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划类政策解读  政策解读
规划类行业新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后冬奥时代,数字经济赋能冰雪产业将燃出万亿级市场

来源:原创  时间:2023-10-19  点击:778
新时期数字技术与各产业融合发展,并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已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的重要方向。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由此可见,新时期数字技术与各产业融合发展,并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已成为现代化经济体系发展的重要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更是提出“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目标,以此推动我国冰雪产业的发展。


国家层面出台政策,为我国冰雪产业全面快速发展提供助力。近年来,国家层面出台《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和《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十四五”体育发展规划》等系列指导文件。其中,《体育强国建设纲要》提出推进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


2022年北京冬奥会引发冰雪“热经济”。2022年北京冬奥会如同一针“强心剂”,滑冰等冰上运动从小众运动逐步迈入大众消费视野,使得冰雪产业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2017-2022年,我国冰雪产业市场规模不断扩大,行业发展进入快车道。虽在2019年末新冠疫情影响下,大量滑雪场及冰雪旅游胜地被暂停开放,导致2019/20雪季产业规模有所下滑,但2020/21年雪季初期,产业强势反弹,截止到2022年,我国冰雪产业市场规模达到8025亿元。


2017年-2022年我国冰雪产业市场规模单位:亿元,%

后冬奥时代,数字经济赋能冰雪产业将燃出万亿级市场

数据来源:中机产城研究院、链招咨询


北京冬奥会以“科技冬奥”为重要理念,全面推动冰雪产业加快数字技术场景应用与体验布局,各类资源要素快捷流动、各类市场主体加速融合,进而实现跨界发展。北京冬奥首次实现5G信号全覆盖,是5G大规模商用的首届冬奥会,5G技术同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科技领域的研发成果实现有效融合。奥运87个竞赛和非竞赛场馆以及京张高铁、京礼高速全线做了5G和4G的全覆盖,成为奥运史上网络带宽最大、速率最高的一届奥运会。


数字经济应用场景,体现在冬奥会方方面面。包括开幕式、运动场馆和运动员的衣食住行等。例如,冬奥智慧餐厅的机器人主厨,可以实现24小时点餐、制餐、出餐全流程自动化服务;冬奥村房间为运动员安放了多功能智能床;国家速滑馆中的超高速4K轨道摄像机系统,能实时跟踪运动员的位置,灵活捕捉比赛画面。


场景一:开幕式上的黑科技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全程都使用了数字表演与仿真技术,在虚拟的鸟巢(国家体育场)先模拟呈现,最后才落地到现实世界中,并通过综合运用人工智能、5G、AR、裸眼3D和云等多种科技成果,实现了“人少而不空,空灵而浪漫”的效果。开幕式和点火都是雪花的故事,完全不同的雪花汇聚到北京,成为一朵人类的雪花。


虚实结合,冰立方破冰成奥运五环。整个鸟巢超大地屏首次实现全LED影像,以取代传统的地屏投影,画质达到16K。在长达5个月的高强度排演及冬季零下30摄氏度的极端低温雨雪天气,地面显示系统依然能实现稳定运行,向世界完美呈现梦幻逼真的科技之美。


视觉技术首创,超600人AI实时动捕互动。每个国家或地区的代表队入场时都有一个雪花形状的引导牌,在中国代表队入场后,引导员手拿雪花引导牌汇聚在一起,此时虚拟的雪花也开始显现。虚拟的大雪花慢慢消失一个大雪花形态的主火炬台慢慢升起,这个主火炬台直径有14.89米,由96块小雪花形状和6块橄榄枝形状的LED双面屏组成,上面嵌着超55万颗LED灯珠,每个LED灯珠都由驱动芯片的单一信道独立控制。

后冬奥时代,数字经济赋能冰雪产业将燃出万亿级市场

首次对超过600人进行集体实时人工智能动作捕捉、渲染。《雪花》节目中,超过600多位小朋友挥舞着和平鸽灯童声合唱,使得每位孩子脚下的雪花都如影随形。这是世界上首次对超过600人进行集体实时人工智能动作捕捉、渲染。


场景二:国家游泳中心(冰立方)-实现了水变冰、冰变水的自由转换

此次冬奥会本着可持续利用的理念,“水立方”摇身一变成为了“冰立方”。科学家们通过可转换场地、可拆装制冰系统、可转换环境和智慧场馆等技术的创新应用,实现了夏季和冬季场景自由转换的“水立方”和“冰立方”,“冰立方”也因此成为历史上第一个水上项目和冰上项目均可运行的“双奥”场馆。


场景三:国家速滑馆(冰丝带)-碳排放趋近于零

“冰丝带”是冬奥历史上第一个使用二氧化碳作为制冷剂的速滑场馆,碳排放趋近于零。在这里将会产生14块金牌。设计以独特的外观展现了速滑运动的优雅、精确、速度和动感,营造了一种激烈的竞技场氛围,22条光带(或丝带)围绕椭圆形曲面旋转上升,交织成茧,高度约为33.8米。这种“外壳”很大程度地确保了观众的舒适度和便利度。当夜幕降临,建筑外观展现出精彩纷呈的景象,每一条光带都变成了富于动感的灯带,各种灯光效果变幻无穷。

后冬奥时代,数字经济赋能冰雪产业将燃出万亿级市场

场景四:五棵松体育中心-超低能耗建筑标准设计

五棵松体育中心可在6小时内实现冰球、篮球两种比赛模式的转换。是国内第一个在一块场地上同时举办篮球、冰球两种职业体育赛事的场馆。北京冬奥会期间将承担女子冰球和部分男子冰球比赛任务。


按超低能耗建筑标准设计建造的五棵松冰上运动中心在北京冬奥会期间将作为冰球训练馆使用,其特殊设计的多彩外幕墙体系,让场馆得名“冰菱花”。


场景五:首钢滑雪大跳台(水晶鞋)- 工业遗产再利用

废弃的钢铁冶炼厂变身滑雪大跳台,首钢滑雪大跳台成为冬奥历史上第一座与“工业遗产再利用”直接结合的竞赛场馆。它的设计理念源于中国敦煌壁画中传统的飞天造型,从侧面看像一只灵动的“水晶鞋”。未来这里还可以举办演唱会、发布会等大型户外活动。

后冬奥时代,数字经济赋能冰雪产业将燃出万亿级市场

场景六:智慧餐厅-从天而降的美食

北京冬奥会媒体餐厅将是奥运史上最智能、最聪明的食堂。烹饪过程全数字化、动作化。红烧仔排、腊味煲仔饭、意式肉酱面、现调鸡尾酒等精选美食,在天花板上由一个个的悬挂着的机器臂传送到餐桌上,这个在科幻电影里才会出现的场景,却在北京冬奥主媒体餐厅里真实上演。

后冬奥时代,数字经济赋能冰雪产业将燃出万亿级市场

场景七:新能源车-耐寒、强劲的动力系统、智能驾驶功能

奥会新能源车辆的使用比例为历届冬奥会之最,在全部车辆中占比高达85.84%。在冬奥会电动汽车的动力方面,理工华创发明了“新型双电机驱动系统”,开发出了电动汽车无动力中断高效一体化动力驱动技术,该技术紧扣商用车实际应用需要,研发出的成果结构精简紧凑,扭矩输出能力强、比功率密度高、节能潜力大。这在国内系首创,该技术既能实现自动换挡,又能保证电力不中断,大大提升了电动汽车性能。冬奥会电动汽车上还安装了理工华创研发的智能网联整车控制器,能够和互联网、车内的组件网络无缝连接,具备整车控制、远程诊断、蓝牙诊断、远程FOTA、无线标定功能,具备多重加密及握手机制,保障通信及文件的安全。电动汽车可通过4G网络上传车辆状态及故障,实现远程诊断和更新程序。


场景八:运动员公寓-科技满满

运动员们的床采用记忆棉材质,可调成睡姿、坐姿等不同场景,不同模式都能为人体脊柱提供最佳支撑。此外,还具备闹钟推醒功能。设置闹钟后,床在设定时间会自动起降,再也不用担心会“赖床”了。


总体来看,数字经济赋能冰雪经济,提高冰雪产业数字化水平,不仅能够增强我国冰雪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传统冰雪产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冰雪产业的软实力,也是全面回应后冬奥时代加快发展冰雪产业,推动冰雪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未来,数字经济与冰雪产业深度融合已成为必然趋势。此外,随着冰雪政策及冰雪体育赛事的多重利好,我国冰雪产业将迎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到2025年将达到1万亿元。


2022年-2025年我国冰雪产业市场规模及预测单位:亿元,%

后冬奥时代,数字经济赋能冰雪产业将燃出万亿级市场

数据来源:中机产城研究院、链招咨询



上一篇:乡村振兴背景下合理利用农村土地的对策
下一篇:我国数字经济版图(续):湖北崛起,北京提速,云、贵、川、湘发展蓝图徐徐展开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
中机院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