的支持力度较大,产业类单个项目支持最高比例为25%,且支持比例较2023年提高了5个百分点。
需要注意的是,具体的补贴金额会根据项目的规模、重要性、前期工作成熟度以及是否符合政策导向等因素综合确定。
此外,锂电池更新项目若符合“两新”政策(即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要求,还有可能获得其他相关政策的支持和补贴。因此,在申报前,建议项目单位详细了解相关政策文件和要求,确保项目符合申报条件,并提前做好申报准备工作。
国家关于锂电池发展政策
国家关于锂电池发展的政策主要包括加强产能监测预警、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规范产业布局和项目设立等方面。
一、加强产能监测预警
国家通过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八部门印发的《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提出,要加强锂电池等产能监测预警,防范盲目投资和无序发展风险。这一政策旨在引导企业把握发展节奏,结合区域内产业基础、市场需求等情况,合理制定产业发展目标,有序部署产业规模。
二、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
为了推动锂电池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国家四部门印发了《国家锂电池产业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4版)》。该指南指出,锂电池产业是推动新型智能终端、电动交通工具、新能源储能等产业发展的中坚力量,也是推广新型储能、发展未来产业的重点领域。到2026年,新制定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将达到100项以上,以引领锂电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标准体系更加健全。
三、规范产业布局和项目设立
在锂电池产业的布局和项目设立方面,国家也提出了明确要求。锂离子电池企业及项目应符合国家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保护、节能管理、安全生产等法律法规要求,并符合当地国土空间规划和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等要求。同时,引导企业减少单纯扩大产能的制造项目,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此外,国家还鼓励各地工业和信息化主管部门指导锂电企业结合实际和产业趋势合理制定发展目标,优化产业区域布局,避免低水平同质化发展和恶性竞争,建立创新引领、技术优先、公平竞争、有序扩张的发展格局。
综上所述,国家关于锂电池发展的政策涵盖了产能监测预警、产业高质量发展、产业布局和项目设立等多个方面,旨在推动锂电池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