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城市立足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紧紧把握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主要目标、工作重点和保障措施,力促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打造宣城经济升级版,力争到2020年初步建成皖苏浙交汇区域中心城市,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9月29日上午,宣城召开落实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动员大会,提出加快“调转促”实现综合实力明显提高、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创新能力明显提高、绿色发展成效显著等“四大目标”,聚焦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工程、传统产业提升改造工程、现代农业推进工程、文化旅游产业提升工程、中心城区建设工程等 “八项重点工程”。到2020年,列入全省首批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的核心基础零部件基地产值超千亿元,同时,力争打造产值超百亿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10个,500亿元园区2~3个,亿元以上企业达到450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达到500家,年增60家左右。
围绕“调转促”,该市强化规划引领、项目建设、政策支持、人才支撑和组织领导等 “五项措施”,确保行动方案落到实处,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积极探索“多规合一”。
抓好“八项重点工程”项目库建设,进一步叫响经济工作项目化、项目工作责任化,坚持项目谋划建设与“调转促”同向而行。同时,严格实施政府权力清单、责任清单、涉企收费清单,积极探索建立负面清单制度。统筹对实体经济、新兴产业和中小企业的支持政策,市中小企业担保公司资本金增资8亿元,设立50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投资引导资金、20亿元产业发展基金,设立2亿元市本级工业发展引导资金、3000万元科技创新专项基金和1000万元现代农业发展专项资金。此外,依托“千人计划”吸引高层次创业创新型人才和创新团队,支持地方科研院所、创业平台和企业培养紧缺实用人才和产业工人队伍。
该市把“调转促”作为经济建设的主战场和展现干部能力的大考场,一招不让、驰而不息抓紧抓实、抓到位。他们把“八项重点工程”的每一项指标都分解到年度,层层签订责任状,作为干部考核的主要内容。同时,要求各地制定实施方案力求务实、有力、管用,并充分发挥企业主力军作用,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精气神,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各方面踊跃参与“调转促”的浓厚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