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青岛市城市发展规划和产业空间布局的要求,考虑海水淡化工艺装备自然地理条件需求,《规划》以青岛市蓝色硅谷、西海岸新区为核心,规划建设2.5平方公里海水淡化装备产业园,构建海水淡化装备产业“东谷西区”的空间布局框架,带动海水淡化装备及上下游产业链集聚发展、高端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东谷”即青岛市蓝色硅谷,规划布局位于青岛蓝色硅谷核心区,主要功能是“智力引领、科技支撑”,规划面积0.5平方公里。这一区域将集中布局海水淡化科研公共服务平台,集聚国内外先进海水淡化科研机构,组建青岛海水淡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设中国海水淡化装备智力“硅谷”,为我市海水淡化装备提供智力支撑。重点引进国内外海水淡化装备科研机构及研发中心,成立海水淡化产业(技术)创新联盟,跟踪国际海水淡化技术发展新趋势,对反渗透海水膜元件及膜压力容器、海水高压泵及海水高压循环增压泵、能量回收装置、海水预处理膜过滤装置,低温多效海水蒸发器、蒸汽喷射器等海水淡化关键装置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力争形成技术突破,带动我市海水淡化装备产业高端发展。“西区”即我市西海岸新区,规划布局位于前湾港临港产业区及董家口临港产业区,规划面积2平方公里,其中前湾港临港产业园区规划占地面积0.5平方公里,董家口临港产业区规划面积1.5平方公里。
据了解,前湾港临港产业园区建设以中型和小型海水淡化成套装置为主的装备制造基地;董家口临港产业园区以对岸线有要求的大型反渗透膜法、低温多效热法成套装备为发展重点,定向引进国际大型海水淡化装备集成商,突破技术,建成大型海水淡化装备集成基地;引进消化吸收能量回收装置等海水淡化关键装置技术,积极与国外海水淡化关键装置制造企业开展合作,实现反渗透膜法、低温多效热法关键装置的本地化制造;鼓励、引导有色金属材料、特种高分子材料、非金属材料、腐蚀与防护等企业向园区集聚,形成海水淡化装备制造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