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台县蔬菜产业紧紧依托县域资源优势对现代蔬菜产业的深入推进,灵台县坚持走“高端、精品、外向、低碳、循环”之路,七项措施力促蔬菜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由蔬菜产业大县向蔬菜产业强县的转变。
一、强化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按照国家对标准化农产品基地建设的要求,高标准规划和建设蔬菜生产基地,大力调整优化种植结构和品种结构,建立健全县、乡(镇)、村、企业(合作组织)四个层面的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切实加强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和生产过程的管理,加大标准化生产技术的推广应用力度,进一步提高标准化种植水平。
二、是坚持科学规划,不断扩大蔬菜产业覆盖范围。立足全县实际,科学制定蔬菜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和年度种植计划,明确发展目标及区域布局,按照“稳定总量、提高质量、保障本地、扩大外销”的思路,把外销主打蔬菜产品、丰富和保障本地群众“菜篮子”作为全县蔬菜产业发展的定位,坚持设施蔬菜和露地蔬菜并进、规模速度和质量效益并重、基地建设和分散种植相结合的原则,不断提高基地建设和蔬菜产业发展的整体水平。
三、是强化科技推广,挖掘单位面积最大种植效益。逐步改进设施蔬菜一年一茬和重茬种植的落后栽培模式,积极推广多层覆盖周年生产技术,按照品种结构的季节均衡分布,示范推广水萝卜——果菜——叶菜、蒜苗——西红柿——辣椒、叶菜——西甜瓜——辣椒(西红柿)“一年三茬”的高效种植模式,促进全县蔬菜生产由季节性栽培向“四季常青”转变;在露地蔬菜种植区示范推广马铃薯套种大葱“一年二茬”生产模式;同时,要抓好时间差、季节差、空间差,瞄准高端市场需求,在日光温室引进试验推广礼品西瓜、珍珠西红柿、草莓、乳瓜等名、优、新、特品种,进一步优化种植品种结构,扩大中高端市场占有份额。
四、是逐步完善体系,形成蔬菜产业发展强大合力。充分发挥现有蔬菜设施的集聚效应,通过招引产业大户和农业企业,集中连片进行规模经营,推动设施蔬菜从分散分户经营为主向连片集中开发转变,建设规范化的无公害蔬菜产业园区。在各蔬菜种植专业村成立产销合作社,加强规范化管理,培养一批蔬菜经纪人和专业营销人员,构建蔬菜农超对接和配送中心,大力开拓外地中高端市场,开展蔬菜产品订单交易,建立稳定的产销关系,招商建办产、贮、运、销为一体的蔬菜冷链系统,进一步拓宽市场渠道,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五、是加强监督指导,提高蔬菜生产标准化程度。逐步改进淘汰分散自主育苗、化肥助长、农药除虫等传统落后的管理技术,积极引进有机无土栽培、智能温室无菌工厂化育苗、测土配方施肥、病虫无害化防治、冷链保鲜、包装运输等先进技术。强化品牌战略,加强与省内外蔬菜科研生产企业的合作,进行蔬菜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产品的生产和研发,做好无公害、绿色蔬菜产品的认证工作,选择一批规模大、质量好的蔬菜进行质量认证,推行分拣包装销售,广泛应用蔬菜商标,努力提高产品知名度,发挥品牌效应。
六、强化市场流通体系建设。加快现有批发市场升级改造步伐,完善配套设施,规范市场管理,增强服务功能。加快农产品物流园建设,建成规模较大、优势集中、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农业物流园区,打造全国知名的蔬菜交易平台。强化产销衔接,加快蔬菜加工、流通企业、生产基地和大城市、大市场、大超市对接,增加高端蔬菜市场占有率。大力培育蔬菜物流企业,建立蔬菜物流协会,依托驻外流动党员党委和办事机构,加强管理和服夯,推动物流企业和农民运销队伍规模化、规范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