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日照绿茶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为应对这些挑战,使日照绿茶产业能够立足茶而不困于茶,依靠茶而不依赖茶,文章从强基固链、数智赋能、文化铸魂、生态共治4 个方面提出建议,以期能够推动日照绿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以茶富市,实现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背景下日照绿茶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一、强基固链,构建韧性生态圈

产业链是产业价值实现和增值的根本途径,建设韧性的产业生态圈是产业持续发展的核心保障[12]。首先要稳定生产,强化抗逆品种选育与智慧农业应用双轮驱动。积极推动研发抗寒性强的茶树品种,开展定向育种攻关,同步建设智慧茶园示范基地,推广抗冻害技术及气象预警系统。定期组织茶农开展防灾减灾技能培训,构建“专家驻点+数字平台+田间课堂”三级培训体系;其次是推动规模化经营,通过土地流转、合作社等方式,整合分散农户的茶园资源,形成规模效益,探索“飞地联营”机制,引导分散农户以茶园入股合作社,实现连片经营降本增效;再次是深化三产融合,前端建设茶食品、茶保健品精深加工园区,后端打造茶文旅融合综合体,形成“生产基地+中央厨房+休闲体验”的全链体系。完善“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订单农业、二次分红等方式确保原料优质优价供应。

二、数智赋能,打造标准新范式

科学技术作为第一生产力,在绿茶产业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一方面,要积极探索“粮茶共生”模式,鼓励立体化种植,提高土地空间利用率,通过运用卫星遥感监测技术,不断优化种植结构,实现精准农业管理;另一方面,要致力于提升机械化水平,研发适配山地茶园的小型智能化装备,并建设区域性农机共享服务中心,提供设备租赁、操作培训、维修保养等一体化服务,为茶农提供全方位的支持;同时,要突破深加工技术,重点突破茶多酚纳米包埋技术、茶渣纤维素提取工艺,开发茶氨酸功能性食品、茶多糖医用敷料等高附加值产品,增强产品的科技赋能。此外,还要积极搭建产业互联网平台,促进信息共享与资源整合,并高度重视科技人才的培养与引进,通过与高校深度合作,共同建设绿茶产业研究院,定向培育数字农业领域的专业人才,为绿茶产业的数智化转型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三、文化铸魂,激活品牌溢价力

构建全渠道运营体系,在保持传统渠道优势的同时,积极开拓线上市场,利用电商平台、社交媒体、直播电商等新兴渠道进行销售和推广,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触达Z 世代消费群体。丰富产品品类,满足多样化的用户需求。茶饮料市场方兴未艾,要抓住当下茶饮热度,研创日照绿茶联名饮品,同时把握高端用户市场,推出有机茶、年份茶、定制茶等高附加值产品线。丰满品牌形象,做好产品文化宣传,打响品牌知名度,同时塑造符合日照绿茶文化的产品IP,延伸开发茶道大师联名茶器、二十四节气茶礼盒等文创产品集群,通过短视频内容工厂实现文化价值的可视化传播[16]。在此基础上,构建沉浸式体验场景,形成“线上+线下+云端”立体营销生态。建设智慧体验店配备AR 茶艺演示系统,打造茶庄园综合体提供从采摘到品鉴的全流程体验。延续举办“日照国际茶文化博览会”,通过全球茶道展演、绿茶产业论坛、数字云展厅三大板块,形成集产业交流、文化输出、消费促进于一体的国际化平台。

四、生态共治,优化市场竞争力

日照绿茶产业的良好发展,离不开健康的产业生态,其高质量发展本质上也是产业生态系统的协同进化过程。在严格执行国家及山东省相关法规基础上,日照市需立足绿茶产业特色制定专项管理规范,形成法规、标准、监管三维共治框架。建设科学适用的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按照“有标贯标、缺标补标、低标提标”原则,构建覆盖“产前、产中、产后”全产业链的三维标准化体系,通过全链条标准化管理实现质量管控、品牌增值与产业升级的有机统一。积极推广“地理标志+数字防伪”双认证体系,联合监管部门重拳打假,完善质量监管,提高产品公信力。此外,还需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为区域公共品牌筑起坚实的法治屏障,为日照绿茶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作者:徐小帆)




上一篇:开封市体育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现状及策略路径

下一篇:乡村振兴背景下日照绿茶产业发展现状、发展优势及问题

在线咨询 400-666-8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