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地图
返回首页
首页
"8+1"全链咨询
项目申报资金申请
九大服务链
产业大数据
研究咨询及申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专题
超长期特别国债申报
中央预算内投资申报
地方政府专项债
“十五五”规划
玄武岩纤维产业研究
EOD项目模式
新质生产力专题研究
预制菜产业研究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村庄规划
露营地规划设计
乡村振兴研究
田园综合体研究
特色小镇规划
十四五规划
开放型经济规划研究
保税区发展规划
智能制造规划
军民融合产业园
产业链规划设计
装配式建筑规划
文创产业园研究
循环经济规划
长江中游城市群研究
一带一路研究
出租车投放运力研究
走进中机院
关于我们
中机院新闻
new
项目收费及咨询
各大分院
人才招聘
联系方式
搜索
①市场研究
②战略规划
③产业规划
④创新空间规划
⑤招商规划及活动承办
⑥重大项目可研
⑦项目投融资方案
⑧云展云招云脑
+1 政策咨询与全程策划
政策解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未来五年中国以服务业为主导的转型变革大趋势正处在历史关节点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16-11-17 点击:1154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经济大转型 时代。未来 5 年,经济转型正处在历史关节点。在这样一个特定背景下,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增长面临较多矛盾、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经济转型升级也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增长机遇。
当前,中国已经进入经济大转型 时代。未来 5 年,经济转型正处在历史关节点。在这样一个特定背景下,一方面,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增长面临较多矛盾、困难和问题;另一方面,经济转型升级也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增长机遇。
以服务业为主导的转型变革大趋势
1.“十三五”期间以服务业为主导的转型变革大趋势
(1)未来 5 年,服务业将保持年均 8% 左右的增长速度,高于 GDP 增速约 2 个百分点。
(2)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估计将由 2015 年的 50.5% 提升到2020 年的 58%-60%。
(3)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估计会由 2014 年的 62% 提高到 2020年的 75%。
(4)以健康服务业为重点的某些生活性服务业,估计年均增长 15%。
(5)到 2020 年,以研发、金融、物流为代表的生产性服务业占 GDP的比重估计会由目前的 15% 提高到30%,占服务业的比重将可能会从现在的 40% 提高到 60%。
2. 以服务业为主导的转型变革面临迫切的现实需求
(1)工业化后期产业结构变革趋势。
一般来说,工业化后期服务业占比应当在 65%,而 2015 年中国的这一比例仅为 50.5%。德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其服务业增加值占 GDP 的比重及生产性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均在 70%。与德国相比,中国还存在较大差距。未来 5-10 年,以服务业主导的产业转型变革是中国进入发展新阶段的一个客观趋势。
(2)服务型消费需求全面快速增长的现实需求。
目前,中国城镇居民教育、医疗、旅游等服务型消费支出约占其日常消费总支出的 40%。估计未来 5 年,每年至少提高 2 个百分点,到 2020 年,服务型消费将成为约 8亿城镇居民消费的大头。届时,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稳定在 65%左右。
(3)中国产业结构变革与全球科技革命相融合的大趋势。
新一轮科技革命的突出特点是制造业服务化。未来 5-10 年,中国将成为机器人应用的最大市场,这也将带动以研发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快速发展。以服务业主导的转型改革是制造业创新、整个产业变革创新的内在迫切要求。
3. 积极主动地推进服务业主导的转型变革
(1)服务业呈现持续快速增长。
近些年,中国服务业呈现快速增长,且增速在绝大多数年份都超过工业。2016 年上半年,中国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 6.1%,服务业增加值增长 7.5%。
(2)以服务业为重点加快推进投资转型。
在适应消费结构升级的大趋势下,近 14 亿人的服务型消费需求将逐步取代传统的物质型消费需求。由此,应重点加大对养老、医疗、健康、文化、体育等生活性服务业的投资和以研发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的投资。
(3)基本形成以服务业主导的产业结构。
预计到 2020 年,服务业增加值将由 2015 年的 34.2 万亿元增长到 50 万亿左右,占 GDP 的比重将达到 58%-60% 左右。由此,中国将基本形成以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
以服务业市场开放为重点的市场化改革大趋势
1. 加快服务业市场开放的现实需求
(1)服务业市场开放滞后是中国市场化改革的“突出短板”。
目前,中国服务业市场状况大体可以概括为“三低一高”。“三低”:一是服务业市场化程度低。目前,对比工业领域近90% 的市场开放程度,服务业市场化程度在 50% 左右 ;二是服务业对外开放程度较低 ;三是服务型经济质量低。“一高”主要是指服务价格高。以电信为例,2014 年中国的宽带平均上网速度排在全球第 75 位,但平均接入费用却是发达国家的 3-5 倍。
(2)服务业市场开放潜力巨大。
以健康服务业为例,健康产业已开始成为社会资本、外来资本投资关注的重点领域之一,并开始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热点。据业内人士分析,目前,国内已有数百家药企进入大健康产业,其中 30 多家为上市公司。预计到 2020 年,中国健康服务业市场规模将达到 10 万亿元人民币。
(3)经济转型升级与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对外开放形成历史交汇。
数据显示,2014 年全球服务贸易增长6%,而货物贸易仅增长 0.8%,服务贸易已成为新一轮全球化、双边多边贸易自由化进程的焦点。与此同时,国内消费结构升级带动了服务贸易与服务投资需求的快速增长。以引入外资为例,过去几年,中国服务业成为吸引外资的主要领域。2015 年,中国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占利用外资总量的比重达到 61.1%,是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的近 2 倍。因此,中国新阶段的开放战略是推进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开放转型,即从以工业市场开放为重点的“一次开放”向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二次开放”转型。这既是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也是扩大开放的重大选择。
2. 服务业市场开放的重点任务
(1)适应新趋势,打破各类不合理的行政垄断和市场垄断。
目前,服务供给在某些方面不能适应老百姓的消费需求,其根源在于服务业存在以垄断为特征的体制安排。若能打破各类垄断,预计到 2020 年,社会资本投资占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将可能从 2015 年的 52.7% 提高到60% 以上。
(2)以服务业为重点有序实现对外开放。
正如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15 年 G20 峰会上提出的“以服务业为重点放宽外资准入领域”,这是中国下一步结构性改革面临的重大任务之一。
(3)加快服务业市场的双向开放。只有加快服务业市场的对内、对外开放,才能适应全社会的各类服务型需求。
以健康养老需求为例,目前,中国养老服务市场的需求已超过 1 万亿元人民币,而实际供给不到 2000 亿元人民币,这远不能满足养老健康需求。适应趋势,打破健康教育、健康保险等领域的垄断,将有效促进健康产业新业态的发展。
3. 适应需求,加快解决服务业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
(1)解放思想,适应全社会服务型消费需求。
以教育为例,国家在普及义务教育、提高教育质量的同时,也要重视满足全社会多元化、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再以医疗需求为例,要适应人们的需求,未来健康产业应从医疗分离出来,这也是一个客观要求。
(2)创新体制和政策。国有资本、社会资本投资医疗、教育等服务业领域,应采取统一的政策。
以公立、民营医院为例,从现实情况看,公立医院并不等同于公益医院,民营医院也不等同于非公益医院 ;公立医院不一定就能提供好的公益服务,而民营医院也不一定不能提供公益服务。在行业标准相同的情况下,对服务业领域不同资本的投资,应当做到政策方面的“一视同仁”。
(3)增加政府对公共服务类产品的购买。
尽管中国 2003 年就开启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进程,但由于公共服务体制创新滞后,在传统事业单位体制下,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发展相当缓慢。到 2020 年,争取将服务类采购占政府采购的比重从 2014 年的11.2% 提高到 30% 左右。
(4)加大市场监管力度。
目前,中国消费品市场、服务型消费品市场的监管严重滞后,需要采取以下四个方面的措施 :一是应尽快出台服务业各行业的相关监管标准,在此基础上加强市场监管,规范服务业发展 ;二是加快完善中央与地方的相关监管体制,明确界定中央和地方权责边界 ;三是推进审批权和监管权的分离,保证监管的独立性、专业性和有效性 ;四是充分发挥服务业行业组织的独特作用,支持建立各类行业协会,并由行业协会承接政府下放的行业管理职能。
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开放转型大趋势
1. 适应新趋势,服务贸易或成为开放转型的重点
(1)服务贸易开始成为扩大开放、经济一体化、全球化的焦点。
当前,各种类型的贸易保护主义大多都涉及服务贸易领域。在服务贸易快速增长背景下,服务贸易开放已经成为双边、多边贸易自由化进程的焦点,成为自贸谈判重点。
(2)服务贸易是一个突出短板。
2014 年,全球服务贸易总额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为 20.6%,而中国的这一比例仅为 12.3%。预计到 2020 年,中国服务贸易额占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将达到 20% 左右。
(3)服务贸易是经济转型升级的内在需求。
推进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开放转型,实现由以工业市场开放为重点的“一次开放”向以服务贸易为重点的“二次开放”转型。这既是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又是中国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
2.以服务贸易为重点开放转型的重大任务
(1)以“一带一路”为总抓手,扩大自由贸易网络。“
一带一路”大战略,应扮演好三大角色 :一是以基础设施为依托 ;二是以服务贸易为重点 ;三是以建立自由贸易区网络为目标。因此,应当以“一带一路”为载体,在扩大基础设施建设和产能合作的基础上,推进沿线自由贸易区网络建设,构建不同类型的自由贸易形式,比如,建立旅游经济圈、能源合作圈等。
(2)以服务贸易为重点,打造国内自贸区升级版。
目前,上海等四个自贸区在扩大开放中起了重要作用,有效带动了服务贸易,但其作用还远未发挥出来。比如,自贸区的 122 项负面清单,其中有 80 余项是限制服务贸易的。因此,应扩大国内自贸区在服务贸易方面的先行先试范围,真正起到扩大开放的先行者作用。
(3)以尽快建立中欧自贸区为重点,推进双边、多边自贸区建设。
中欧是全球重要的经济体,英国脱欧给欧盟经济一体化带来严重挑战。欧盟的经济增长需要中国的大市场,且迫切性在日益增强。如果能够建立中欧自贸区,形成中欧一体化的服务业大市场,估计当年中欧服务贸易总额将达到 2000-2200 亿欧元,占中国服务贸易总额的比重将由 13.2% 提高到20% 左右,中国将成为欧盟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4)在新的背景下,中欧自贸区建设需要分三步进行。
第一步 :2016 年,促使欧盟承认中国市场经济地位 ;第二步 :到 2017 年,达成中欧投资贸易谈判协定,并同时达成原则性自贸协定 ;第三步 :到 2020 年,争取全面建立中欧自贸区,进而对中国经济转型、中欧关系及世界经济治理格局发挥重要影响。
上一篇:
关注三类投资方向助推制造产业转型升级
下一篇:
一度边缘化的制造产业重新获得重视
核心业务
重大项目可研
项目投融资方案
九大服务链
战略规划
市场研究
园区项目前期定位
产业规划
建筑规划设计
产业园区规划
·电子商务产业园规划
·文化创意产业园规划
·生物医药产业园规划
·新型建材产业园规划
·节能环保园区规划
·循环经济园区规划
·高新技术园区规划
·茶产业园规划
·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规划
·健康产业园区规划
·养老产业园策划
·新材料产业园规划
·新能源产业园规划
·总部经济区规划
·经济开发区规划
·产业集聚区规划
·工业园区规划
·化工园区规划
产业研究与规划
·通用航空产业
·轨道交通产业
·装备制造产业
·产业转型升级规划
·健康养老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
·新能源汽车产业
·大数据产业规划
农业规划
·生态农业规划
·休闲农业规划
·观光农业规划
·生态农庄规划
·农业科技规划
·旅游园区规划
·休闲旅游业规划
·现代农业园规划
·现代服务业规划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
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