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桂山金煌芒因中山市五桂山地区独特的气候环境,造就了其特殊的口感而得名。然而,产业发展过程中也暴露出诸多问题。为了更好地发展五桂山金煌芒产业,通过走访种植户、实地调查、查阅资料,分析五桂山金煌芒发展现状,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一、五桂山金煌芒产业现状
1.1 金煌芒引种栽培史
金煌芒(Mangifera indica L.cv.Jinhuang)是白象牙芒和凯特芒的杂交后代[4],由台湾六龟乡农民黄金煌先生选育而来,并于20世纪80-90 年代在我国台湾大面积栽培。据资料查询,金煌芒最早于1988 年由深圳市农业科学研究中心引进,1991 年后开始进行栽培试验,后在云南、广西、海南、广东等地陆续引种进行试种。
中山市引种金煌芒历史悠久。据调查发现,20 世纪90年代初,五桂山镇先后建起南台、桂南果场,大量引种名优水果,包括金煌芒。因五桂山气候、水土独特,形成了特殊的口感,因此取名为“五桂山金煌芒”。
1.2 五桂山自然地理概括
中山市五桂山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热带北缘,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暖,降水丰富,极端最高气温36.7 ℃,极端最低气温-1.3 ℃,年平均温度22 ℃,年均降雨量1 738 mm,水热条件非常优越。五桂山土壤质地疏松,透气性高,呈酸性,富含大量有机物,土壤肥力较高,非常适合金煌芒的栽培种植。
1.3 发展生产现状
1.3.1 分布现状。通过实地调研发现,五桂山金煌芒已覆盖到中山市大部分镇区。据不完全统计,全市五桂山金煌芒种植面积超330 hm2,主要分布在五桂山、坦洲、民众、南朗、黄圃、横栏、港口、三乡、小榄等镇和街道。但大部分种植主要在五桂山街道周边,面积约200hm2,其他地区因房地产、工厂建设等土地开发对果园征用的原因,导致种植面积逐年递减,基本上呈零散种植,难以形成有效的规模生产,这与全省芒果产业规模相似。
1.3.2 产业发展水平。经过近30多年的本土滋养融合,五桂山地区因其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与肥沃水土,成为了金煌芒生长的理想之地。独特的气候环境造就了五桂山金煌芒特殊的口感和品种,主要表现为果大核小、清甜可口、香滑幼嫩、无纤维,具有丰富的葡萄糖和各种维生素,是远近驰名的芒果品种,在本地又称“金煌香芒”。目前,五桂山金煌芒平均果重1000 g,最大的重2 200 g,667 m2产量达1 600 kg,平均667 m2产值2万~4万元。
通过实地调查发现,五桂山金煌芒在中山种植距今已有30 多年,目前全市超过60%种植面积都是30年以上的老龄树种,剩余40%是10~15 年的树种,主要是由于芒果生产周期长、投资大、回报慢等,加之在生产过程中,管理技术不到位,专业管理技术人员缺乏等问题,导致了多数果场不愿意投资再开发。
1.3.3 生产技术水平。在和大多数种植户访谈过程中发现,目前五桂山金煌芒在生产过程中,以“经验”管理果园为主,缺乏标准化栽培技术和规程。在用药和施肥上没有相应标准,在面对冬春低温和阴雨的极端天气、病虫害防御上缺乏技术调整和应变能力,时常会出现坐果率低下、种植效益不稳定等现象。
1.3.4 销售现状。目前,五桂山金煌芒主要采取鲜果销售的形式,主要销售区域为珠三角地区,销售方式70%~80%为中介销售,20%~30%为线上销售。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深中通道的开通和芒果文化节的成功举办,五桂山金煌芒的线上销售呈现出逐年递增的趋势,中山市各级政府在推动和介绍本地特色产品的直播中,大力推广五桂山金煌芒,这对五桂山金煌芒的品牌建设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让五桂山金煌芒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
二、五桂山金煌芒存在的问题
五桂山金煌芒虽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已积累了一定的知名度。但仍面临多重挑战与问题:3.1 产业化水平低,缺少标准化生产保障五桂山金煌芒虽有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环境优势,但其在生产技术体系上尚未形成标准化,导致在种植过程中出现病虫害防治方法不恰当、农药和肥料使用方法不规范、套袋时间选择不及时、修剪时间和手法不当等问题,进而直接导致五桂山金煌芒产量低、果实品质差。这种生产方式在推广上无法满足大规模生产的技术要求,也直接阻碍了五桂山金煌芒规模化、产业化发展。
2.2 基础设施薄弱
五桂山金煌芒多生长在海拔100m 以上的山丘上,尽管部分道路设施已建设完成,但其他基础设施不配套,尤其是水利设施成为五桂山金煌芒发展的瓶颈。走访发现,目前果场用水基本上还是靠人工喷淋,或直接靠自然降雨,其抗旱灾能力较弱;而严重的缺水会导致树体养分积累不足,树体生长缓慢,严重的会导致秋梢或早冬梢质量达不到优良结果母枝所需的基本要求,影响开花坐果和果实生长。
2.3 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才
目前,中山市缺乏专门的水果生产技术服务部门,尤其是芒果领域的专业人才稀缺,技术服务不到位。受五桂山金煌芒生产周期长、投资大、回报慢,以及土地开发对果园征用等各个方面因素的影响,果农种植积极性不高,甚至直接减少投入或放弃管理。技术人员培训投入不足,缺乏专业管理人才储备,生产中大部分工人为临时聘用,这些工人在生产过程中如修剪、施肥、喷淋、采收等方面无相应生产经验,导致五桂山金煌芒果树管理涣散,树体有徒长、早衰等现象。
2.4 采后处理能力滞后,保鲜技术跟不上产业发展五桂山金煌芒缺乏配套的芒果贮藏设施和保鲜技术应用。在果实进入成熟期后,多以鲜果销售为主。果实采收后只经过简单的分级、包装后即进入市场,不作贮藏保鲜处理。作为热带水果,芒果在采后,其各项代谢还处于正常水平,而五桂山金煌芒在果实成熟期正处于夏季高温多雨期,其芒果表面本身附有各种微生物,这就造成五桂山金煌芒在采后运输和销售过程中容易感病、腐烂,直接影响了五桂山金煌芒在市场中的品牌形象和竞争力,也制约了果农对五桂山金煌芒的种植积极性。
2.5 市场竞争激烈,无自主定价权
五桂山金煌芒属于中熟品种,其成熟期与广西、海南、云南的中熟品种成熟上市时间重叠,市场竞争激烈。同时,由于五桂山金煌芒缺少标准生产技术,其产品的采收、储运、分级等无相应标准,加之现在电商、微商、直播卖货等线上营销媒体平台发展快速,市场监管不力,商家之间为了拓展市场出现恶性低价竞争,导致优果低价,低质低价残次果充斥市场。上述因素共同导致五桂山金煌芒的市场价格无法自主确定。
2.6 市场营销不足,产品销售问题突出
五桂山金煌芒的销售主要依赖个体商贩与流通中介,五桂山金煌芒主要集中在7月上市,但因采收时间短,销售压力大。同时市场营销上手段单一,缺乏创新性和针对性,难以有效吸引消费者的关注和购买。虽然中山市具有地理优势,可以通过文旅形式增加一部分对外销售,但主要还是集中在本地周边市民销售,市场竞争力较弱,品牌与市场对接不够,产品的销售工作主要是依靠个体商贩和流通中介去完成。加之外地市场的价格冲击等问题,其多种因素下容易造成五桂山金煌芒果品积压现象。
2.7 产业链不长,缺乏深加工能力
在深加工方面,由于原材料供应不稳定,加工原料价格高昂[10],中山没有芒果深加工企业,虽然部分果场会将部分销售积压的芒果加工成芒果干,但这些产品只属于果场自发行为,无生产资质,这导致了五桂山金煌芒每年在销售旺季时无法有效处理次果与积压果,降低了果农的经济效益和种植芒果的积极性。
三、推动中山芒果产业发展的对策
3.1 制定出台配套的地方芒果质量标准体系建设
农业标准化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保障,是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基础[11]。围绕五桂山金煌芒生产过程中的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地方需要加快制定五桂山金煌芒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为五桂山金煌芒产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同时政府部门、种植公司、种植户、科研单位等相关单位和个人,要强化落实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建设五桂山金煌芒标准化生产基地,推广应用绿色生产技术,提升五桂山金煌芒果品质,促使五桂山金煌芒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3.2 建立新型人才服务系统
建立并优化五桂山金煌芒产业发展要求的农业科技开发和推广体系,引导科研技术人员服务当地种植户,推动五桂山金煌芒产业技术开发和改造,培养全市农技人才队伍,加强从业人员技能培训。同时,充分利用乡土专家资源,采取“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方式,开展五桂山金煌芒标准化生产试验示范与推广,以践促学,推动人才成长。
3.3 建立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
依托五桂山金煌芒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的制定,结合当地地理优势和气候特点,鼓励引导五桂山金煌芒种植龙头企业,发挥其资源、市场、品牌等优势,建立标准化生产技术示范基地,展示标准化生产成效,发挥基地示范带动作用,辐射带动全市周边生产基地、农户等建设优质芒果种植基地,利用“公司+ 合作社+ 基地+ 农户”“公司+ 基地+ 农户”等多种经营模式,形成紧密的产、销利益联结体,带动周边生产基地与农户共同提升,打造标准化示范园区。
3.4 构建生产质量管理体系
从五桂山金煌芒生产根源出发,建立完善的安全质量生产追溯和自查体系,包括生产种植追溯、农用化学品追溯、商品追溯等制度,选配专门的安全管理人员,通过对五桂山金煌芒生产种植、采收标准、采后处理、商品运输等过程中的各个环节进行定期记录和检查评估,充分利用现代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应用先进质量管理方法,进行系统分析和智能诊断,科学合理地使用农用实施、农用化学品、辅助生产设备等,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与质量控制。
3.5 推动区域品牌和产业品牌建设
坚持“品牌引领、绿色生产”的思路,在提高五桂山金煌芒品质和产量的同时,加大营销力度,提升其区域品牌知名度,加强品牌市场推介。一方面通过各类型农博会、农产品交易会、研讨会等平台,综合运用抖音、短视频、网络博主等新兴传媒,结合中山芒果发展史和农村乡村游,建立芒果生态旅游文化,推动品牌宣传,提高五桂山金煌芒品牌的市场影响力。另一方面围绕五桂山金煌芒品牌,推进五桂山金煌芒区域品牌地理标志申请,通过原产地域保护、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强化品牌的地方特色与文化底蕴。
3.6 强化流通销售体系
结合目前五桂山金煌芒发展现状,依托现有市场流通体系的发展基础,与周边城市水果交易市场形成统一收购和销售机制,建立快捷、健全、高效的物流配送体系。积极开发多元化销售渠道,结合五桂山金煌芒文化节、乡村文旅、电商、微商、直播带货等多种线上线下资源平台,拓宽销售渠道,打造线上线下齐头并进的局面,实现五桂山金煌芒产业的全面升级与繁荣。(作者:陈福、柳浩、李宁东、郑思聪、张金妹)