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以青岛市城阳区惜福镇街道乡村振兴产业发展规划为例,通过阐述项目的发展条件、场地特色、总体定位、产业策略和产业布局的思路和方法,旨在为乡村产业发展规划提供借鉴与思考。
规划范围
项目位于惜福镇乡村振兴规划“一山”特色组团,崂山风景区边缘,包含八个社区。包括青峰村、棉花村、东葛家村、西葛家村、书院村、霞沟村、超然村、宫家村等 8 个村,总面积约 23.798 平方公里,总户数 2782 户,总人口 8429 人,土地利用类型以水浇地、林地和农村居住用地为主。项目在城阳村庄布局规划中,定位为现代田园综合体验区和山涧文旅养生度假区,大部分位于青岛崂山风景名胜区二级保护区,少部分山体位于一级保护区,建设活动受到崂山自然保护区规划及风景名胜规划的限制。项目致力于打造成为城阳区级和青岛市级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发展条件评价
区位条件:交通条件较为便利,临近城阳区,但与其他城区距离较远,村村之间的交通串联有待加强;地处崂山风景区边缘,阴影效应影响,需进行控制保护,但难融入崂山旅游发展核心圈层。
资源条件:毛公山已有较好的游客基础,可以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自然环境条件优良,但特色不突出,缺乏挖掘;有历史文化资源,但遗迹多、故事少、可感实物少,难以活化。
产业基础:宫家葡萄、“毛公山葡萄”有一定影响力;农业生产的品牌竞争力有限,缺乏特色培育及协调发展;农产品采摘以及旅游接待同质化发展、水平有待提高,季节性强。
场地特色挖掘
三重纯净水源地,健康之乡形象鲜明墨水河源头:主源出于城阳区惜福街道的标山、二标山、三标山一带,经棉花、楼山、演礼村,通过书院水库进入即墨区的团彪水库;白沙河源头:发源于崂山巨峰海拔千米的天乙泉,是青岛地区水位最高的河流,号称“青岛天河”。规划区内青峰村紧邻崂山水库水源地,区内曹村河、傅家埠北河等也是白沙河上游源头;
崂山高品质矿泉水出露口:地下矿泉资源丰富,棉花村有 6 家矿泉水厂,其中东崂水业有限公司和青岛崂云饮料有限公司在青岛市饮料行业属知名企业。
寻福传说深入人心,民俗文化源远流长
寻福故事:《惜福恒言》中记,传说古时候,铁骑山西面有一农家,家中有个闺女生得漂亮,因出生在农家,她很早就厌倦了农村生活,故幻想进宫当妃子。后于山间偶遇一仙人老翁,老翁顺其心意带其至京城皇宫,却发现宫中妃子皆愁眉苦脸、唉声叹气。女子见此幡然醒悟,便决心回家,安心于男耕女织的平凡生活。后闺女寻富贵回乡的故事流传开来,便把这个村庄叫做寻福村,渐渐演化成了惜福村,再后来村子发展成了镇,就叫惜福镇了。
浅山溪涧景观独特,风景优美宜业宜居
浅山溪涧景观:由于近山河水的作用,小平原带外围于山谷中迂回弯曲展布,在山前地带形成小型扇形冲积平原,是本区最经典的景观模式和特征。也因此形成自古以来享有盛誉的景观,例如:霞沟村,因朝阳一出霞光满山而得名。棉花村因村处于山花绵延的山涧之中故名“绵花”,后演化为棉花村。浅山一向被誉为风景优美宜居之地,而溪涧浅山的景观意象区别于崂山传统的山海景观以及空间较狭窄的村庄景观,具有差异性,也具有吸引力。
总体定位
总体定位为“山水田园、寻福崂山”,以“福”文化为主题,依托山水林果的原生态基底与历史文化底蕴,打造集生态旅游、田园观光、养生度假、文化休闲为一体的健康养生乡村旅游目的地。致力于建设成为“齐鲁乡村振兴示范点,青岛知名乡村旅游品牌,崂山北麓养生度假目的地,山水田园旅游度假区,特色文化休闲体验区”。
产业策略
以”福”旅游 IP 为核心,与产业融合衍生新内涵。IP 解读:强调与崂山周边乡村及青岛郊区其他乡村旅游地的差异性,借用惜福镇地名的独特性,放大和演绎其文化符号,演绎当代“寻福”故事,打造“养生福地”的形象。将“福”主题引入“山、水、果、文、娱”五大特色资源,打造“休闲清福、颐养之福、健康口福、养德之福、和乐之福”的五福系列体验,形成多层次多内涵的产业体系。
“一村一品”精准分工,聚力培育特色产业。各村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选择适合自身发展、符合市场需求的特色优势产业,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传统优势和区位优势,通过专业化、规模化、市场化和品牌化建设,培育壮大 1-2 个具有本地特色的主导产业。
青峰社区:将青峰村的美丽乡村形象,与毛公山好山好水的自然形象搭配,感受新时代新生活;依托红色资源,开发会议团建、红色旅游、青少年研学等产品及服务。宫家村社区:做好葡萄产业,延长产业链;提升葡萄节,葡萄名品品鉴大会;发展庭院葡萄采摘模式,形成特色;申请巨峰葡萄国家地理标志,推广品牌;发展社区支持农业、订单农业等。超然社区:主打“百年樱桃园”的品牌,发展樱桃衍生品,开展社区支持农业、订单农业等。霞沟社区:打造霞沟观霞网红景点;围绕樱桃、杏发展衍生品,发展社区支持农业、订单农业等;考虑露营、房车等生态营地,突出原生态风光。棉花社区:围绕矿泉水做健康文章,形成系列产品和旅游体验;打造山花绵延的网红景点;打造高端现代度假产品。书院社区:进一步挖掘不其国、郑玄的历史故事,除了历史景点之外,要把文化故事与休闲度假结合起来;结合历史文化发展亲子研学、家庭休闲娱乐等产品。东葛和西葛社区:打造三标山七涧谷自然探险景点;配合书院村提供其他接待设施。
“串珠成链”区域协同,培育特色产业。融入区域产业、打造全时全季产品、通过游线串起旅游珍珠链,打造旅游共同体;大力推进“旅游 +”,促进旅游和一二三产的融合:立足传统水果种植业,向田园休闲农业全产业链发展;发展特色农产品深加工,矿泉水生产,文创产品制造等,支撑旅游业发展;以自然观光、山水体验为主题构建山水旅游产业体系,以健康山水、健康饮食为主题构建养生度假产业体系,以福文化、书院、历史文化为主题构建文旅产业体系,为旅游的衣食住行娱购提供全方位的配套服务。
挖掘文化载体,资源活化利用。强调文化资源的活化利用,挖掘六大文化载体,增加文化具象化的实体选择。建筑文化载体主要包括历史遗址、展示场馆、文化广场;物质文化载体是指历史文物、文创产品、特色食品;设施文化载体包括休闲设施、景观标识;精神文化载体是指电影音乐、书籍画册;网络文化载体包含网络游览、视频号、公众号、直播平台;活动文化载体是指特色节庆、风俗活动、研学教育。
产业布局。通过生态和城市发展轴链接“3 大核心吸引区、8 大旅游亚区”。其中 3 个“核心吸引区”是指山水田园体验组团、山水养生度假组团、文化娱乐休闲组团;8 个“旅游亚区”包括青峰山地休闲文旅区、宫家葡香田园旅游区、超然樱桃田园旅游区、霞沟浅山沟涧度假区、棉花健康养生度假区、书院特色文旅休闲区、东葛文旅综合服务区、西葛旅游服务配套区。
山水田园体验组团:突出毛公山、红色文化、现代田园资源,打造山水田园体验游目的地;组团以山体休闲运动、红色文化旅游和现代田园旅游为重点形成三个特色旅游区:
青峰山地休闲文旅区—依托毛公山风景区和红色文化基地,开展“登山赏景、休闲运动、红色研学、会议会展、团建拓展、房车露营”等项目;宫家葡香田园旅游区—依托宫家村社区葡萄等特色水果种植采摘,开展“葡萄采摘、庭院经济、水果种植”等项目;超然樱桃田园旅游区—主打樱桃种植,发展特色采摘与田园体验,水果集散批发等,开展水果种植、田园体验、水果采摘、集散批发、特色节庆等项目。
山水养生度假组团:突出三重养生水源地和浅山沟涧美景特色,打造崂山北麓休闲养生度假目的地;组团以三重养生水源地和浅山沟涧美景两大特色主题,形成两个特色旅游区:
霞沟浅山沟涧休闲区—依托霞沟社区独特浅山沟涧景色和山花特色打造特色观光休闲区,开展“赏花景点、山涧景观、休闲营地、特色民宿、房车露营、水果种植”等项目;棉花健康养生度假区—依托棉花社区水源地和特色山景,开展“养生度假、矿泉餐饮、高端民宿、星空营地、健康中心、山涧景观“等项目。文化娱乐休闲组团:突出康城书院历史文化及当地历史故事,依托书院水库优美风光打造文旅休闲旅游目的地;组团以康城书院为重点,打造特色文化旅游、家庭休闲娱乐游和旅游综合服务配套为一体的文化娱乐休闲区;
书院特色文旅休闲区—挖掘书院文化内涵,借用书院水库优美风光,将文化故事、自然特色与旅游项目紧密结合,开展“登山赏景、红色培训、研学教育、会议会展、团建拓展、房车露营”等项目;东葛文旅综合服务区 + 西葛旅游服务配套区—依托城郊与旅游区的交叉地带,打造旅游综合服务配套,开展“餐饮住宿、旅游接待、水果加工、水果采摘、网络营销、亲子乐园”等项目。
结语
乡村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当务之急和重中之重。好的乡村产业发展规划,可以解决乡村产业规划中存在的“现状挖掘不足、区域缺乏协同、定位没有特色”等诸多问题,对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具有重要的意义。惜福镇街道乡村振兴示范片区项目,旨在把先进的乡村产业发展规划的思路和方法运用到乡村振兴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探索中,进而为乡村的全面振兴提供发展思路。(作者:许春和 贺方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