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银发经济作为新兴产业形态,正逐渐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庞大且增长迅速,为银发经济带来广阔市场空间。发展银发经济,不仅能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提升其生活品质,更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本规划旨在明确 “十五五” 期间我国银发经济产业发展方向,助力产业健康、快速、可持续发展。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届历次全会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秉持创新驱动、协同发展、市场导向、品质优先原则,深度挖掘老年市场需求,优化产业布局,完善产业生态,推动银发经济规模化、标准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让老年人共享发展成果,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基本原则
创新驱动:把创新作为引领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鼓励企业在产品研发、服务模式、商业模式等方面创新,推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在银发经济领域广泛应用,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协同发展:促进银发经济各产业环节协同联动,加强生产性服务业与老年产品制造业、养老服务业等融合发展。推动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科研机构等多方合作,形成发展合力,构建全产业链协同发展格局。
市场导向: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以老年人需求为导向,引导企业开发适销对路的产品和服务,提高市场供给质量和效率,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需求。
品质优先: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理念,加强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严格质量监管,确保老年产品和服务质量安全。培育一批知名品牌,提升产品和服务附加值,打造优质银发经济产业形象。
二、发展目标
(一)总体目标
到 “十五五” 末,建立起较为完善的银发经济产业体系,产业规模显著扩大,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产品和服务质量明显提升,产业集聚效应凸显,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将我国打造成为全球重要的银发经济产业基地,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
(二)具体目标
产业规模:银发经济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X]% 以上,到规划期末,产业总体规模突破 [X] 万亿元。老年产品制造业、养老服务业、养老金融等重点领域规模稳步增长,成为经济增长新的重要支撑。
企业培育:培育 [X] 家以上行业领军企业,打造 [X] 个以上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知名品牌。推动企业专业化、规模化、连锁化发展,形成一批 “专精特新” 中小企业,提升企业市场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
产业园区:建设 [X] 个左右国家级银发经济产业园区,[X] 个左右省级产业园区,引导产业集聚发展,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产业发展效率和效益。
产品服务创新:新增老年产品和服务专利 [X] 项以上,开发一批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和高品质服务。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和服务广泛应用,提升老年人生活便利性和幸福感。
人才队伍:培养和引进各类银发经济专业人才 [X] 万人以上,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引进、使用和激励机制,打造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人才队伍,为产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三、重点任务
(一)加强老年产品研发制造
适老生活用品创新:加大对老年服装、鞋帽、家居用品、护理用品等研发投入,注重产品材质、款式、功能的适老化设计。开发具有保暖、透气、舒适、易穿脱等特点的老年服装;设计方便老年人使用的家具、厨具、卫浴设备等,如带扶手的座椅、防滑地砖、可调节高度的水龙头等;推广智能穿戴设备,如智能手环、智能拐杖等,实现健康监测、紧急呼叫等功能。
康复辅助器具升级:推动传统康复辅助器具智能化、个性化发展,提高产品质量和性能。鼓励企业研发生产智能轮椅、助行器、助听器、假肢矫形器等产品,提升产品的舒适性、安全性和便捷性。建立康复辅助器具适配服务体系,加强产品售后服务和技术支持。
智慧健康养老产品开发: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健康养老领域应用,推动智能健康监测设备、智能护理机器人、家庭服务机器人等产品研发制造。开发具备远程医疗、健康管理、养老监护、心理慰藉等功能的智能产品,实现老年人健康数据实时监测、分析和预警,为老年人提供全方位、个性化的健康养老服务。
(二)提升养老服务质量
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优化:完善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一批社区养老服务中心、日间照料中心、老年活动中心等。推广 “互联网 + 养老” 服务模式,搭建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信息平台,整合各类养老服务资源,为老年人提供助餐、助浴、助洁、助医、助急等上门服务。加强居家适老化改造,对老年人家庭进行无障碍改造,安装紧急呼叫装置、烟雾报警器等安全设施。
机构养老服务提升:加强养老机构建设,鼓励社会力量举办高端化、专业化养老机构。提高养老机构服务质量,加强服务人员培训,规范服务标准和流程。推动养老机构医养结合,建立与医疗机构合作机制,为老年人提供医疗护理、康复保健等服务。开展养老机构等级评定,促进养老机构服务质量提升。
老年健康服务完善:加强老年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老年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等医疗机构。开展老年病防治、康复护理、健康管理等服务,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推广中医药在老年健康服务中的应用,开展中医药养生保健、康复理疗等服务。加强老年人心理健康服务,建立心理疏导机制,为老年人提供心理咨询和干预服务。
(三)发展养老金融
养老金融产品创新:鼓励金融机构开发多样化养老金融产品,如商业养老保险、养老基金、养老信托等。推广个人养老金制度,丰富个人养老金产品供给,提高养老金待遇水平。创新养老金融服务模式,开展住房反向抵押养老保险试点,探索养老金融与养老服务融合发展新路径。
金融服务优化:加强金融机构适老化改造,优化网点布局,设置老年人专属服务区域,提供便捷、贴心金融服务。加强金融知识普及和宣传,提高老年人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建立健全养老金融监管体系,加强对养老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监管,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
(四)推动产业集聚发展
产业园区建设:科学规划银发经济产业园区布局,明确园区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加强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水、电、气、通信等配套设施。制定园区优惠政策,吸引企业入驻,推动产业集聚发展。打造一批集研发、生产、销售、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产业园区和特色鲜明的专业园区。
产业集群培育:培育壮大银发经济产业集群,围绕老年产品制造、养老服务、养老金融等重点领域,加强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协同合作,形成产业协同发展优势。支持龙头企业发挥引领作用,带动中小企业发展,提高产业集群整体竞争力。加强产业集群品牌建设,提升产业集群知名度和影响力。
(五)促进品牌建设
品牌培育:实施品牌战略,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品质优良、市场认可度高的银发经济品牌。鼓励企业加强品牌建设,加大品牌宣传推广力度,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支持企业开展品牌创新,提升品牌内涵和价值。
质量标准体系完善:加强银发经济产品和服务质量标准体系建设,制定和完善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加强质量监管,建立健全质量监督检查机制,加大对不合格产品和服务的查处力度。开展质量认证工作,推广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等,提高企业质量管理水平。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建立健全银发经济产业发展协调推进机制,明确各部门职责分工,加强统筹协调和政策联动。成立银发经济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解决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各地区要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银发经济产业发展规划和实施方案,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强化政策支持
加大财政资金投入,设立银发经济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企业研发创新、技术改造、品牌建设、产业园区建设等。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从事银发经济产业的企业给予税收减免和优惠。加强金融支持,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银发经济企业的信贷投放,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完善土地政策,保障养老服务设施和银发经济产业项目用地需求。
(三)加强人才培养
加强与高校、职业院校合作,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康复治疗技术、护理等相关专业,培养适应银发经济产业发展需求的专业人才。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培训体系,加强在职人员继续教育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业务水平和服务能力。制定人才引进政策,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投身银发经济产业发展。
(四)优化营商环境
深化 “放管服” 改革,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政务服务效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创新创造。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制度,营造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加强行业协会建设,发挥行业协会在行业自律、标准制定、信息服务、交流合作等方面的作用。
(五)加强监测评估
建立健全银发经济产业统计监测体系,加强对产业发展情况的监测分析。制定规划实施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对规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及时调整完善政策措施,确保规划目标顺利实现。加强对规划实施情况的宣传和信息公开,接受社会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