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武安市谷子产业的发展历程、种植现状、产业现状

来源:原创  时间:2025-08-20  点击:17
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加,武安市谷子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品种更新、技术应用、品牌培育、政策实施等取得了显著成效,种植谷子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本文重点研究武安市谷子产业的发展历程、种植现状、产业现状。

武安市作为中国的谷子主产区之一,也是中国谷子的发源地,是“中国小米之乡”,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丰富的谷子品种资源。近年来,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市场需求的增加,武安市谷子产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品种更新、技术应用、品牌培育、政策实施等取得了显著成效,种植谷子成为当地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本文重点研究武安市谷子产业的发展历程、种植现状、产业现状。


一、种植面积和产量变化

1.1 谷子种植面积

数据显示,武安市谷子种植面积总体呈现先减少后增长的趋势。1983—2003 年,武安市谷子种植面积呈现减少趋势,2003 年谷子种植面积为1.20 万hm2,较1983 年的1.80 万hm2 减少0.60 万hm2,减少33.33%(图1)。种植面积减少的主要原因是玉米杂交种推广促进玉米产量的迅速提升,农民大面积种植玉米,从而挤占了谷子的种植面积。2004—2023 年武安市谷子种植面积总体呈现增长态势,2023 年谷子种植面积为1.85 万hm2,较2004 年的1.24 万hm2 增长了0.61 万hm2,增长48.87%。2021 年河北省谷子产业集群建设实施以来,武安市谷子种植面积基本保持在1.67 万~2 万hm2。2023 年武安市谷子种植面积达到1.85 万hm2,新增优质谷子面积0.27 万hm2,优质谷子种植面积达到60%。

武安市谷子产业的发展历程、种植现状、产业现状

1.2 谷子单产

1983—2023 年武安谷子单产水平呈稳步提升的态势,局部年份因为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因素造成单产水平降低,但整体趋势不受影响,1983 年平均单产为1 177.5 kg/hm2,2003 年为3 330kg/hm2,2003 年较1983 年增长2 152.5 kg/hm2,增长183%;2023 年谷子平均单产达到3 964 kg/hm2,较2003 年增长634 kg/hm2,增长19%(图2)。单产提升主要是因为高产、稳产品种和高效生产技术研发与推广应用。例如,冀谷39、冀谷42、冀谷168 等新品种,以及无机有机肥料优化减施技术、绿色防控技术等的推广。

武安市谷子产业的发展历程、种植现状、产业现状

1.3 谷子总产量

1983—2023 年武安谷子总产量整体呈现增长趋势。1983 年武安谷子的总产量为2.12 万t,2023 年为7.3 万t,2023 年较1983 年增长5.21 万t,增长235.7%,其中2012 年谷子的总产最高,达9.3 万t(图3)。2003 年以来,武安市谷子总产占邯郸市的比例逐年增长,总产量居全省第一位。其中,2007 年武安市谷子总产量占河北省产量的10.7%,2012 年占19.8%,2018 年占16.8%,2023 年占18.3%。

二、谷子种植模式及分布

为摆脱过去农户零散种植模式,武安市政府依托武安市同会现代农业园区,打造河北省谷子大而特精品示范基地,流转周边农户土地330 多公顷进行谷子规模化种植,并以此为带动,在邑城镇、北安庄乡建设了两个666.7 hm2 的谷子示范区,在午汲镇、阳邑镇、大同镇建设10 多处67 hm2 以上的谷子示范方。同时,武安市还积极扶持社会化服务组织,例如武安市科源种植有限公司、王杰家庭农场、苏花太家庭农场等,这些组织主要负责适合山区应用的谷子播种机、无人机飞防和履带式谷子联合收割机生产作业,谷子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

此外,武安市还建设了多个优质谷子种植基地,如白府、阳邑、石洞、桃源沟、南山沟、西峧沟、琅矿沟等。同时,在建立666.7 hm2 绿色食品(小米)生产基地的基础上,建成了2 666.7 hm2有机谷子生产基地。

三、谷子种植品种和技术

武安市谷子产业发展是政府、科研、企业、新型经营主体达成联合、共同作用的体现。在武安市政府积极推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技术支撑、龙头企业带动、新型经营主体不断努力下,武安市谷子产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004 年以前武安市谷子生产基本处于自然发展状态,突出表现在品种杂乱、品质优劣不齐,单产2250 kg/hm2 左右,优质小米开发基本是空白,小米没有品牌,基本是大包、散装小米,谷子种植效益低。谷子主产区不能有效转为优势产区,生产优势不能有效转化为产业优势。2004 年以来,武安市农业农村局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合作,开展了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工作。以优质品种冀谷19,优质简化栽培品种冀谷31,优质简化栽培品种冀谷39、冀谷168、冀谷42 为标志,进行了3 次品种更新,逐步形成了以优质谷子品种冀谷168、冀谷 39、冀谷 42、冀杂金苗系列等新品种为主推品种的格局,谷子良种普及率在97%以上。

由于武安市多山区、丘陵地块,谷子种植方式以平作为主,海拔高的山区少有沟播。武安市谷子种植以化学除草间苗、全程机械化、高效集雨技术为标志进行了3 次技术更新,改变了过去品种多、乱、杂的局面和过去人工播种、人工收获的传统方式,近几年在绿色防控、化肥减施、新型农用酶制剂等新技术的推广下,集成了谷子全产业链绿色生产技术模式。

武安谷子种植以冀谷168、冀谷 39、冀谷 42、冀杂金苗系列等新品种为主,配套绿色防控、化肥减施、新型农用酶制剂等新技术,集成谷子全产业链绿色生产技术模式开展示范种植,谷子产量和品质都有了明显提升,同时也提高了种植效益[6]。武安谷子单产已由过去的2 250 kg/hm2 提高到目前的4200~4950 kg/hm2,高产田块达到6 000 kg/hm2,纯收入超过15 000 元/hm2(按总成本5 250~6 000 元/hm2、单产4 500 kg/hm2、2023 年收购价4~5 元/kg 粗略计算),效益约是玉米的两倍。

四、谷子种植经济效益

武安是河北省谷子种植面积最大的县级市。课题组自2006 年以来一直跟踪分析谷子经济效益,发现在不考虑人工费用的情况下,2006—2023 年谷子经济效益在4 575~18 705 元/hm2;考虑人工费用的情况下,谷子的利润在1 650 元/hm2 以上,2014 年利润最高,为23 550 元/hm2,这主要是因为当年的谷子价格达到8~10 元/kg 的历史最高水平。近两年,在不考虑人工的情况下,武安市谷子经济效益16 000 元/hm2 以上,效益优势显著。

五、谷子加工及品牌建设

5.1 加工企业及产品

2012 年以后武安市谷子产业进入企业主导阶段,受政府财政限制,谷子产业已无补贴,但是小米加工龙头企业、种植专业合作社由于经济效益的提升对发展谷子产业的愿望持续提高。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加工企业逐渐发展并壮大,企业纷纷自建基地、加大对谷子产业的投入,实行“公司+合作社+基地”产业发展模式[7],实现了订单农业。河北仓盛兴粮油工贸有限公司、河北华瑞农源小米有限公司两个龙头企业率先自主建立了优质谷子生产基地,企业出资统一购买优质谷子品种,和农户签订收购合同。其中,河北仓盛兴粮油工贸有限公司投资1 700 多万元建成了年加工能力达1.5 万t 的优质小米生产线,注册了“武安小米”地理商标和“磁山粟”“晶秋”商品商标,进行了小米的有机食品认证,并正在进行小米的绿色食品认证工作。另外,武安市名河源土特产有限公司、武安市同会现代农业园区,以及各乡镇的合作社小型加工作坊等约15 家加工厂也在开展相关工作。近两年发展起来的武安市同会现代农业园区是一家集作物生产、加工、销售、养殖、肥料生产等于一体的省级现代农业园区,园区实行土地流转,服务当地农民,农民可在园区打工,带动园区0.67 万hm2 的谷子规模。由于大型企业的带动,武安市基地谷子收购价比市场高0.2~0.8 元/kg,谷子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武安市谷子加工企业不仅开发小米,而且还有小米酒、小米醋、小米奶粉、小米蛋糕等多种深加工产品,创出了武安市自己的小米产品品牌,生产的小米不仅走进了北京、天津、上海、石家庄等大城市,而且漂洋过海远销东南亚各国,为国家出口创汇。

5.2 品牌建设

武安市谷子加工企业通过加大品牌宣传、扩大销售市场,创出了“龙仓”“绿洺源”“晶秋”“磁山粟”“洺水源”等知名品牌,武安的谷子产业加工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和品牌影响力,同时与河北省农林科学院谷子研究所签订院市合作协议,为繁育优质高产新品种、绿色高效生产技术、秸秆综合利用、小米深加工等全产业链提供科技支撑。武安培育筛选了优质广适谷子新品种冀谷168、适合主食加工型谷子新品种冀谷42,创新集成了全程机械化、生物有机肥、太阳能杀虫灯、富硒生产技术于一体的优质高效栽培技术体系,联合开发小米香醋、小米粉、小米挂面等多个加工产品,为谷子产业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以金粟源米业、华瑞农源等一批骨干企业为重点,改造提升加工设施设备,生产小米精品,打造高端品牌。同会园区2023 年投资500 万元,改造原有小米加工厂房及设备,引进每小时生产能力5 t 的全自动化小米加工生产线,生产效率和质量得到大幅度提升。

品牌打造情况。米乡乐、磁山粟两个品牌被河北省农业农村厅、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河北省谷子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中国作物学会粟类作物专业委员会、河北省杂粮产业技术研究院评为2021—2022 年度“河北省十大优质小米品牌”。同时,武安以磁山文化、商帮文化、饮食文化、伯延文化为核心,深入挖掘武安小米文化,将武安小米写入省优质谷子产业集群编辑完成的《河北小米香飘四海》宣传手册,协助省优质谷子产业集群拍摄完成《河北小米走天下》宣传片,武安小米文化留下了浓重一笔,策划完成了磁山博物馆558 m2 的粟文化科普馆,全面介绍了粟的起源、传播、营养、功能、世界及中国谷子产业概况、武安小米发展历史等。近年来武安利用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介,讲好武安谷子历史文化,“粟”说武安小米故事,唱响武安小米品牌,加快提升武安小米知名度和影响力。

六、 谷子(小米)的销售和流通

6.1 谷子流通方式

流通能够为引导生产者合理安排生产提供重要信息,从而保持产业的稳定健康发展。谷子市场流通的参与者包括生产者、中间商、加工经营者、消费者等,顺畅的流通环节可以大大提高谷子流通效率。目前武安的谷子市场主体多元化发展较为迅速,政府、企业、新型经营主体、经纪人等主体参与到谷子产业发展当中,给武安谷子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活力,谷子流通渠道也越来越广。从目前武安的谷子流通来看,谷子主要通过农户或者商贩集中到当地加工企业或者加工集散地,加工企业通过商超、专卖店、电商等渠道销售到消费者;另外,集散地谷子通过批发,由经销商进行销售,通过这些渠道方式实现谷子由生产到餐桌的流动。

6.2 影响谷子流通的主要因素

6.2.1 国家对谷子宏观调控力度小

目前谷子流通主要靠市场调节,没有最低限价和保护价收购,一旦谷子种植面积扩大,供大于需,谷子价格下降明显,打击农户种植积极性;当谷子价格上涨时,农户跟风现象严重,导致谷子价格起伏不稳。因此,需要健全谷子流通价格形成机制和谷子储备制度,只有完善配套的谷子价格保护政策和健全的政策性粮食流通体系,产业才能健康稳定发展。

6.2.2 流通主体组织化程度不高

目前武安市谷子种植存在分散、种植面积不稳定、不规范生产等问题,影响了谷子流通稳定性。调研发现,武安市多数农户谷子种植面积小,部分农户种植谷子仅为满足日常生活所需,且品种混杂。因此,谷子收购难度与收购成本加大,批发商放弃收购,做不到优质优价,难以形成经济优势。除此之外,武安市谷子的生产、仓储与消费分布均不均衡,造成运输成本大大增加,企业的数量和质量有待提高,导致谷子流通速度慢,市场难以健康发展。

6.2.3 加工产品不足,单一原粮消费带动产业发展动能不足

小米加工附加值较低,消费方式单一、快节奏食品开发少、功能性产品缺乏,仍停留在原粮消费层面。经初步估算,我国家庭年均消费小米量仅为20 kg,平均食用频率为两天一次,一周一次的频次占到37.67%,这一现象在城市中尤为明显:随着女性社会参与度提升,时间的机会成本显著增加,推动家庭食物消费向更便捷、高效的方向转变,小米在日常饮食中的占比进一步下降。说明小米不是消费者的主食,仅作为平时的辅食。

6.2.4 生产、流通等信息不对称

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市场化程度高,信息的收集、发布、共享机制较完善,政府、企业、批发市场数据更新及时,流通信息的传递效率较高。与主粮作物不同,谷子产业信息缺乏,农民与市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比较突出,缺少谷子流通信息服务数据,尤其是谷子收购价格、物流等信息,导致流通环节混乱,造成资源浪费、运行效率低。(作者:张锦添,赵文庆,赵宇,连启超,李晓美,张涵,孟艳玲,李顺国,刘猛)



上一篇:武安市谷子产业的优势和劣势、问题、重点发展方向及发展对策建议
下一篇:已经是最后一篇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