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行业新闻

雄安新区的产业规划建设要把握“职住融合、适度分离”的原则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17-07-20  点击:834
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刘秉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雄安新区的产业规划建设要把握“职住融合、适度分离”的原则,做好主导产业和相关产业发展规划,解决好主导产业和相关产业如何进入并持续发展的问题。

        近日,南开大学校长助理,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刘秉镰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雄安新区的产业规划建设要把握“职住融合、适度分离”的原则,做好主导产业和相关产业发展规划,解决好主导产业和相关产业如何进入并持续发展的问题。

雄安新区的产业规划建设要把握“职住融合、适度分离”的原则

        据刘秉镰介绍,目前,中央正在抓紧制定雄安新区的总体产业发展规划以及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他告诉记者,希望尽早启动雄安新区的产业规划。

        “建城市很容易,但是维持城市长期持续稳定和繁荣非常难,要做到这一点,新区必须有一个合理的主导产业,以推动城市的持续发展,并形成‘职住平衡’的产业体系。” 在刘秉镰看来,未来新区的主导产业必然是高技术产业。

        刘秉镰认为,在目前国家已批复的20余个新区中,最成功的是深圳及浦东,但是,雄安新区面临和前两者不一样的时代环境,因而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深圳和浦东的开发都处在改革开放初期,享受到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推力,各种资源要素快速集聚;二是前两者沿海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其外向型经济,可以享受到周边大都市经济蔓延的红利。

        “在这两点上,雄安新区都不太一样,因此,雄安必须走自主发展道路。”刘秉镰表示,雄安新区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产业规划,“中央提出了雄安要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定位,但是如果新区完全依靠北京疏解来的产业是很难发展好的。”

        中国社科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对此表示,雄安新区的产业定位一定是能积极吸纳、集聚创新要素资源,代表未来产业发展方向,产业前后关联度高,有利于京津冀增长、动能转换的高端产业。

        “以高端装备制造业规划为先导培育创新生态系统,进而打造高端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应该是未来雄安新区的产业选择。”黄群慧认为,这种产业体系的构建关键是创新能力,“创新能力的培育不仅仅是产业本身的发展,还通过加快制度创新、完善创新创业环境,积极吸纳集聚京津及全国创新要素,打造优良创新生态系统。”

        黄群慧认为,在产业和城市空间布局上,雄安新区要在探索人口与经济密集优化开发模式上做出示范,要符合现代绿色智慧城市的定位要求。“雄安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产业区域和生活区域合理布局,在开发建设中,注重人口产业集聚和基础设施、社会公共服务的协同推进,实现职住平衡、产城融合的和谐发展。”

        对此,刘秉镰向记者表示,国内新区建设过程中产业区与居民区胶着的情况也曾发生,因而导致新区建设出现问题。“产业区与居民区过度分离,居民就必须来回奔波;完全在一起了,城市的形态就不好。”

        黄群慧认为,从产业成长和城市发展动力的角度来划分,未来雄安的发展将有三个阶段,一是通过行政手段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转移初创阶段,该阶段产业成长和城市发展动力来自于行政推动,预计会延续到2020年之后;二是雄安产业成长从行政推进逐渐转向自我发展的转型换挡阶段,雄安产业成长和城市发展行政力逐渐弱化,新的市场化动力和城市自生能力逐渐培育形成,这一阶段预计需要三年多时间;三是雄安产业和城市发展主要依靠市场化力量,在竞争中自我发展的创新发展阶段,“如果转移初创和转型换挡这两个阶段实施的比较成功,预计雄安会在2025年步入自我发展的新阶段。”

上一篇:《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年)》方案出炉
下一篇:到2020年,成都将力争实现通航产业经济规模突破300亿元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