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网地图
返回首页
首页
"8+1"全链咨询
项目申报资金申请
九大服务链
产业大数据
研究咨询及申报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专题
超长期特别国债申报
中央预算内投资申报
地方政府专项债
“十五五”规划
玄武岩纤维产业研究
EOD项目模式
新质生产力专题研究
预制菜产业研究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村庄规划
露营地规划设计
乡村振兴研究
田园综合体研究
特色小镇规划
十四五规划
开放型经济规划研究
保税区发展规划
智能制造规划
军民融合产业园
产业链规划设计
装配式建筑规划
文创产业园研究
循环经济规划
长江中游城市群研究
一带一路研究
出租车投放运力研究
走进中机院
关于我们
中机院新闻
new
项目收费及咨询
各大分院
人才招聘
联系方式
搜索
①市场研究
②战略规划
③产业规划
④创新空间规划
⑤招商规划及活动承办
⑥重大项目可研
⑦项目投融资方案
⑧云展云招云脑
+1 政策咨询与全程策划
政策解读
行业新闻
规划成果
产业调研成果
招商策划成果
概念规划成果
地产策划成果
投融资顾问成果
园区规划成果
产业规划成果
企业战略成果
首页
>
走进中机院
>
中机院观点
>
中机院观点
文化产业成为助推地区经济跨越赶超的主力军——秦皇岛
来源:中机院 时间:2016-11-09 点击:1329
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的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市场空间广、受众多,发展潜力大、势头猛,已经成为新常态下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动力,成为助推地区经济跨越赶超的主力军、增长极。
习近平总书记对河北提出的“四个加快”“六个扎实”,是党中央对河北工作确立的基本思路、目标定位和工作重点,构成了河北发展的总体要求。“四个加快”其中一个就是要求河北在对接京津、服务京津中加快发展自己。我们宣传文化系统一定要深刻理解和把握这一总体要求,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上来,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中加快文化产业转型升级,推动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建设不断迈出新步伐。
文化产业作为21世纪的新兴产业、朝阳产业,市场空间广、受众多,发展潜力大、势头猛,已经成为新常态下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新动力,成为助推地区经济跨越赶超的主力军、增长极。近年来,秦皇岛市立足于文化、生态和地域优势,确立了“生态立市、产业强市、开放兴市、文明铸市”的发展战略,把生态作为立市之本,把文化作为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核心推动力,把文化产业、生态旅游、生态农业等绿色经济作为重点产业来发展。目前,秦皇岛文化产业发展的氛围日益浓厚,各类市场主体投入文化产业的热情空前高涨,文化产业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正逐年提高,发展势头很猛、后劲很足。但是,我们与全省乃至全国文化产业发达地区相比,与秦皇岛的文化资源禀赋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文化产业结构调整、效益优化、品牌培育的任务仍很艰巨。在“十三五”期间,秦皇岛将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努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开创文化建设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新局面,进而实现秦皇岛绿色发展、跨越崛起。
一是打造独具魅力的秦皇岛影视城。整合独有的自然环境、悠久的历史渊源、厚重的文化底蕴和特殊的政治优势,积极推进秦皇岛影视城建设。目前,昌黎嘉泰酒庄红酒影视基地投资高达5亿元,先后吸引了《葡萄藤下的玫瑰》和《幸福越走越近》等影视剧组前来取景拍摄。秦皇岛市重点文化企业秦唐健达影视制作有限公司先后参与了《狼图腾》《老炮》《北京遇上西雅图》等40余部影视作品的后期制作,已经成为国内影视行业商业运营、后期制作综合实力排名前20的影视制作公司,在业内享有良好的声誉。秦皇岛市与北京著名纪录片大师陈同道合作建成的北戴河同道电影坊,已经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集纪录片工作室、电影博物馆和影视创作中心于一体的制作基地。
下一步要高起点规划,大手笔投入,高标准建设,尽快把秦皇岛打造成中国的“戛纳”。发挥秦皇岛市亿维动漫公司、同道电影坊、秦唐健达影视基地、嘉泰红酒影视基地等重点影视文化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吸引中外知名业内人士来秦皇岛创作影视剧。同时,筹备拍摄一批秦皇岛本土题材的影视作品,如电影《孟姜女》《张学良在北戴河》,电视剧《大港口》《葡萄沟》和纪录片《甲申山海关石河大战》等,通过影视剧的展演,提高秦皇岛市知名度、美誉度。
二是发展区域特色文化产业带。抓好海洋休闲文化产业带和长城历史文化产业带。依托长城资源,打造长城文化产业带。以古城为核心,整合北部浅山区资源,向南延伸至老龙头滨海片区,强力构建集长城体验、历史展演、生态观光、参禅悟道、商务会议、科普农业等功能于一体的文化产业示范园区。长城文化产业园区已入驻文化企业31家,实施建成和在建项目20个,谋划项目50个,累计完成投资80亿元。五佛山森林公园、总兵府综合文化旅游景区、闲庭山海关中国书法艺术会馆等一批文化品位高、投资规模大、带动力强的文化旅游项目相继落地开花,2015年园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已达到1.83亿元。依托海洋资源,打造滨海休闲文化产业带。以北戴河新区为核心,东起山海关老龙头西至昌黎翡翠岛,沿海岸线强力构建集休闲娱乐、疗养康复、滨海风情、体育竞技与赛会观赏、总部经济等功能为一体的滨海休闲文化产业带。
其中,市级重点园区南戴河娱乐中心文化旅游休闲区实施基础设施建设项目40个,新兴业态项目32个,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园区GDP的62%。今年深圳华侨城投资20亿元,对南戴河国际娱乐中心进行全面升级改造,倾力打造秦皇岛海洋欢乐谷,全力争创国家5A级景区。北戴河新区滨海休闲文化产业已经吸引圣蓝皇家、渔岛、沙雕大世界等高端企业入区,全力打造市旅游产业发展高地。
三是建设高标准文化产业园区。重点打造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市开发区数谷文化产业园和昌黎红酒文化产业园。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利用秦皇岛清新的自然环境与良好的空气质量,不断促进文化与医疗、健身、养老等的深度融合,将北戴河新区打造成为国家级康养产业试验区。第二届中国康养产业发展论坛在北戴河新区举办。康泰医学、华药、紫竹药业等174家健康制造业企业已经入驻当地,以北大未名、光彩服务为代表的健康服务企业脱颖而出。昌黎碣阳酒乡文化产业园区依托昌黎县的葡萄酒产业优势和酒葡萄种植历史,吸引了中粮华夏、朗格斯、金士、海亚湾、嘉泰等18家国内外知名的红酒企业入驻,总投资额超过50亿元,2014和2015年连续被评为省十大文化产业集聚区。以葡萄酒庄园游、葡萄文化主题游、葡萄酒会展游为内容的红酒文化游已经形成规模,仅去年一年的接待人数就超过30万人次,实现经济效益达3亿元。市开发区数谷文化产业园利用数据采集、数据加工等行业基础,打造教育培训、项目孵化、创意发展、研发制造等功能区,已形成中国北方规模最大、特色鲜明的数据产业集群。
已入驻文化企业近30家,已建或在建在谈重点文化产业项目28个,年内相关企业营业总收入约51亿元。今后还要深入研究京津冀协同发展和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各项政策,落实土地、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的优惠举措,更好地吸引和承接京津文化产业转移和要素外溢。
四是培树独具特色的文化品牌。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坚持因地制宜,大力实施“一县(镇、村)一品”战略,在挖掘产业资源、选择主导产业和定位消费市场等方面,重点突出本地化、特色化和品牌化。被全国妇联命名为“中华巧女”的姜艳华发明的剪纸装裱画获得国家专利,创办了“民间艺术工作室”,其中,她用剪纸画展现的《长城万里图》震撼人心,惊艳国内外同行,已计划申报剪纸画吉尼斯世界纪录,姜艳华还代表中国河北先后到捷克、保加利亚、葡萄牙等国家进行文化交流。君鼎琉璃承接南京大报恩寺大型琉璃制品、佛像玻璃制品工程,实现单笔销售额800万元的业绩,君鼎琉璃制品因其精美的工艺和高超的技术受到省内外的追捧。北戴河村“朽木斋”将木材、皮革、金属等传统废旧材料打磨成艺术品,为在校大学生提供创新、研发、实践基地,真正做到产学研相结合。渔岛景区举办薰衣草文化旅游节,全力打造我市以海洋文化为主题的节庆活动品牌。山海关书法艺术会馆(闲庭)成功举办“20世纪中国书法经典展览”,已经成为弘扬山海关古城文化的精品项目。碧螺塔旅游公司在新三板上市,成为全省第一家文化旅游上市企业。开发区火柴盒计算机公司旗下的“长城e贸”跨境电子商务平台直接面向北美,推广秦皇岛市特色文化产品和服务。今后还将多次举办“京津冀文化创意产业(交易)博览会”,挖掘和发挥民俗文化、非遗文化、现代文化等丰富多彩的文化资源优势,提高文化产业品牌的知名度,提升品牌价值,推动融合,提升产业发展内涵。
五是加快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立足秦皇岛市特色,推动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的有机融合、共同发展。文化与旅游融合。将文化产业与旅游业全方位融合互动,打生态牌、吃旅游饭、唱文化戏,通过增加完善文化旅游设施,挖掘弘扬地方优秀文化遗产,提升景区的文化内涵,实现转型升级。文化与教育融合。紧紧抓住北京教育资源外迁的有利契机,通过跨校合作、校企合作和与境外联合培养人才,推动知识创业、发展创意产业。文化与科技融合。用科技手段改造提升传统文化产业,增强文化产品的表现力、吸引力和附加值,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文化与健康融合。依托我市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以北戴河新区国家级健康养老产业试验区为重点,创新健康产业生产方式和发展模式,大力发展高端医疗服务、健康养生度假、新型生物工程、医疗装备制造等产业,全力打造具有滨海特色、田园风光、国际水准的健康之都。
六是聚集一批领军人才。文化产业是一项高端型、专家型产业,要千方百计地培养人才、留住人才、引进人才,靠人才提升层次、提高水平。要建立重大文化项目首席专家制度,面向海内外吸引和培养一批能出精品、出效益的文化领军人才,一批具有一定知名度的名家大师,引领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发展。建立秦皇岛本土文化人才“名人库”,对我市现有的和在外工作的秦皇岛籍文化名人进行登记造册,经常联系,定期走访。发挥现有的本地文化专业技术人才和民间艺人的作用,鼓励他们兴办文化产业项目。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依托高等院校或职业技术院校,有针对性地培养文化产品研发、生产、营销、推介等方面的专门人才,通过加强校企合作和产业对接,多元化支撑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引进一批人才,为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第一资源保障,推进秦皇岛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上一篇:
旅游产业的“消费搬运”和“产业集聚”是旅游小城镇形成的前提
下一篇:
盐碱滩上崛起“汽车城”成为沧州产业转型中最引人注目的亮点之一
核心业务
重大项目可研
项目投融资方案
九大服务链
战略规划
市场研究
园区项目前期定位
产业规划
建筑规划设计
产业园区规划
·电子商务产业园规划
·文化创意产业园规划
·生物医药产业园规划
·新型建材产业园规划
·节能环保园区规划
·循环经济园区规划
·高新技术园区规划
·茶产业园规划
·新能源汽车产业园规划
·健康产业园区规划
·养老产业园策划
·新材料产业园规划
·新能源产业园规划
·总部经济区规划
·经济开发区规划
·产业集聚区规划
·工业园区规划
·化工园区规划
产业研究与规划
·通用航空产业
·轨道交通产业
·装备制造产业
·产业转型升级规划
·健康养老产业
·生物医药产业
·节能环保产业
·新能源汽车产业
·大数据产业规划
农业规划
·生态农业规划
·休闲农业规划
·观光农业规划
·生态农庄规划
·农业科技规划
·旅游园区规划
·休闲旅游业规划
·现代农业园规划
·现代服务业规划
规划首页
|
业务领域
|
规划收费标准
|
资源优势及资质
|
咨询业绩
|
官网地图
Copyright 2000-2020 中机产城规划设计研究院 版权所有 北元律师事务所提供法律支持
地址:北京市丰台区总部基地汉威国际广场4区3号楼5层
全国免费咨询热线:400-666-8495
传真:010-51667252-666
备案号:
京ICP备08008382号-3
扫一扫关注
中机院
园区规划
产业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