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行业新闻

榆林市2013至2020现代产业体系总体规划出台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13-12-17  点击:577
《榆林市现代产业体系总体规划(2013—2020)》正式出台,明确构建产业融合度高、技术水准高、低排放、低成本的高端低碳现代产业体系,提出到2020年,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成,榆林市成为陕西经济重要的增长极。

        提出到2020 年,建成八大现代产业基地、十大主体产业体系,形成“一核二轴三区多点”的产业格局。
 
  日前,记者从榆林市发改委获悉,《榆林市现代产业体系总体规划(2013—2020)》正式出台,明确构建产业融合度高、技术水准高、低排放、低成本的高端低碳现代产业体系,提出到2020年,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建成,榆林市成为陕西经济重要的增长极。
 
  此次《规划》的出台是为了主动应对产能过剩、结构失衡和需求不足等宏观经济形势变化,跨越资源陷阱,破解水、土地、环境总量、生态环境等瓶颈制约,从我市科学发展的角度,以资源环境可承载为前提,谋划产业发展路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科学确定产业规模、合理布局重大项目,提高政府决策能力,推动全市持续发展。在《规划》形成过程中,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听取专门汇报,并广泛征求企业、社会团体和省内专家的意见。
 
  《规划》提出,榆林要建设八大现代产业基地,即“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高端能源化工基地、陕西规模特色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国家重要的有色金属材料产业基地、西部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能源金三角装备产业基地、西部特色轻纺产业基地、全国知名的旅游文化产业基地、区域现代服务业基地。
 
  《规划》还提出了构建十大主体产业体系的主要任务,即加强能源矿产采掘基础产业,做强能源化工主导产业,做优煤电转化增效产业,壮大有色金属加工业、装备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接续产业,改造升级轻工纺织传统产业,扶持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培育特色文化旅游新经济产业,全面提升现代服务支撑产业,构筑具有榆林特色的现代产业主体框架体系。
 
  作为支撑与保障,我市将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和政府的引导作用,坚持创新发展、融合发展、集聚发展、循环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和特色发展,并围绕产业发展的主要目标和任务,针对关键环节,实施重点突破,提出建设现代产业体系的八大保障支撑工程,即产业提升、项目推进、科技创新、城镇带动、生态文明、要素保障、招商促进、政策支撑工程。
 
  《规划》还从优化中心城区产业布局出发,提出按照统筹开发、优势突出、产业关联、环境友好的要求,高效配置资源,有序优化布局,形成“一核二轴三区多点”的产业空间格局,即以榆林中心城区为核心的“一核”带动,以长城沿线发展能源化工产业、无定河流域发展生态工业的“二轴”拓展,以北部煤电化工区、西部油气综合利用区、南部特色生态产业区的“三区”联动,以围绕中心城区,重点建设11个县城、125个重点镇、61个产业园区的“多点”承载格局。
 
  《规划》特别提出了“用煤先取油”的理念,认为在传统能化产品产能过剩、能源消费结构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必须充分利用榆林特有的富油煤炭优势,构建以煤炭中低温热解推动煤制烯烃、煤制芳烃、煤制油、煤盐化一体化发展的“一推四”产业融合发展的特色煤化工产业体系,即在发电、气化、液化等装置前先利用热解工艺提取煤焦油,构建中低温热解与现代煤化工、煤电及冶金等共生产业链,形成榆林煤化工产业高转化、大循环、低成本的核心竞争优势。
 
  据了解,为了推动《规划》实施,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意见》,强化措施,加强现代产业体系的组织保障工作,并将规划目标、任务等分解到各县区、各部门,进一步夯实责任,扎实推进。
 
上一篇:力争提高我国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
下一篇:政策引领,节能环保迎来黄金期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